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XML的并发加锁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XML数据库管理系统(XML DBMS)研究的日益深入,研究基于树型结构的XML数据的并发控制协议变得十分重要.由Silberschatz和Kedem提出的树加锁协议(tree protocol)是基于静态树结构数据而定义的.而XML数据是动态变化的树型结构数据.针对XML数据的特点,定义了一个操作集,它可以将一个树型结构的XML文档变化为另外一个合法的树型结构的:XML文档.该操作集的最大特点是其操作对象为一棵子树而非一个结点.在这个操作集基础上定义了XML动态树协议XDTP(XML dynamic tree protocol),并证明了该协议能继续保持静态树协议的优良特性:可串行化(serializability)和无死锁(deadlock-freedom).在实际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XDTP有着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并发控制是改善数据库系统事务性能的最重要机制,也是Native XML数据库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通过简化XPath数据模型,定义基于该模型的几种Native XML数据库操作,提出一种新的基于XPath的加锁协议,分析该协议下的调度是可串行化调度,并针对其性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XML并发控制协议可用于保证多个用户同时访问XML文档时的事务隔离性,由于XML数据的半结构化特点和访问接口的特殊性,现有XML并发控制协议随着文件规模的增大、并发客户的增多,系统事务性能大幅下降。基于模型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乐观并发控制协议XOCC-MC。通过将XML文档对应的DTD文档转换为系统模型,将事务操作中的XPath转为了CTL公式,利用模型求值判断节点间是否存在A/D关系,进而根据冲突矩阵判断事务之间的冲突关系。与现有乐观并发控制协议相比,XOCC-MC协议在文件规模大、并发客户数多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事务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XML数据动态树型结构的特点,定义了内容操作集和结构操作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此操作集的动态加锁协议以及锁模型,并证明了此加锁协议下的调度是可串行化调度,从而实现了XML原生数据库的事务并发控制.  相似文献   

5.
并发控制协议是确保数据库性能目标的一个关键问题,对移动分布式实时数据库(Mobile Distributed Real-time DataBase,简称MDRTDB)并发控制协议-分布式高优先级两段锁协议(Distributed High Priority two Phrase Locking protocol,简称DHP-2PL)从两个方面做出了改进:一是采用动态优先级分配策略,能够缩短实时事务执行的等待时间和避免饥饿现象的产生;二是为了增加并发度在加锁机制中使用混合加锁粒度,同时能够减少加锁开销。最后通过模拟应用环境的性能测试表明,这两方面的改进更好地满足了事务截止期的要求,提高了移动实时事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事务并发度,论文通过对已有的并发控制协议及实时事务冲突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优先权顶的方法解决了事务间的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先权顶的实时事务并发控制协议—PCCR协议,该协议能有效减少事务的重启率,使事务的并发性得到改善,同时能保证事务调度的可串行性,最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XML数据的查询效率,本文基于XML数据模型和路径表达式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方法,方法通过定义及解析一种XML树节点的编码,消除正则路径表达式中的闭包运算和通配符,将正则路径表达式简化为简单路径表达式,确定节点的查询路径,最终改善了闭包运算和通配符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查询效率低下问题,并验证了方法的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该文设计的并发控制协议在ADO.NET断开访问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网络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断开连接数据访问模型模型的优点,解决了断开模型下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并发控制协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实时数据库的乐观并发控制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并发控制协议中由于过多的事务重启动造成资源浪费,提出了一种新的乐观并发控制协议(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通过向后调整不严重冲突事务的动态串行化顺序,许多不必要的事务重启动可以避免。在一个事务的读阶段不用记录事务冲突和串行化限制,各种优先级冲突解决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加入到该协议中,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了优先级-中止-50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并发控制中的几种锁模型及其在分布式环境下的拓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锁粒度的分布式高优先级两段锁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一种加锁检测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确定哪些冲突事务可以通过降低加锁粒度来解决冲突。同时提出了该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在避免死锁、提高事务的并发度上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XML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张春海  李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21):198-201,205
并发控制是改善数据库系统事务性能的最重要的机制,多用户事务并发问题在XML原型数据库领域是一个难点。通过一种类XPath数据模型,定义基于此模型的几种XML数据库操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XPath的锁协议(XPL)以及锁模型,并验证在此锁协议机制下的调度是可串行性调度,从而实现了XML原型数据库的多用户事务并发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对XPL协议的并发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实时Client/Server数据库多版本两阶段封锁并发控制协议.该协议具有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与两阶段封锁机制的优点,使用如下策略以减少延误截止时间事务数量:若冲突集中有比持锁事务Ti优先级高的事务,且Ti重启动不会延误截止时间,则Ti重启动,冲突集中优先级最高的事务获得锁;否则,冲突集中其它事务等待.为了提高只读事务的响应时间,客户端设有一致数据库影子,只读事务在客户端处理.通过仿真模拟,与2V2PL和OCC—TI—WAIT—50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并发控制协议不仅能有效降低事务延误截止时间率,而且能改善只读事务的响应时间,减少优先级高事务的锁等待时间.协议性能优于2V2PL协议和OCC—TI—WAIT—50协议.  相似文献   

13.
多版本两阶段封锁并发控制协议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并行实时数据库中,并发控制协议不仅要满足数据库一致性约束,而且要满足时间约束。本文提出了实时多版本两阶段封锁并发控制协议,它能有效地减少延误截止时间事务数量。作者通过仿真模拟,在共享磁盘体系结构下与HP2PL和OCC-TI-WAIT-50协议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比HP2PL和OCC-TI-WAIT-50协议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韩启龙  郝忠孝 《软件学报》2007,18(6):1468-1476
通过对数据时态特性及其对事务调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数据时态特性的实时事务并发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数据截止期及事务的执行时间估算,改进了事务的验证规则,对事务的提交顺序进行调整,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能.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事务重启个数及超截止期百分率,性能要优于已有的实时并发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事务重要性的实时乐观并发控制协议。其基本思想是当系统中事务属不同类时,有一些事务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它事务,在冲突消解中利用关于事务重要性的信息来减少重要性大的事务被延误的数量,提高并发控制机制性能。通过模拟试验分析该协议,表明其能有效地减少重要性大事务的失效率,但对总体事务的失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事务的替代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并发控制机制,此机制基于资源预报,它将并发控制的实施主体定在替代上,有利于优选替代,提高系统的成功率,本文还对此机制的性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种面向混合实时事务调度的并发控制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给出了一个两层结构的混合实时数据库系统模型,其中支持采用非定期任务调度算法来改进系统的性能.进一步,针对这种模型下混合事务的数据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并发控制协议——MCC-DATI.该协议采用动态优先级驱动的调度算法,通过限制非定期的软实时事务对硬实时事务的阻塞时间,保证硬实时事务的可调度性;同时,采用非定期任务调度算法以及基于时间戳间隔的动态串行化顺序调整机制来减少软实时事务的截止期错失率.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先前的混合事务的并发控制协议,该协议在不同的系统负载与截止期约束下都能够改进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无冲突并发控制协议CCCP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不仅需要较高的成功率.而且往往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要求事务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事务必须支持功能替代性,在并发控制策略CCCP中,替代成为并发控制的主体.对于每个实时事务,一个最适合当前运行环境的替代以无冲突的方式调度执行.CCCP基于替代的优先级,对替代进行相容性分析,保护就绪事务,并且有一种开销较低的实现算法.性能分析证明CCCP有利于优选替代,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功率,适用于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