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物组合种植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西省15个试验节点,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30种作间套种组合种植模式进行了历时6年的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组合种植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其单位耗水产量和产值分别可达到1.25~2.04kg/m∧3和1.25~2.45元/m∧3,较传统单作种植高0.08~0.45kg/m∧3和0.25~0.65元/m∧3,其节水增产的机理为:间作套种作物需水高峰期不同步和相邻条带间根层土壤水分的相互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物受旱程度;组合种植的局部灌溉明显地减少了作物棵间土壤表面无效蒸发量;利用作物间播不同和生长期不同,通过适当的组合,实现了对光、热、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作物条带种植时的边行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
膜上灌水技术节水,增产的原因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节水增产效益显著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威市的农作物以春小麦和玉米为主,约1/3的耕地种植着地膜玉米。2001~2003年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连续3a的节水机理和需水规律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增产12%以上。节水35%~50%的良好效畏。2005-2006年度,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推广,推广情况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其效益主要体现在显著的节水效能方面,正确定位水资源的价值是评价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葡萄渗灌节水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新忠 《人民黄河》2005,27(8):44-45
1996、1997年对山西运城试验区葡萄采用渗灌、地面灌、旱地(无灌溉)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葡萄节水与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渗灌较地面灌平均增产936.8kg/hm^2,增产率3.5%;全生育期渗灌较地面灌耗水量平均减少767.3m^3/hm^2,减少率18.5%,且渗灌节水主要在生育期的中期;渗灌较地面灌平均节水1074.8m^3/hm^2,节水率39.5%,水分利用率平均为8.27kg/m^3,较地面灌平均高1.81kg/m^3,是地面灌的1.28倍。  相似文献   

6.
以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地区大田滴灌高效节水工程为例,结合当地节水灌溉实际情况,分析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当地山旱牧区的应用效果,以促进该项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膜上灌”—节水灌溉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秀 《海河水利》1992,(4):26-28,57
膜上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在膜上走水,利用放苗孔、渗水孔、渗水带进行浸润灌溉。目前有开沟扶埂、打埂、膜孔渗灌、膜缝灌、麦棉套种等五种膜上灌型式。相应的要搞好土地平整、化学除草、施足底肥,并选定膜畦长度、入膜流量、灌水延续时间等技术措施和技术要素。膜上灌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8.
麦秸覆盖冬小麦节水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秸覆盖麦田技术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田间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试验得出:旱地增产14%,水地增产7%-13%,旱地节水9.45%,水地节水5%-7%,节水主要在前期。同时麦秸覆盖保温能防止麦田冻害,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亩穗数,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选取代表山区丘陵区的赤峰市为立足点,对赤峰市示范推广的玉米膜下滴灌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赤峰市玉米膜下滴灌的成功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典型调查和收集北方地区大量喷微灌试验资料基础上,采用同等产量节水和同等水量增产的计算方法,得出各种作物(包括蔬菜、水果等)喷微灌条件下节水增产值,提出了喷微灌工程单位造价的推荐值;同时分析了我省喷微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省发展喷微灌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颗粒表面附有电荷并产生微电场,电场的作用使颗粒表面形成结合水膜,同时又影响土孔隙水中的离子运动规律而产生渗流离子效应,这两方面的影响将显著改变土体微孔隙的渗流特性,上述原因产生的渗流特性变化称为渗流的微电场效应。对于极细颗粒黏土,土颗粒表面电位可达数十至数百mV,致使渗流规律受到颗粒表面电场的显著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分析极细颗粒黏土微孔隙渗流的微电场效应问题,测试了不同孔隙水离子浓度情况的渗流固结结果,并由渗流固结试验成果推演颗粒表面电位对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孔隙水离子浓度的减少,颗粒表面电位增大,试样等效渗透系数和固结速度随之减少,极细颗粒黏土微孔隙渗流具有明显的微电场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用温度作为示踪剂,基于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稳态水热运移方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推求入渗速度,分析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对热力参数选取的敏感性。以浙江省新安江下游河段为例,通过分析河岸带潜流区不同深度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分布曲线相位和振幅变化,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流速较低时,入渗速度对不同深度的振幅变化较敏感,入渗速度接近±1×10-5 m/s时,相位差的变化对入渗速度的影响最大。监测时段内试验区的入渗速度大致为2.22×10-5~4.39×10-5 m/s,入渗速度的数值均为正值,即在监测时段内均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河床冲刷和沉积较不敏感,适用于较复杂的水流条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热弥散度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坝基坝体渗水对大坝安全运行有不利影响。本文采用现场检查、水样试验、析出物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碾压混凝土坝运行期渗水及其析出物对大坝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运行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是目前数值分析的热点之一,渗流对应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荷载上,然而不同学者应用ABAQUS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建模时,在水荷载边界条件施加方面出现2种个问题:定义了孔压边界后,是否还有必要施加静水压力;考虑了坝基的渗流作用,是否还需要在坝底面定义扬压力荷载。通过竖向应力平衡和孔隙静水压力平衡理论及算例对这2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ABAQUS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应同时考虑静水压力和孔压边界;当不考虑坝体渗透性时,应施加扬压力,而考虑坝体渗透性时,则无需再单独施加扬压力。分析成果可为研究ABAQUS进行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渗流荷载和水边界条件的施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种不同防渗措施的渠道进行渗漏试验,研究渗漏强度、累计渗漏量、渠边土壤含水量在不同防渗措施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渠道渗漏不仅受到渠道衬砌形式的影响,亦受到渠床下土质特性的影响;廉价的渠床夯实处理的防渗效果并不比干砌卵石防渗效果差;不同防渗措施在不同入渗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差异,实践中可以根据渠道年均持续通水时间规划渠道防渗措施;混凝土防渗效果虽然最佳,但在现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应对其生态效应加以论证,做到在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同时,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许多水库都存在绕坝渗漏问题。从地貌上分析,单薄山梁为绕坝渗漏提供了条件;从构造上分析,断层破碎带的渗漏量不容忽视。文中以某工程为例,较详细地对水库左、右两岸单薄山梁及断层的渗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渗漏量进行了计算,为防渗设计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动态特征,对潜水和承压水资源量分别进行计算,对2015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采用开采强度法对地下水开采进行预测分析计算,采用水位恢复法预测地下水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论证单元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2 320.2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10 472.26万m3,总需水量为8 719.4万m3,需水量小于可开采量,各论证区可开采量均有剩余。采用开采强度法对水源地进行水位降深预测,在无补给且连续24天开采情况下,最大水位降深为1.82m,平均水位降深1.37m。从停止开采的24小时内动水位恢复迅速,从第10天以后水位回升缓慢,到第120天基本回复至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势对干制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研究在西北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势处理对干制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合该地区的辣椒滴灌控水下限。试验根据滴头下25cm深处土壤的基质势设置5个控水下限:-10kPa、-20kPa、-30kPa、-40kPa和-50kPa,测量的指标主要有叶面积、株高、土壤水分和产量等。试验结果表明,以-30kPa为灌水下限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株高、最高的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控水下限过高和过低均会影响产量。因此在西北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建议干制辣椒的控水下限为-30kPa。  相似文献   

19.
给水度的计算很多,在水资源评价中,选择单一的方法难以保证精度。本文结合潜水动态试验。对几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有代表性的给水度推求方法,提高水资源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