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活性炭质量指标与木糖液脱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是木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脱色剂,在实践中发现,按GB/T13803.3—1999检测合格的活性炭,在工厂木糖液的实物脱色中效果并不一定好,两者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可比性差。作者将实物脱色与常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活性炭质量指标与木糖液脱色的相关性,筛选出B糖脱色率、亚甲基蓝吸附值、铁含量3个指标是与木糖液脱色相关性密切的活性炭质量指标,并以此作为木糖液脱色用活性炭的主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颗粒活性炭在木糖脱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木糖液的脱色性能。考察了木糖液温度、流速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具有脱色容量大、脱色效率高、再生速度快、抗磨损能力强等特点。颗粒活性炭对木糖一脱液的脱色效果明显,处理量为66mL/g,脱色后糖液的透光度值在70%以上。80oC时脱色和解吸效果最好,经脱色后的糖液可以满足精制木糖的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3.
木糖用颗粒活性炭脱色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木糖液温度、流速等因素对颗粒活性炭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木糖一脱液的脱色效果明显,在高径比为4、流速1.8mL/min时,有利于糖液的脱色,处理量为66mL/g,脱色后糖液透光度在70%以上,同时能够被质量浓度8%NaOH+3%HCl很容易地解吸再生,在80℃时脱色和解吸效果最好,可以满足制备精制木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木糖废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糖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同时将所制备活性炭直接应用于木糖水解液脱色,既降低了木糖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5.
用玉米苞叶生产木糖醇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玉米苞叶进行水解制取木糖,木糖再经处理进行氢化制取木糖醇。该方法的特点是,水解所用的催化剂为盐酸,该催化剂相对使用硫酸节省了一半;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和木糖液中的盐酸,使木糖液中的灰分减少,提高了木糖液的质量;该方法以粉状和颗粒状混合的活性炭作为脱色剂,使脱色效果大大增强,又由于玉米苞叶中的色素含量较低,也节省了活性炭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水解是在常压下进行,节省了设备投资,因此,该方法可降低木糖醇的生产成本,提高木糖醇的质量。玉米苞叶中提取出木糖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木糖生产中水解液脱色的粉末活性炭,使用后脱色性能下降很快,不能重复利用,致使木糖生产成本高。为此,采用了先盐酸处理、后高温活化的方法,对废旧炭进行了处理,同时考察了盐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处理,900℃高温活化5 h,活性炭的脱色性能恢复至新炭的86%,能重新用于水解液脱色。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脱色树脂在木糖液中的脱色性能,同时提出了脱色树脂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脱色树脂应用于木糖液脱色,既简化了生产工艺,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花生壳为原料,用氯化锌法进行高脱色活性炭制备的试验,找到了最佳的制备条件。按最佳条件制备的活性炭,产品得率32%,亚甲蓝脱色力达18.7ml,其它质量指标符合林业部部颁标准。试验表明,花生壳是制备高脱色活性炭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脱色用颗粒活性炭》标准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柠檬酸脱色用颗粒活性炭标准研制中各项指标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各项指标的确定主要采用了具体实验和采样统计的方法。尤其是对颗粒活性炭脱色力指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通过柠檬酸实物脱色的实验研究,证明了采用亚甲基蓝吸附值代替传统的醋酸吸附值来表示柠檬酸脱色用颗粒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两步法生产糠醛中间废弃物木糖渣为原料,用氯化锌进行活化制备活性炭,并将所制备活性炭用于糠醛废水处理。考察了活性炭制备条件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索最佳活性炭制备工艺;研究了所制备的活性炭产品对糠醛废水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活性炭碘吸附值及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818.9 mg/g和178.5 mg/g;所制活性炭用于糠醛废水的脱色处理,脱色率可达到97.8%。  相似文献   

11.
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活化条件对产品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碘吸附值及得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核桃壳原料10 g,微波功率580 W、活化时间7 min、氯化锌质量分数5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977.81 mg/g,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60 mL/g,得率为51.06%。其活化时间是传统工艺的7/90,得率是传统工艺的1.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主设计的木醋液制融雪剂的自动化装置,重点研究了脱色系统的优化,采用膜过滤初级脱色和活性炭精制脱色两部分相结合,可大大降低活性炭用量和脱色成本,提高脱色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脱色工艺为先采用膜过滤初级脱色可使吸光度值由3.0降低为1.19,脱色效率60.3%。再用活性炭精制脱色3小时,最终可得到吸光度值为0.03的浅色透明液体产品。活性炭比表面积由208.969 m2/g降低为65.001 m2/g,衰减了68.89%。  相似文献   

13.
水蒸汽活化工艺对石油焦基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焦是易石墨化炭,孔隙率低,因此用水蒸汽法直接活化,吸附性能很差,其碘吸附值小于350mg/g。通过成型法得到了合格的活性炭,并考察了烧失率、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流量、水炭比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独山子石油焦为原料制得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与亚甲蓝吸附值分别达871.58,100.67mg/g。  相似文献   

14.
长链二元酸发酵液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活性炭对长链二元酸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及脱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 ,分析得出影响脱色效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活性炭加入量 >二元酸浓度 >发酵液pH >操作温度。同时还考察了活性炭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在活性炭上的长链二元酸的洗脱问题 ,从而确定了发酵液脱色的优化条件 :活性炭加入量 5 % ,室温操作 ,发酵液 pH =8,二元酸浓度为 4 0 g/L ,脱色时间为 2 0min。  相似文献   

15.
以巴旦杏核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活化条件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活化剂种类、活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和辐照时间4个因素中,微波辐照时间对活性炭质量指标影响最大,延长时间可以提高其产品的得率和吸附性能。巴旦杏核壳基质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巴旦杏核壳10g,固液比1:3(g:mL),磷酸质量分数40%、浸溃24h,微波功率640W、活化时间16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31.5mg/g,活性炭得率为56.8%。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描述巴旦杏核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大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16.
水蒸气-微波法制备颗粒活性炭新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 ,采用水蒸气 微波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及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水蒸气 微波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 :微波功率 70 0W、活化时间 3min、水蒸气流量 4.8mL/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 10 31mg/g、亚甲蓝脱色力 10mL/0 .1g、得率 60 .8%。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 1/60 ,得率为传统方法的 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用玉米芯制木糖后的废渣经加酸加热水解制取乙酰丙酸,收率为 16.4% ,产品纯度可达 90% 。其残渣经硫酸炭化制得了木素活性炭,收率为 83% ,脱色性能优于国家标准( G B/ T 12496.2- 90)。本研究为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木糖的企业提供了一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黄皮洋葱寡糖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脱色率、寡糖回收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2.5 g·L-1、脱色时间20 min、脱色温度70℃,在此优化条件下,脱色率为85.48%、洋葱寡糖回收率为85.13%.  相似文献   

19.
从山羊毛中提取L-胱氨酸时活性炭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羊毛水解过程中大分子有机质和色素的形成过程以及活性炭对氨基酸的吸附性能 ,对从山羊毛中提取L -胱氨酸的脱色规律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活性炭脱色除杂的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氢氧化钾法制备黄麻杆活性炭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黄麻杆为原料,微波辐射黄麻杆氢氧化钾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讨论了碱炭比,活化时间,微波功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碱炭比为1,活化时间为14min,微波功率为700W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264.02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10mL/g,活化得率1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