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绥芬河皮货服饰城为一地下2层地上8层的建筑.由于本建筑基坑深度远大于邻近7层住宅的基础埋深,为确保相邻7层住宅的安全,对地下室的施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回填东侧⑥~⑨轴区域的基础,先施工⑥轴以东区域;第二阶段以⑥轴以东区域的竖向及水平结构构件为支座,构建能保证⑥轴以西区域安全施工的基坑支护结构.重点介绍了第二阶段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思路、基坑土体开挖步骤及地下室外墙施工等.  相似文献   

2.
成都某工程地下室因故需加层,导致原基坑护壁桩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因此必须对已有锚拉桩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通过采用地下室中心岛法的基坑支护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新建建筑结构作为基坑支护加固结构的一部分,降低了基坑加固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由于整个加固施工过程均可视,使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3.
新增建筑的地下室基坑南侧紧邻的深圳地铁龙华线地铁车辆检修站对结构变形极为敏感。在进行该区域的地下室外墙施工时,通过与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及新增结构设计单位的充分沟通,采用一种可靠的支撑体系来确保在腰梁被破除后,基坑支护仍有足够的水平力,从而保障了建筑与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加层导致基坑加深后基坑支护的加固处理措施,根据原有基坑支护施工进展情况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提出了“加固原有支护体系,调整基坑后续支护参数”的方案,介绍了地下室加层后的基坑加固设计、具体加固技术以及基坑监测情况。工程实践表明,利用原有支护体系可以降低支护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加快基坑支护进度,为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最终地下室结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基坑周边安全及满足地下室结构施工的要求,必须专门对基坑进行支护设计。以某基坑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地质、地下室结构及支护条件等要求,从施工便利、施工工期、施工成本等角度综合分析PRC管桩及灌注桩在支护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灌注桩相比于PRC管桩在二层地下室的基坑支护中存在明显优势,PRC管桩适用于周边条件简单、施工空间较大、施工经验成熟、挖深较浅的基坑,而灌注桩的适用性较强,特别适用于复杂的深大基坑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地下室高低跨部位施工工期紧张、施工工艺多、施工条件复杂的难题,通过在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阶段,基于地下室高低跨部位设计竖向垂直支护结构,预留锚固装置与高跨基础底板结合,低跨结构竖向构件与顶部水平构件、高跨基础底板结合,达到先施工高跨区域地下室后施工低跨区域地下室的目标,采取地下结构由上至下的设计施工方法,提出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案,为类似施工项目提供快速施工方案设计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刚 《建筑安全》2013,28(4):62-64
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条件下施工深基坑,为安全施工及保护邻近建筑物、管线、市政道路,某楼盘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测,从土方开挖到基础、地下室完工直至土方回填全过程,对基坑顶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支护结构深层位移、内支撑结构轴力等实施监测。每次监测结果经数据处理和预测,将信息反馈,做到有效指导基坑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8.
星河雅宝高科创新园四A地块施工总承包工程共5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最大为33.8m,因基坑北侧存在敏感性建筑物,其下方不允许预应力锚索进入.北侧基坑支护采用三排桩+三角内支撑支护体系.三排桩区域外的地下室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三排桩区域内的地下室采用特殊逆作法施工,以实现三排桩区域内结构施工和拆换撑,为城市中心区地下支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软土深厚地区,开挖深度8-9m的某两层地下室基坑的选型方案做了一些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比较,在充分考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讨论了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快键方便性及经济性,在常规支护方案中比选出较优方案。为同类软土地区的地下室基坑支护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东风金融大厦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所采用的挖孔桩与锚杆相结合方案,及地下室土方开挖采用的分层挖掘法,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支护结构的施工控制措施,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施工安全和不对邻近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基坑开挖与支护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朝晖 《山西建筑》2008,34(6):149-150
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的选择、深基坑加固设计理论和方法、深基坑开挖中的环境事故及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确保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的施工安全,并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时间,实现经济营利。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中心某工程地下室紧贴用地红线,周边为重要市政道路及诸多浅基础建筑物。该工程原设二层地下室,采用地下连续墙(二墙合一)结合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工程桩、支撑竖向立柱施工完毕后,地下室调整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加深了4m。地下室加深后,已经施工完毕的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不足以满足最新的开挖深度要求,且原有竖向钢立柱底标高高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钢立柱底部悬空。介绍了地下室增层后的围护设计措施、施工过程以及监测成果,分析了地下室加深后的基坑变形性状。工程的实践表明,合理地确定新增地下空间范围是地下室增层围护的关键,组合式的支护结构可通过合理地分解措施,简化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王沧州 《建筑技术》2010,41(5):423-428
萧山国际大酒店位于浙江省萧山市,该工程功能要求多,设计复杂。本工程采用了大直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坑采用了挡土挡水支护结构及降水措施,土方工程分三块开挖,地下室底板钢筋采用了套筒径向挤压接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了混凝土质量,在施工中基坑出现管涌现象,采取了相应措施保证了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拴牢 《山西建筑》2014,(36):52-53
由于苏州火车站基坑开挖面积与深度较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对围护结构在开挖过程各阶段基坑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计算分析结果,得知钢结构支撑能有效地减小墙体应力应变,作用明显,从而制定了基坑开挖的具体施工方法与支撑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林建明 《福建建筑》2013,(12):43-47
本文介绍施工现场复杂、工期紧、地下室平面不规则、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岩土分布存在软土层及强透水层等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围护设计与施工,围护结构基坑外围采用拉森钢板桩+放坡支护,基坑中部游泳池采用水泥搅拌桩+放坡支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邻近铁路规划影响区范围内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铁路高架桥及站房的安全,通过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原基坑支护方案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了2种优化调整方案。针对优化后的基坑支护方案,根据施工进度设置计算工况,找出最不利工况进行变形分析,确保了铁路桥梁结构及站房的稳定,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基坑项目的安全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狭长型深基坑支撑围护体系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考虑空间效应。本文以上海某狭长型深基坑为例,探讨在确保基坑安全前提下支撑围护体系的优化与深基坑施工策划。首先,介绍了初始围护设计方案及对应的深基坑施工方案;其次,提出在基坑长边中部增加地下连续墙作为中隔墙,形成分坑施工的围护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施工策划;随后,对两种支护体系下的工期节点、基坑安全及经济与社会效益等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增加中隔墙对支撑围护直接成本有所增加,但对于确保基坑安全、强化工程关键路线、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复合土钉支护在大型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学武 《山西建筑》2007,33(1):101-102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基坑的施工方案与支护方案,并对基坑支护中的设计难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基坑的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避免基坑开挖影响周围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和交通道路,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贺翀 《建筑施工》2020,42(1):1-5
为保证基坑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一般采取分区施工的措施,但部分项目对工期有特定要求时,需要对上述工况进行优化。通过上海地区某基坑工程的变形及支撑体系监测数据分析,探讨、印证了基坑相邻分区同时施工的可行性,提出了基坑需要同时不同步开挖的要求。同时,在基坑支护设计过程中,提出了中隔墙、支撑体系、立柱体系、换撑体系等专项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支护设计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工程是当前岩土工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如何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使基坑工程既安全叉经济,是人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变形是影响基坑变形的重要因素。针对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粉质粘土,通过大量的真三轴试验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路径,了解了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的变形性状,并得到了邓肯一张模型的各参数,建立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同时以平面应变有限元法为基础,通过对武汉某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变形的计算分析,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刚度、基坑的开挖宽度、土体的变形模量、插入深度、支撑位置和坑内土体加固、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和基坑周围水环境等设计、施工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变形的影响,了解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周围地层沉降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基坑变形的方法措施,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旋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