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学复合驱油技术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驱替相的粘度来提高原油采收率。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是其驱油特性的主要参数。对六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单剂界面活性、复合体系界面活性评价、复合体系增粘性评价,并利用三层非均质模型开展物理模拟实验,评价并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能力。30 min内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并快速拉断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最高;30 min内界面张力达到10-2并快速拉断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较高;30 min内能刚刚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但2 h内界面张力不再变化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数量级、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油滴断开时间对提高采收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斐 《山东化工》2022,(18):147-149
随着化学驱研究不断深入,乳化作用作为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机理不断被提及,但是目前针对化学驱配方筛选过程中,如何设计体系乳化程度,平衡乳化和界面张力的关系没有明确说法。辽河根据自身油品性质,建立适合复杂油品的乳状液制备方法和评价手段,并利用辽河油田不同区块化学驱配方设计室内研究,从聚/表二元驱、三元驱两个方式考虑配方设计乳化程度思路,即化学驱中乳化强度不宜过高,追求中等乳化程度,其中聚/表二元驱要首先保证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兼顾乳化;三元驱中首选实现乳化中等低浓度弱碱三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油田稠油采收率,结合国内近年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提出已被大规模应用的化学驱技术的相关研究,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胶束驱、三元复合驱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成果以及应用等研究,最后提出了稠油化学驱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未来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志虎  寇磊  姬洪明 《辽宁化工》2010,39(9):945-947
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综述了聚合物驱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介绍了常见的聚合物驱并提出了发展聚合物驱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庆油田原油的酸值很低,所以应用三元复合驱的效果不理想,但如果先注微生物,再用现有的三元配方(大庆自行研制)驱替,提高采收率幅度平均在29%(OOIP),比单独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采收率增加99,6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出了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开发思路。在注入微生物发酵液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通气量,使菌种提高原油酸值的同时,改变原油流变性。研究表明,进行茵种作用后原油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原油对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降低,流变性变好,作用后原油酸值较未作用时提高20倍以上。应用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方法既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又降低了三元复合驱的成本,所以对于低酸值油藏,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及油水混合物界面张力的基本概念,以及重点阐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主要原理.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由于作用在油水混合物及油藏的作用方式及结果的不同会对石油采收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分析采收率影响因素在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中的作用,有助于帮助表面活剂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各项影响因素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注空气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的优点,但目前对其在不同油藏的驱油效果和安全问题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了评价注空气项目是否可行,确定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优化注空气工艺,确保注空气项目的成功与安全,驱替实验研究与评价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1):2314-2316
以当前各大油田储层矿物组成情况为基础,研究了油田常见4种黏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伊利石)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在石英砂中添加相同含量的不同黏土,进行了室内填砂管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存在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含有黏土矿物的模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明显要低于纯石英砂模型;在相同含量的黏土中,蒙脱石矿物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影响最大;绿泥石的存在对聚合物注入压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对于石油的采收率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稠油油藏的数量较多,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对稠油进行处理、提高其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化学辅助热水驱方法的运用,并且研究其对于稠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建议运用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时,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笔者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期为采油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促进我国时候开采效率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6,(12):2383-2386
结合长庆油田低渗透非均质高矿化度的特点,对研发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CQYH-1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并考察了该体系的润湿反转能力和驱油能力。结果表明,0.1%~0.5%的CQYH-1与长庆某油田原油界面张力达到10~(-3)m N/m数量级,与该油田注入水、采出水配伍性良好。当矿化度为10~100 g/L时,0.5%的CQYH-1界面张力仍能保持10~(-3)m N/m数量级,抗盐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的抗吸附能力。接触角测试实验表明,0.5%的CQYH-1可将岩心表面接触角由70.70°变为0°,改变了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驱油实验表明,0.5%的CQYH-1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9.9%~16.67%,满足长庆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油要求。该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已在长庆某油田现场得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杜芳艳  邓保炜  张亚  张智芳  牛竹影 《应用化工》2011,(10):1745-1747,1750
研究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脂肪醇醚羧酸钠(AEC9Na)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通过金属筛网洗油和静态驱油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考察了复配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C9N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以质量比为2∶1复配,总浓度为0.25%时,复配体系和定边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驱油率显著提高,且质量浓度小于0.4%时,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2.
Mingzhe Dong  Shanzhou Ma  Qiang Liu 《Fuel》2009,88(6):1049-433
This study is aimed at developing an alkaline/surfactant-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for heavy oil reservoirs with oil viscosities ranging from 1000 to 10,000 mPa s,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Instead of the oil viscosity being reduced, as in thermal and solvent/gas injection processes, oil is dispersed into and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water phase to production wells.Extensive emulsification tests and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creen alkali and surfactant for the oil and the brin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rintnell reservoir. The heavy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could be reduced to about 7 × 10−2 dyn/cm with the addition of a mixture of Na2CO3 and NaOH in the formation brine without evident dynamic effect.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could be further reduced to 1 × 10−2 dyn/cm when a very low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0.005-0.03 wt%) was applied to the above alkaline solution. Emulsification tests showed that in situ self-dispersion of the heavy oil into the water phase occurred when a carefully designed chemical solution was applied.A series of 21 flood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sandpacks to evaluate the chemical formulas obtained from screening tests for the oil. Tertiary oil recoveries of about 22-23% IOIP (32-35% ROIP) were obtained for the tests using 0.6 wt% alkaline (weight ratio of Na2CO3 to NaOH = 2:1) and 0.045 wt% surfactant solution in the formation brine. The sandpack flood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roject showed that a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among the chemicals did occur in the tertiary recovery process through the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体系驱油效果,研究了SDBS与DTAB的最佳摩尔比以及复配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分数确定最佳微乳液配方,并将复配的微乳液体系与三元复合驱进行驱油效果对比,说明微乳液驱的驱油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微乳液驱油体系最佳配方为:正辛烷5 m L,水5 m L,总质量分数为1.5%的SDBS与DTAB的摩尔比为1∶4,正丁醇的质量分数为4%,Na Cl的质量分数为5.2%。与水驱相比,微乳液驱采收率增幅为6.48%~7.56%;与三元复合驱相比,微乳液驱采收率增幅为0.06%~0.35%。  相似文献   

14.
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Ⅰ)--针对高酸值原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高酸值原油,以自制的天然混合羧酸盐SDC-3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相态研究方法,得出最佳配方体系。它与原油形成的中相乳状液达到French四级标准,即含有质量分数为90%原油的棕色乳状液。该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值的数量级可达10^-3mN.m^-1,室内平均模拟驱油效率为22.6%,其驱油成本为108.6元/t。最后结合现场使用需求开展驱油体系溶液制备过程中搅拌速度、温度、水质和贮存时间等因素对其性质影响的研究以及小试产品和工业产品的性能比较,以便满足配方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疆油田化学驱不断推广,对配液用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出于环保的要求,使用油田污水替代清水配制化学驱溶液已成为油田生产的必然选择。但油田污水中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等干扰物,对化学驱体系的黏度保留率和界面张力有着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新疆油田72号站稀油污水的成分,考察了不同碱对污水配液化学驱体系的黏度保留率、界面张力以及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NaOH能够较好地抑制硫酸盐还原菌,进而提高化学驱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但需要质量分数达到1%以上才能使界面张力达到10-3 mN/m;Na2CO3也能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增强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但效果比NaOH差,其界面活性高,质量分数达到0.2%以上就能让体系界面张力达到10-3 mN/m;NaHCO3不能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因此该体系的黏度保留率最低,其界面张力只能达到10-1 mN/m。驱油结果显示,NaOH污水体系在注入化学剂阶段,采出液的含水率最低下降至67%,且维持低含水时间较短;而Na2CO3污水体系可以将采出液的含水率下降至64%,且维持低含水率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黄斌  张威  王捷  傅程 《化工进展》2019,38(2):1053-1061
三元复合驱技术已在大庆油田成功进行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中由于含有残余的化学药剂,导致其很难处理,从而限制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本文首先采用室内实验制备模拟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然后通过沉降实验研究驱油剂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最后结合驱油剂对油水界面张力、油滴Zeta电位、油滴粒径大小的影响来阐释驱油剂对油滴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油滴的稳定性随着NaOH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NaOH浓度由0增大到400mg/L时,NaOH与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增强油滴的稳定性;当NaOH浓度大于400mg/L时,NaOH本身作为电解质压缩双电层,使油滴的稳定性减小。油滴的稳定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吸附在油滴表面,使油水界面张力减小,同时增大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从而使油滴的稳定性增强。油滴的稳定性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聚合物的浓度小于300mg/L时,聚合物的桥接、絮凝作用起主导作用,聚合物分子可以吸附到油滴表面,将油滴连接到一起,同时聚合物分子可以压缩液滴表面的双电层,从而有利于油滴的聚结;当聚合物的浓度大于300mg/L时,体系的黏度增大,油滴的运动速度减小,此时聚合物分子占满油滴表面,表现出空间位阻作用,从而使油滴的稳定性增强,不利于油滴的聚结。  相似文献   

17.
18.
泡沫剂辅助蒸汽与孤岛稠油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了以孤岛现场用DHF作为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泡沫剂浓度为0.2%~1.5%,作用温度为65~200℃,油水质量比为3∶1,作用压力8 MPa,研究其对孤岛稠油界面性质、油品胶体稳定性、四组分组成以及重组分胶粒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蒸汽作用下,提高泡沫剂质量分数,可降低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油品沥青质组分含量,增大胶质/沥青质之值;沥青质组分分子量减小,沥青质聚沉起始点增大,稠油胶体稳定性提高。在泡沫剂辅助过热蒸汽与稠油作用下,提升作用温度,会引起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稠油沥青质聚沉起始点减小,胶体稳定性降低;同时稠油中沥青质组分含量增大,胶质/沥青质的值减小,沥青质组分分子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环氧氯丙烷、含氢硅油和有机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ASiE-500,ASiD2-500,ASiD4-500,ASi E-700,ASiD2-700和ASiD4-700。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界面性质以及CO_2驱油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产物ASiE-500水溶液在25℃下的表面张力最低可达25.3 mN/m;随NaCl和MgCl_2质量分数的增大,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有上升趋势;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溶液与胜利油田G89区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分别为0.025,0.30,0.50,0.11,0.43和0.63 mN/m;选用表面活性较好的ASiE-500进行CO_2驱油实验,能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11.44%。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陕北油田低渗、超低渗地质条件,采用不稳定实验法,研究了SHY-206新型驱油剂注入时机、质量分数以及注入体积倍数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系。结果表明,SHY-206新型驱油剂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质量分数和注入体积倍数的增加,采收率提高值增加,且注入时间越早,采收率增加值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