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松辽盆地高含CO2气藏储层包裹体及其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储层中CO2包裹体不发育,包裹体中CO2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气藏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别,包裹体中的CO2显示有机成因,而气藏中的CO2显示无机成因;但包裹体中与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特征却比较一致。造成包裹体上述特征的原因一是无机幔源CO2的充注速度快,包裹体来不及生长;二是在CO2充注以前,储层已经被烃类气体所饱和,在储层缺水的地质环境下不适宜包裹体的形成。最后结合地质特征认为,CO2的充注发生在烃类气体充注以后。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新近系黄流组储层异常高压极其发育,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3,超压的发育和演化与天然气成藏关系密切。基于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恢复黄流组储层气包裹体捕获压力,研究储层天然气充注和压力演化的关系。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黄流组储层发育纯CO2气包裹体、富CH4气包裹体、CO2-CH4混合气包裹体,对应两期CO2和两期烃类气体充注。两期CO2充注时间分别在2.0 Ma和1.0 Ma,包裹体中碳同位素显示两期CO2为无机成因。两期烃类气体充注时间均晚于两期CO2充注时间,分别是在1.8 Ma和0.4 Ma。黄流组储层超压经历了先增后降的过程。在2.0~1.0 Ma,两期CO2和一期天然气的充注使黄流组储层压力逐渐升高,第二期CO2充注到黄流组储层中之后,最大压力系数达到2.43。第二期烃类气体充注对应的黄流组储层剩余压力和压力系数都低于第二期CO2充注时期,可能指示了在第二期CO2充注之后,存在天然气泄漏的现象,使储层压力在1.0~0.4 Ma降低。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黄流组储层天然气充注与压力演化的关系对认识天然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莺歌海盆地新生界富含天然气,近年来在盆地中深层勘探取得了突破;而乐东10区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对非底辟构造的中深层岩性气藏天然气运移成藏问题的关注。乐东10区块中新统黄流组天然气藏富含CO2,为了查明CO2在天然气藏中的运移特征和期次,以包裹体岩相学为前提,结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研究。该区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二氧化碳包裹体、气相甲烷包裹体、混合气包裹体、含混合气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五种类型。使用激光拉曼分析和显微测温技术,定量分析了CO2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密度等参数;结合CO2流体包裹体捕获条件、沉积特征、埋藏史以及CO2同位素值,认为该区CO2为两期幕式充注:第一期为1.4~0.9 Ma充注的高密度无机成因CO2;第二期为0.7~0.4 Ma充注的中密度无机成因CO2。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渤中21-22构造区CO2含量高,对油气成藏具有深刻影响,但相关研究薄弱。基于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氦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21-22构造区CO2与烃类气成因、CO2与油气成藏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渤中21-22构造区烃类气与非烃气含量大致相当,CO2为火山幔源无机成因,烃类气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的偏腐殖型干酪根热解气。CO2主充注期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时的火山岩浆活动期,油气的主成藏期为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期以来,CO2充注成藏期明显早于原油和烃类气。渤中21-22构造区为早期CO2充注、后期油气成藏的模式,早期充注的CO2会优先占据有效储集空间,阻碍后期原油和烃类气的持续充注成藏,仅部分烃类气可继续充注并与CO2混合,形成现今的高含CO2气藏。  相似文献   

5.
厘清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气藏天然气的来源和充注特征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营城组储层中次生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均一温度,旨在揭示天然气气藏的来源和充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中发育了富CH4和富CO2两类流体包裹体。富CH4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包括:160~163℃、185.2~225℃和233~243.4℃,说明存在3期含烃流体;富CO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5.2~269.1℃,为一期充注。均一温度高于烃源岩沙河子组地层的最高埋深温度(230℃)的富CO2流体包裹体和高温富CH4流体包裹体内的天然气可能来源于深部。流体包裹体主要成分和气藏天然气主要成分对比表明,本区天然气充注存在3种充注方式:①一期天然气充注形成;②多期混合充注形成;③前期充注被后期天然气充注取代形成。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CO2成因与成藏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长岭断陷是松辽盆地最主要高含油气区域,目前发现的天然气控制储量超过2 000亿m3.从长岭断陷高含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通过对储层包裹体中气体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的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历史的研究指出:长岭断陷的CO2为无机幔源成因,目前已知的CO2气藏成藏时间是在新生代晚期,而不可能是营城组火山岩在后期缓慢脱气形成;储层中不发育包裹体的原因有2个,一是CO2的充注速度快,包裹体来不及生长,二是在CO2充注以前,储层已经被烃类气体所饱和,缺水的储层地质环境,不适宜包裹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及分布主控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辽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烃类气和CO2大量共存,已发现多个高含CO2气藏。地质和地球化学指标判识表明,松辽盆地高含量的CO2皆来自于上地幔的岩浆脱气。通过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分布的五大主控因素:①深部构造背景控制CO2区域分布;②基底大断裂控制CO2区带分布;③中生代火山岩构成CO2深部优质储层;④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控制CO2气源;⑤区域盖层控制CO2聚集层位。松辽盆地CO2充注成藏期较晚,主要与新生代幔源玄武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不同成因条件下CO2成藏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条件、气藏分布以及受控的地质—构造环境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不同类型火山岩CO2气体脱气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岩性的CO2脱气参数;对韧性和脆性剪切作用的动力变质系统条件下构造变形岩石CO2气体释放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碳酸盐岩石CO2气体释放量进行了地球化学模拟计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火山脱气、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CO2的形成机制以及气体释放量的计算模型。指出了我国无机成因CO2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29构造带是渤海海域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含CO2气体的油气带,研究油气充注与高丰度CO2气体运移、聚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油气勘探和CO2气藏的发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结果以及流体包裹体岩石学特征等,系统开展了CO2气体充注与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研究并深入探讨了秦皇岛29构造带高含CO2气体的油气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1)构造带油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油气来源于秦南凹陷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以沙一段为主;(2)构造带油气藏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事件,早期以原油充注为主,运移方向以横向为主,石油自北向南沿着砂体运移,由秦南凹陷运移至凸起带,晚期发生了岩浆热流体引起的气体瞬时充注事件,以垂向运移为主,富含烃类的超临界CO2流体先沿着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进入主力油层后,自南向北横向运移;(3)构造带油气藏气洗作用比较明显,形成了主力油气藏底部富集稠油和沥青、中部为轻质油、上部为凝析油,以...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中幔源CO2的充注时间是进行CO2-砂岩相互作用以及CO2-原油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一般将CO2气藏附近火山岩的喷发年龄视为幔源CO2的充注时间,但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于具有多期火山活动的含油气盆地。通过成岩共生序列和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在松辽盆地南部含片钠铝石砂岩中解读出两期油气和一期CO2充注记录,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油气充注记录主要以液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形式赋存于自生矿物和碎屑矿物的裂隙中,幔源CO2充注的记录为片钠铝石自生矿物和赋存于碎屑矿物裂隙中的含CO2包裹体,幔源CO2的充注略晚于第二期油气充注或与其大致同时。根据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已有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构造裂缝发育时间判断,松辽盆地南部形成片钠铝石的幔源CO2的充注时间可能为白垩纪末(明水期末)-古近纪。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气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敏  欧光习  张枝焕  黎琼  宫晓峰 《石油学报》2017,38(11):1244-1252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气储层中多发育薄层粉细砂岩夹层,部分页岩气在形成后便近距离聚集在砂岩夹层中,因而赋存于砂岩夹层不同期次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便成为研究页岩气储层流体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活化石"。从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显微偏光/荧光特征、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及成分特征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页岩气储层存在2期次的油气充注过程:第1期发生在早二叠世末期,油气的成分成熟度较低,为砂岩夹层中环石英颗粒加大边内侧分布的重质油包裹体及现今储层中残留的褐色、灰褐色稀油沥青;第2期发生在新近纪早期—现今,为砂岩夹层中沿石英颗粒成岩期后微裂隙成带分布的凝析油及天然气包裹体,是现今页岩气储层油气的主体。盆地东缘及东北缘部分砂岩夹层中气体包裹体成分多为CH4+CO2、CO2+CH4+N2,属于岩浆热液作用下的变质流体。研究区中部石炭系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适中(Ro均值约为1.0%)、油气保存条件较好,现今仍存可动轻质油气,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川东北地区大普光、元坝和通南巴构造带百余个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样品的分子和碳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烃源岩和储集岩分析资料,就原油裂解气与烃源岩裂解气的区分、烷烃气碳同位素的反序分布和CO2与H2S的成因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普光、元坝区块富含固体沥青的孔洞型气藏的原油裂解气中,丙烷相对较多,以较低的ln(C2/C3)值(<3.0)为识别标志。而通南巴等区块裂缝型气藏的烃源岩裂解气(可溶沥青和干酪根的高温裂解气),具有ln(C1/C2)和ln(C2/C3)同步升高的组成特征,以较高的ln(C2/C3)值(>3.0)与典型的古油藏原油裂解气相区别。各构造带的飞仙关组-长兴组烷烃气存在碳同位素反序分布,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通南巴构造带河坝场气田飞仙关组烷烃气中的该现象,是由于龙潭组过成熟干气混入志留系气源气所致。飞仙关组-长兴组发生过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作用的天然气中,多呈高CO2、低H2S和低CO2、高H2S两种分布模式,两种非烃气的相对含量受气藏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体系的控制。在高含H2S的气藏中,CO2主要来源于烃类的氧化,并经流体-岩石交换作用,其δ13C值相对较负;而在CO2异常丰富的天然气中,CO2主要由碳酸盐岩的化学分解而来,δ13C较重。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老英台凸起区广泛分布CO2气层或与烃类气体伴生的CO2,其含量和组成非均质性明显,不同井区或同一井区不同层位气层中CO2的相对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均可能存在明显差别,表明其成因十分复杂。揭示研究区CO2的成因机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研究区天然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CO2组成、同位素分布特征,结合伴生烃类气体分析,可知研究区深层CO2既有无机成因,也有有机成因,或者两者混合成因。其中,CO2含量相对较高的营城组气层中的CO2主要为无机成因气,而CO2含量较低的登娄库组气层中的CO2为有机成因或有机—无机混合成因。登娄库组有机成因CO2与烃类气为同期成藏;营城组CO2有与烃类气同期形成的,但大规模的无机成因的CO2为新近纪之后晚期成藏的。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已发现的二氧化碳(CO2)工业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子断陷带深层,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化学数据表明,徐家围子的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为幔源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天然气中的CO2 含量高(89.73%~90.38%),CO2的碳同位素值为-6.61‰~-4.06‰,落在无机成因区,3He/4He值为3.9×10-6和4.5×10-6,介于幔源与壳源之间,伴生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呈倒序排列,具有无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特征。CO2/3He值为1.9×109,指示出气藏中CO2是上地幔脱气成因。火山岩储集层岩石化学数据和气体化学成分判别的结果说明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的形成和幔源岩浆有关,其CO2是无机幔源成因。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中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油气藏的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利用Linkam THMS 600型冷热台和LabRam-01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流体包裹体和拉曼测试技术,对储层沸石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拉曼测试结果显示,佳木河组中主要存在盐水包裹体、CO2包裹体、低饱和烃包裹体和富含CH4包裹体4种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和冰点均具有明显的双峰特点,均一温度第1峰值为60~80℃,第2峰值为110~120℃;公式法计算的包裹体盐度主要分布在0.73%~3.86%和5.76%~9.2% 2个区间,说明至少存在2期流体活动。在包裹体测试资料基础上,结合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演化史最终确定佳木河组主要的成藏期次有2期:三叠纪末—早侏罗世(228~206Ma);早白垩世(145~112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