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豫西芦店勘查区东区内煤层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滑动构造大面积发育,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志层缺失,给地质工作者认知、预判煤层层位带来较大困难,常用的煤岩层对比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受到限制。分析探讨了在该区地质勘探中应用的煤岩层对比方法及适应性,总结出了一般性规律,为该区乃至豫西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赋煤地层地区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构造复杂、近距离煤层群组发育区的煤岩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困难的问题,进而为工作面智能开采三维资源量计算和开采设计优化,以及采煤机智能开采截割路线规划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构造复杂近距离煤层群组矿井为研究对象、以智能开采工作面111000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地质勘查阶段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地面地质勘查钻孔地球物理测井和智能开采工作面穿层钻孔钻屑编录、孔中窥视、多参数地球物理测井、钻孔轨迹测量等工程技术手段,综合分析煤岩层物性特征的不同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而为智能开采工作面煤岩层对比、地质构造识别、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构造起伏形态精细刻画、煤层瓦斯抽采以及工作面开采提供地质依据,为近距离煤层群组发育矿井智能开采工作面煤岩层精细对比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保林 《煤》2018,(2):61-63
郭家台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南营儿群(T3n),煤层对比以岩相旋迴及煤层组合特征为基础,结合标志层、煤层自身特征、煤层层间距及煤岩层物性特征等用综合方法进行对比,基本理清了勘查区可采煤层的层数,煤层层位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情况。认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煤D10层、煤C4-4及煤C5-1层分布面积较大,煤层层位较稳定,对比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明显,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探、物探及化验等多项成果,采用标志层、煤岩层组合特征、煤质特征和测井响应等多种方法,对安鹤煤田当中岗勘查区含煤地层进行划分对比,首次确定了煤系含煤12层及各组、段厚度,确定主采的二1、一11煤层的层位,二1煤电阻率372~1350Ω·m,低灰低硫,一11煤视电阻率320~860Ω·m,高灰高硫。并以当中岗勘查区为例,论述煤岩层对比的重要性及不同方法的适宜性,结合对比数据,阐述该区煤系沉积成因、组合差异、物性差异等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侯万武 《江西煤炭科技》2022,(1):122-124,129
广西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位于罗城煤田的中部,勘查区为一单斜构造,呈北东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含煤地层为寺门组,寺门组Ⅰ煤层为本区可采煤层.通过对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施工钻孔资料的分析,采用宏观煤岩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特征、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化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寺门组各煤层进行系统划分、对比和研究,其结论可对本区及...  相似文献   

6.
运用标志层、层间距对比法,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法,物性特征对比法和煤质特征对比法对金龙井田的煤岩层对比,对指导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碧峰  王果 《中州煤炭》2022,(10):296-302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煤层分布概况,研究了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地质及煤层特征,采用先二维地震后钻探,配合数字测井、测试化验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研究了普查区地质特征(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得到了构造复杂程度以及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造;分析了煤层主要含煤地层,含煤性,可采煤层厚道、夹矸、分布范围以及煤岩层对比情况等,大致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研究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由于含煤地层的成层性和煤层的生、储气性能以及软弱性特征,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样式。层间滑动可引起煤层流变,构造煤是脆性变形体制下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论述了荥巩煤田层间滑动断层对煤层、煤厚、煤岩和瓦斯等的影响,在层间滑动作用下,煤层流变造成了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形态、厚度的剧烈变化,也是导致煤层瓦斯突出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雷华友 《中州煤炭》2009,(12):26-29,80
分析了普查区的地层层序,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及物理特性,综合运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法、测井曲线对比法、地震反射波追踪法、煤质特征对比法对区内煤岩层进行了地层划分、煤层对比.并对煤岩层对比分析方法及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践表明:上述方法的分析结果可作为地层划分、煤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对比法、沉积相旋回法、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对比法、物性曲线及煤质特征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对刘店井田的煤岩层进行了对比,本文主要对比稳定煤层7煤和10煤。取得了可靠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测绘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矿山测量的新任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合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测绘学科的交叉,分化与融合模式,结合矿山测量专业的现状和特点,针对新的科技社会环境以及矿山测量的新任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地测防治水专业经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现提出整改对策,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测绘科技应用与发展的优势转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测缓科技的应用必须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优势转变和调整,拓宽和发展应用领域,服务于区域持续发展战备的实施。主要的转变策略包括由技术支持的向决策支持的转变、由基础性工作向全过程调控的转变、由独立技术向综合集成技术的转变,并应形成新的发展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矿浆流变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矿浆流变性测量及矿物浮选试验,考察在不同碳酸根和硫酸根浓度下矿浆流变性与矿物浮选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碳酸根和硫酸根随浓度的增加都能显著降低矿浆表观黏度和屈服应力值,对矿物颗粒起分散作用。碳酸根和硫酸根的加入对黄铜矿和蛇纹石的浮选回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加快黄铜矿的浮选速率,降低精矿中MgO含量,从而达到相对抑制蛇纹石的效果。蛇纹石浮选速率与矿浆黏度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地矿局建局63年以来,钻探工程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体系。本文在总述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从小口径岩心钻探、大口径深井钻探、地下水机井钻探、浅层地温能钻探等几个重点方面详细回顾了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树海  郭德 《煤矿机械》2012,32(7):189-191
分析了目前选煤厂常用的几种细煤泥脱水设备的优缺点,指出了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在细煤泥脱水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沉降过滤式离心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菱锌矿和石英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菱锌矿和石英纯矿物的浮选试验、动电位的测试、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明,Fe3+、Fe2+对菱锌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无金属离子存在时石英基本不浮,Fe3+、Fe2+在碱性条件下能活化石英的浮选;在碱性条件下,Fe3+或Fe2+呈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吸附在石英表面,使石英表面吸附活性质点增加,是Fe3+或Fe2+活化石英浮选的主要原因;Fe3+或Fe2+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覆盖在菱锌矿表面,阻碍了捕收剂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是Fe3+或Fe2+抑制菱锌矿浮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铜钼矿石的选矿及铜钼分离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军成 《矿业快报》2006,25(8):13-16
介绍了铜钼矿选矿的研究现状及铜钼分离的几种方法,即脉动高梯度磁选、充填式浮选柱浮选和充氮浮选。提出了铜钼分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钙镁离子对长石和绿帘石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维伟  刘旭 《矿冶工程》2022,42(3):59-63
通过小型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吸附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下Ca2+和Mg2+对长石和绿帘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 纯净的长石和绿帘石矿物几乎不浮, 加入Ca2+、Mg2+后, 矿物可浮性得到改善;钙镁离子主要以Ca2+、CaOH+、CaCO3(s)和Mg2+、MgOH+、MgCO3(s)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油酸钠和钙镁离子在长石和绿帘石矿物表面存在静电吸附, 且钙镁离子可以促进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密码技术DES和RSA的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称加密技术DES处理速度快,但密钥管理困难;非对称加密技术RSA密钥管理方便,且能进行数字签名认证,但处理速度慢;网络通信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安全、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