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絮凝过滤在膜分离预处理工艺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微絮凝过滤用于NF、RO等膜前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做了一研究,提出了有关絮凝剂投量及滤速对污染指烽SDI降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金属Zr块埋在B粉末中在800~1500℃温度下反应2~16 h,使用XRD法研究金属Zr块表面反应产物的物相构成,使用SEM观察抛光截面的产物层形貌,采用EDS分析Zr、B元素分布,测量产物层厚度,根据菲克第二定律采用线性拟合法计算B向金属Zr中反应扩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800℃2 h条件下进行反应,金属Zr块表面生成少量ZrB2,抛光截面上未观察到明显的产物层生成。当温度升高到1 200~1 500℃反应时间延长到4~16 h时,抛光截面上生成了厚度均匀连续的ZrB2产物层,其厚度随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计算得出产物层增厚的时间指数n=0.434,B元素扩散激活能Q=152.0 kJ/mol,扩散系数指前项D0=1 743.4×10-12 m2/s。  相似文献   

3.
针对膜过滤过程中,因污染造成膜渗透通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将膜过滤与机械振动结合的膜振动过滤方式;用粘土悬浮液做正交实验,对比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膜振动过滤及无振动膜过滤的膜过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表明膜振动过滤通量比无振动膜过滤通量大,并验证膜振动过滤方式的可行性;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振动频率适中、振动振幅较大时,膜过滤通量越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膜相扩散控制型药物释放体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亭  袁静华 《化工学报》1991,42(2):225-230
本文将化学工程学原理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这一交叉学科,针对膜相扩散释放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建立、推导了“非稳态、有扩散边界层影响的释放动力学模型’,解决了现有模型“准稳态”假设产生的偏差,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释放过程.根据医疗科学和药物控制释放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新颖的聚乙烯-乙烯醇/维生素B_(12)混合药膜释放体系.利用该体系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自由体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渗透蒸发过程中二元水溶液在聚合物膜中扩散的修正自由体积模型。模型中定义了2个共存因子,用以描述非理想物系在渗透蒸发膜扩散过程中的共存效应。结合4种水溶液在聚酰亚胺(PMDA-ODA)膜中的吸附实验数据所计算的膜相浓度,用本模型拟合了上述物系的渗透蒸发实验数据,获得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线路板企业排放的氨氮废水膜分离法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连接设置的一级pH调节系统、精密过滤器、一级膜处理系统、二级pH调节系统、二级膜处理系统。一级pH调节系统和二级pH调节系统结构相同,一级膜处理系统和二级膜处理系统结构相同。该装置减少企业后端污水处理设施氨氮负荷,保障线路板企业氨氮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扩散过滤燃烧火焰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散过滤燃烧是新的燃烧技术,具有扩散燃烧和预混过滤燃烧的某些特性。通过二维双温模型,使用单步总包反应,数值研究氮气稀释的甲烷和氧气同轴同平板扩散过滤燃烧特性。模型中考虑热弥散和组分弥散效应。研究小球直径、气体混合物速度和甲烷质量分数对火焰高度和火焰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预混过滤燃烧不同,气体和固体高温区存在于燃烧器的不同位置;而在高温区域之外,气体和多孔介质固体的温差很小。当填充床小球直径从6.66 mm减小到2.02 mm,火焰高度从0.048 m增大到0.12 m。增大混合物速度,甲烷的质量分数导致火焰变宽,火焰高度增大。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不同过滤方式下过滤速率衰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真空死端过滤、气压死端过滤、轴向流十字流过滤、旋转流十字流过滤等不同过滤方式下的过滤速率衰减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过滤速率衰减模型、以及相应模型系数与悬池液浓度、操作压力、雷诺数和欧拉数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死端过滤速率衰减模型中过滤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而十字流过滤速率衰减模型中过滤速率与时间则呈一次函数关系,死端过滤时悬浮液浓度和气压过滤压力对其过滤速率衰减模型系数的影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在十字流过滤时悬浮液浓度、操作压力以及雷诺数对模型系数b的影响均呈线性关系,轴向流十字流过滤速率衰减模型系数b与欧拉数呈反比,而旋转流十字流过滤时则模型系数a与欧拉数呈反比关系。十字流过滤中,旋转流方式同轴向流方式相比,过滤速率衰减趋势较陡,但其初始通量高,在较长时间内都能以高于轴向流过滤通量的状态运行。  相似文献   

9.
10.
无机膜与有机膜分离技术应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无机膜和有机膜分离技术的概念类别、制备方法、应用领域、膜性能参数和膜清洗方法等多方面特性的比较分析,无杌膜在装填密度、制作成本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有待优化完善,但在耐污能力、运行稳定性和膜再生性能等方面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陶瓷膜在头孢菌素C发酵液膜过滤过程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渗透通量在膜过滤过程中变化的完整曲线,分别分析说明了平均压差、顶洗、膜面流速等操作条件与渗透通量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CPC收率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根据浓差极化理论,给出了渗透通量与浓缩比的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15℃)有利于头孢菌素C发酵液膜过滤过程的进行,渗透通量与浓缩比a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通量主要受到保留液主体固形物浓度CB的影响.此外,实验还发现,通过"清水置换-碱洗-清水置换-酸洗-清水置换"联合清洗方法,可使膜通量恢复到新膜通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王振亚  王三反 《广东化工》2012,39(9):118-119
近些年来,超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污水处理及回用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文章论述了超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油/水乳浊液处理、纤维工业及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上的应用研究概况,还阐述了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工作机理、超滤膜材料及膜制备、超滤膜组件、超滤膜的污染及清洗等情况,展示了该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液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传质机理、研究现状、操作特点及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无机陶瓷滤膜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无机陶瓷滤膜的研究情况,并对陶瓷滤膜的分类和制备技术以及膜污染和防止作了简要描述;同时,对陶瓷膜分离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状况,我国陶瓷滤膜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发酵液膜过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玉  徐更 《河北化工》2008,31(2):50-51
采用膜法处理青霉素发酵液,可以大大提高滤液质量,提高青霉素生产收率2.31%,同时可以降低后续工段的生产负荷,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节能降耗,减少环保费用,有利于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某化工厂的煤焦油为原料,采用固液过滤分离法尽量除去煤焦油中的固态物质。通过过滤分离实验,煤焦油中的固含量大大降低,过滤后的煤焦油可以达到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柴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利用无机陶瓷膜分离精制环烷酸的工艺。考察了操作方式、膜孔径、温度及压力等条件对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橡胶促进剂M在酸化后含有大量的水分,前期研究表明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固液分离后滤饼的含水量。为了研究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悬浮液的过滤方法与效果,分别采用加压过滤、真空抽滤、离心过滤的分离方法进行了过滤分离实验,并对不同分离方法下滤饼质量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对添加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后的橡胶促进剂M悬浮液进行过滤分离,并通过水洗滤饼,可以大幅度降低滤饼的含水量,并能满足橡胶促进剂M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