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藏羌塘盆地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仁地区含油白云岩中油苗饱和烃质量分数较高(5.4%-68.2%),不舍沥青质等.从原油族组成、单体烃碳同位素、生物标记化合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苗的姥鲛烷/植烷比值低(0.60~O.98),单体烃碳同位素在-26.88%~-31.09%.甾萜烷参数研究表明,油苗的成熟度并不是很高,油苗母岩的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母质以细菌和藻类输入为主.运用单体烃碳同位素值和生物标记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指标进行的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苗具有相同母源和成因,油源可能主要为扎仁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GC-MS分析技术,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5口井6个轻质原油样品中检测到了联苯、萘、菲、二苯并噻吩等13个系列200多种化合物,详细分析了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L1井和P1井轻质原油与P2、P3和P4 3口井的轻质原油芳烃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差异较大,L1井和P1井轻质原油样品中具有二苯并呋喃和芴系列化合物含量高、萘系列化合物含量低的特征,而且这两类轻质原油的联苯系列和萘系列化合物相对丰度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芴、硫芴和氧芴含量也表明了两者之间沉积环境的差异。这都表明L1井和P1井轻质原油与P2、P3和P4 3口井的轻质原油的来源不同。P2、P3和P4 3口井轻质原油母源为恩平组烃源岩,而L1井和P1井2个轻质原油可能主要来自于文昌组湖相泥岩,或者为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两者混合来源。芳烃中甲基萘、甲基菲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成熟度参数反映番禺低隆起轻质原油样品成熟度已经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最大的成水湖相盆地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4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色-质分析,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其芳烃组成特征.萘、菲和三芳甾烷系列为优势组分,萘系列占总量的43%~59%,菲系列为12%~21%,三芳甾烷系列为6%~28%;芳烃成熟度参数和饱和烃成熟度参数C2920S/(20S+20R)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甲基菲指数、MNR...  相似文献   

4.
对高邮凹陷赤岸油田采集的30个原油样品的芳烃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分布特征和相对含量表明,原油母质具明显的低等藻类输入特征,沉积环境以咸化还原环境为主,根据萘系列、菲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优选出三甲基萘比值(1,2,5-/1,3,6-TMN)以及五甲基萘比值(1,2,3,5,6-/1,2,3,6,7-PMN)等成熟度指标,综合分析了赤岸油田原油成熟度特征,总体属于低熟—成熟原油。同时,采用1,2,5-/1,3,6-TMN和1,2,3,5,6-/1,2,3,6,7-PMN成熟度参数探讨了赤岸油田油气运移规律,结果显示赤岸油田油气运移方向主要为近似东西向的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小慧  张敏  程熊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8):28-31,48,0,5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秦家屯油田原油以正常密度、高蜡、中等黏度、低硫为特征,原油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芳烃组成相似,其中双环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三环化合物和三芴系列,四环化合物含量最低,总体上表现为萘>菲>联苯>艹屈>三芴的分布规律。萘系列(平均含量48.81%)和联苯系列(均值8.4%)含量较高,少量的萤蒽和芘类化合物以及萘系列中较丰富的1,2,5-TMN和1,2,7-TMN,说明生油母质中有高等植物输入;原油中1,2,5-/1,3,6-TMN与1,2,5,6-TeMN/TeMN比值较高,其均值分别为0.61和20.67,三芴系列中氧芴占38.7%,表征其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原油样品的TMNr和TeMNr分别为0.28~0.52与0.36~0.52,甲基菲指数MPI1为0.28~0.51,利用MPI1折算的Rc为0.60%~0.72%,反映原油为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川西坳陷最重要的陆相烃源层系,目前对其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认识较为薄弱。通过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不同层段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化合物组成的分析,揭示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烃源岩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特征的指示意义。须家河组二段至四段泥质烃源岩三环萜烷分布和二苯并噻吩/菲比值主体表现出湖相烃源岩的特征,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0.16~0.23)和9-/1-甲基菲比值(1.16~1.41)表明水体盐度相对较高。甲基菲指数(MPI1)、甲基菲分布分数(F1)、甲基二苯并噻吩分布指数(MDBI)等参数是有效的成熟度标尺,其在Ro=1.35%前后分别与成熟度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高—过成熟阶段须家河组烃源岩的C27—C29规则甾烷分布模式、“三芴”系列相对组成和甲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呋喃比值受成熟度影响较大而失真。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芳烃化合物是原油中重要的组分,在判识原油生源环境和成熟度方面应用广泛.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原油遭受过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常用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原油成熟度、运移等信息,芳烃化合物能有效抵制生物降解作用,可更好地反映这些地质信息.通过芳烃GC-MS分析,表明塔河奥陶系原油具有高萘、高菲、高硫芴、低氧芴、低联苯等特点,均来自同一油源,生烃母质属还原-强还原环境.烷基萘指数、二苯并噻吩和三芳甾烷等成熟度指标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成熟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不断增高,反映出奥陶系油气主要来自沙雅隆起东南部的满加尔坳陷.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芳烃系列地质色层效应,利用未混油或混油源岩样品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对块状暗色泥岩及灰质泥岩样品进行排烃模拟实验,实验样品来源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坨73井沙三下段3160m处泥岩及梁斜61井沙四上段2432m处灰质泥岩,两块样品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8%和4.0%,成熟度指标Ro分别为0.42%和0.45%。实验结果显示,芳烃系列地质色层效应强弱与芳烃化合物分子量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分子量越大,运移能力越弱,地质色层效应越不明显;排烃过程造成萘等低分子量系列离子流含量整体升高,而三芳甾烷等高分子量系列离子流含量整体下降;在系列内部,重排后的1,3,6-TMN(三甲基萘)较1,2,5-TMN容易运移,甲基取代菲比其对应的无取代基的母体菲难以运移,氧芴、硫芴及联苯系列内部各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该系列化合物有关比值具有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主体部位46个原油样品中检测到萘、菲、二苯并噻吩、三芳甾等系列化合物。详细分析了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原油样品具有萘系列、菲系列、二苯并噻吩含量相对较高,三芳甾系列含量较低。原油受生物降解影响,随着生物降解作用的增强,原油的密度增大,芳烃总离子色谱图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原油各系列化合物分子图谱相似,属于同一成因类型,三芴系列化合物,表明原油形成于海相还原环境;芳烃中的甲基萘、甲基二苯并噻吩等参数,对油气运移有指示作用,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油气运移方向主要为由东向西北、由西南向北。  相似文献   

10.
绿参1井是评价柴达木盆地第三系(E+N)咸水湖相烃源岩重要的参数井。通过对该井烃源岩抽提物芳烃色谱-质谱分析与研究,发现在已检测到的芳烃化合物中,萘系列、菲系列占优势,分别达到6.96%~46.08%和23.63%~59.64%。∑SF/∑(F+SF+OF)值随埋深增加而逐渐增大,与∑OF/∑(F+SF+OF)的变化呈镜像关系,硫芴/氧芴比值大多数大于0.7,表征向深部还原性增强的咸水湖相环境。卡达烯、惹烯、萤蒽、芘的相对含量都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高等植物输入量逐渐减少,水体逐渐加深。可能受沉积环境和物源的影响,萘系列、菲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的成熟度参数在深度剖面上部发生了异常变化,但当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0.62%时(3695m以下),各参数都随深度增加而升高,说明该深度段热演化是主导因素,这几个参数对达到成熟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分布广泛,其岩石类型可分为泥晶-微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前两者常与石膏相邻或伴生,后者与石膏无关.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本区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缝,细-粗晶白云岩储集物性好,为好-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2.
羌塘盆地是发育在前泥盆结晶基底和上古生界浅变质褶皱基底之上以中生界海相沉积为主体的复合型残留盆地。它由北羌塘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带3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主要发育三叠系和侏罗系两套生储盖组合。北羌塘坳陷带内,三叠系及侏罗系组合发育良好;中央隆起带内基本没有侏罗系组合,三叠系组合也仅分布于倾伏部位;南羌塘坳陷带内,三叠系组合发育良好,局部范围内也有较好的侏罗系组合。青藏高原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含油远景取决于构造运动的强弱及保存条件的好坏。结合生储盖组合情况,羌塘盆地可分为3类含油气远景区:北羌塘坳陷带有利区、南羌塘坳陷带有利区和中央隆起带次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研究大多集中于侏罗系,针对古生界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了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细晶和粉晶白云岩主要发育在局限碳酸盐台地中的潮坪相带,以雾心亮边结构、生长环带结构和残余颗粒结构为典型组构特征,交代现象明显;δ13C为低—中正值(2.7‰~4.4‰),δ18O为低—高负值(-8.4‰~-2.8‰);成岩温度大部分低于44℃,属于低温白云岩;盐度为20.98‰~30.16‰,低于海水盐度;白云石有序度整体为中值,Mg/Ca值(0.44~0.47)及Fe,Mn和Sr含量相对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有埋藏白云石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展金组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早期浅埋藏阶段,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低,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岩石学分类基础上,通过获取不同世代碳酸盐矿物的C,O和Sr同位素,对白云岩成因流体进行示踪,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布曲组白云岩经历了多期白云石化流体的叠加改造,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成因流体为同期海水,C,O和Sr同位素组成具有对先驱灰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②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白云石晶体结构逐渐变化,δ18O(PDB)值相应逐步负偏:微粉晶白云岩(-3.81‰)-细晶、自形白云岩(-4.34‰)-细晶、半自形白云岩(-6.10‰)-中-粗晶、它形白云岩(-7.36‰);③鞍形白云石的成因流体为大气淡水深循环至深部地层,再流经下伏地层碎屑岩地层进入布曲组中,78~64 Ma的构造热时间提供热源;④细-中晶、自形白云石胶结物、白云岩晶间孔胶结的方解石,形成于浅埋藏末期,成因流体为埋藏的同期海水,裂缝中充填方解石脉发育在鞍形白云石之后,其成因流体主要为大气淡水,且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多期次白云石化流体的叠加改造及大气淡水淋滤、溶蚀,影响布曲组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并制约着白云岩储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勘探区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羌塘盆地在晚古生代至侏罗纪期间接受了巨厚的海相沉积,具备良好的成油气物质基础。根据变形特征及基底格架,羌塘盆地可以划分为北羌塘坳陷、冈玛错-西亚尔岗隆起、南羌塘拗陷等三个二级构造区块。北羌塘坳陷油气组合发育完整,后期改造破坏较弱,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块,其中的多格错仁西、曲龙河-错尼、东湖等三个区,可作为羌塘盆地油气勘查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6.
藏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肖茶卡组沉积相与含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羌塘盆地是发育在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面积达16×104km2.晚三叠世时期,羌塘盆地总体呈现出一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并发育了一套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岩混积型沉积.该区沉积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有三角洲、滨岸、碳酸盐台地、深水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研究区北部坳陷带成油物质基础较好,中央隆起带两侧的三角洲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17.
北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缓坡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3 种沉积亚相,包括潮坪、泻湖、浅滩等7 种微相。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塘盆地烃源岩古油藏带及其油气勘探远景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发育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烃源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羌塘盆地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烃源岩结果发现,其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成熟度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分布,埋藏条件较好.生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羌塘盆地烃源岩有两次生烃、排烃过程,且生烃量巨大.于2000年发现的位于羌塘盆地羌南坳陷比隆错—昂达尔错地区布曲组白云岩中的古油藏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20km,为一狭长湿状、具有强烈油气味的轻质油苗群.根据油—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确定,古油藏带主要来源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古油藏带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羌塘盆地曾有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9.
羌D2 井是目前羌塘盆地首口钻遇侏罗系布曲组含油层的地质井。通过对白云岩油层岩心样品系统采样和分析,发现钻井原油有两种类型。根据生物分子标志化合物中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系列进行的油源对比研究,初步认为羌塘盆地不同类型的两类原油可能有不同的来源,产自于不同环境的烃源岩之中。第一类原油来源于开阔海环境,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物为主,与侏罗系下统曲色组、中统布曲组烃源岩具有亲缘性;第二类原油来自于具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湾河口环境,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标志显示明显,烃类可能来自侏罗系中统雀莫错组或夏里组烃源岩。该研究结果对确定羌塘盆地生油层系、圈定生烃洼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烃源层评价、富烃源岩沉积环境及有机相、热演化、生烃史研究和生油气量估算、综合评价排序,结合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认为羌塘盆地中部(特别是南、北羌塘坳陷的中部)侏罗系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生储盖组合是大中型轻质油气田或凝析气田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和目的层,其泥页岩类和灰岩类有机质丰度相对高,发育有好—很好烃源岩,以红藻有机相和混源有机相为主,多正处于成熟中晚期阶段,具有二次生烃过程,生烃强度高,总生烃量和轻质油气量大。羌塘盆地中部(特别是北羌塘坳陷中部)三叠系肖茶卡组及中下侏罗统的生储盖组合是大型或特大型气田最有利的勘探地区,其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有好—很好烃源岩,以红藻有机相和混源有机相为主,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生烃强度很高,总生气量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