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实验室对包钢焦炭高温冶金性能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焦炭反 性(CRI)平均为25%-28%,反应后强度(CSR)平均在60%以上,根据包钢原料条件,加入KCO3,进行了抗碱试验,结果果如下:CRI增加了10%以上,CSR下降了15%,说明碱金属对焦炭溶损催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焦炭试样的制备、检测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气体流量控制等方面,时焦炭反应性(CPJ)及反应后强度(CSR)检测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了产生试验误差的各项因素,并提出了减少试验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1 前 言由新日铁公司提出的一种简易的焦炭反应后强度 (CSR)检验方法 ,已逐步在全世界得到采用。与此同时 ,在许多国家 ,尤其是在欧洲 ,对模拟高炉炉况及其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进行了重点研究。2 高炉操作与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关系2 .1 高炉用焦炭的反应后强度焦炭反应后强度标准中的气化条件是反应时间恒定 2h ,在这种条件下 ,焦炭重量平均损失 2 5%~ 30 %。这种恒定反应时间的规定涉及焦炭反应指数 (CRI)与焦炭反应后强度 (CSR)两者的关系 (见图 1 )。图 1 CSR与CRI的关系 (R2 =0 .9)这不能通过高炉鲍氏反应来说… 相似文献
6.
影响焦炭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建立的焦炭反应性与气化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得出影响焦炭反应性和热强度的主要因素为:碱金属,温度,压务,焦炭灰分,焦炭显微组分以及焦炭与水的反应性。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上述各因素对焦炭高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炉大型化、喷吹煤粉比例提高、高炉焦比下降,高炉用焦炭与CO2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越来越受高炉操作者的重视。因此,炼焦煤中焦煤因其焦炭与CO2反应后强度高,销售价格不断提高,近来有消息称,国际炼焦煤销售商欲将炼焦煤的单种煤焦炭与CO2反应后强度作为定价参数。简要介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的来源,明确该试验方法是一规范性试验方法,因此,必须重视试验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国标试验方法变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8.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样品入炉温度、增加反应前炉子恒温时间、控制制备样品粒度、缩短反应后系统保护时间,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表明:该优化方案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了解焦炭中各显微光学组织在溶损反应中的反应行为,对不同条件下溶损反应前后焦炭的反射率及显微光学组织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焦炭的反射率指标及光学组织组成与焦炭的反应性CRI、反应后强度CSR之间存在比较好的相关性。焦炭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和光学各向异性指数Φ越高,各向同性光学组织越少,其CRI越低,CSR越高。经过1 100 ℃溶损反应后,焦炭的[Rmax]提高,各向同性光学组织含量减少,各向异性光学组织含量增加,说明各向同性的反应性高于各向异性。溶损反应温度提高到1 300 ℃以后,焦炭中各向同性的溶损反应量分别为1 100 ℃时的1.07~3.00倍,而各向异性的溶损反应量分别为1 100 ℃的1.22~8.58倍,且热性能越好的焦炭各向异性反应量增加得越多。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从微观颗粒尺度解析高炉风口回旋区动态演变及内部热化学行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 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方法对回旋区焦炭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验证了CFD-DEM模型的可用性与准确性;然后探究了回旋区形成及演变过程、焦炭颗粒燃烧行为及粒径分布和气相的温度及组分分布;最后考察了不同鼓风速率对回旋区大小、风口轴向气体温度与组分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回旋区的宽度和高度随着鼓风速率的增大而增加;鼓风速率的上升使气体高温区和化学反应区分布发生改变,即最高温度点和焦炭反应区均向焦炭床中心移动。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鞍钢化工总厂常用的4种炼焦煤和神木长焰煤为实验煤种,采用2kg室式实验焦炉分别对单种煤和配合煤在三种堆密度下炼焦,所得焦炭按GB1997-89测定其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旨在寻求不同堆密度炼焦对焦炭热性能和长焰煤对捣固炼焦焦炭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种煤、配合煤炼焦的焦炭CRI都随着炼焦煤堆密度的增加而降低,CSR则提高;添加长焰煤炼焦对焦炭的CRI、CSR的总趋势是长焰煤配比越高则焦炭CRI越高,而CSR越低;但通过提高堆密度的方式炼焦,可以减小低阶煤对焦炭CRI和CSR的劣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