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振孔器电机机壳断裂原因及改进方法承德市轻工业机械厂周承志1前言使用振动方法加固软弱地基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各种振动设备中称干法作业、水平振动挤土成孔的机具为干法振孔器。因其施工中不用水、无泥浆排放及施工现场污染问题,受到使用单位和城市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2.
一、工程概况 浙江大学住宅商店综合楼,位于浙大校门外玉古路的一侧,建筑面积1.51万m~2,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建筑物地上总高40m,框架加剪力墙结构。一、二层为营业商场,三层至五层为办公楼,六层以上为住宅。在二层与三层之间设一层高为2.2m的设备层,地下室为仓库、消防水池、泵房、风机房等。房屋平面形状呈“一”字形,长95m,宽14m,房屋纵向留置一条伸缩缝,采用倒挂井挖孔嵌岩灌注桩,单柱单桩共83根桩,柱与桩之间通过独立承台连系。本工程的 相似文献
3.
类岩材料多裂纹体断裂破坏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伺服控制双轴加载系统下对预制的不同角度多裂纹水泥试件进行了单轴和双轴加重试验,其中的双轴加载采用两种不同的侧压。另外借助有限元计算得出了试件的全场应力,进而计算出试件中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试验和计算结果都表明,不同的裂纹角度对试件的断裂破坏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地下工程中存在多裂纹的情况提供和工程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工程概况 本文通过海上工程新建3#码头的钻孔灌注桩,介绍了SG1型钻机嵌岩成孔施工新技术,突出叙述其成孔施工艺。3#码头有两个泊位,每泊位可停靠一艘中型船舰,并保障其油,水、电、气的补给,该码头由三只长为36m的钢筋砼囤船组成。囤船之间有联桥连接,码头和陆岸用钢筋砼栈桥连接,栈桥长约128m,宽约8m,栈桥两侧设置管沟,栈桥的桥墩基础采用嵌岩钻孔灌注桩,直径φ800,桩长21m-34m桩身主筋12φ18,螺旋箍筋 相似文献
5.
6.
结合某大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相符的工程实例,通过对比计算,确定出嵌入岩层的互层深度,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确定基桩终孔标高,以期控制桩基终孔质量,保证桥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排气方法在岩孔中直接用石灰碎粒胀裂岩石.其措施是:在岩孔内刻出两条对称槽线,该槽线既是岩石断裂预想初始裂纹,能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导向岩石断裂;又是供水、排气管线,能使石灰水化产生的水蒸气逸出,消除冲孔现象.岩孔刻槽用石灰作胀裂剂,可以达到矿山减少凿岩工作量和自产自用胀裂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山地河流地层特点和巨厚卵石层与坚硬岩基中施工灌注桩的成孔工艺,对同类型地质条件灌注桩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工挖孔桩(大直径嵌岩桩)一般适用于单柱荷载较大,而桩端又处于基岩(中风化或微风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桩身强度与基岩的承载力较接近,桩身砼强度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是经济合理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如场地破碎带多;或基岩埋藏较深,人工挖孔桩其桩端也会落在坚硬土层上,如硬塑的粘性土、砂类土、砂卵石层、 相似文献
1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
Fracturemechanism of circle hole and grooved hole (rd=20mm) in rock are analysedthrough elastic, plastic and fr acture mechanics theories. The principal stress fieldbetween the grooved holes and in fringe hole and its free boundary are analysed,calculated and described . Fracture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and its critical value isdetemined. 相似文献
12.
岩体断裂的破坏机理与计算模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受压岩体中的裂纹问题,可以归结为压剪裂拉剪纹两种类型,具体讨论了受压岩体中的斜裂纹问题和翼形裂纹问题,对两种不同理解纹类型的扩展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最的一以受单向压缩的裂纹扩展为例,说明了具体了计算模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岩体间隔破裂机制及演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地壳岩层或岩土工程结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破裂现象,即间隔破裂现象,其形成机制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这些现象包括地层中的等间距破裂、大地干裂(龟裂)以及深部巷道围岩中的间隔破裂(分区破裂)等。此外,混凝土结构中的间隔裂纹、陶瓷表面因冷缩产生的龟裂等,都是间隔破裂现象的典型例子。以此为背景,介绍通过RFPA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间隔破裂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初步结果,包括:(1) 条状间隔破裂(平行破裂);(2) 网状间隔破裂(龟裂);(3) 环状间隔破裂(分区破裂)。 相似文献
14.
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将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结合起来,分析岩体中裂隙系统的损伤和断裂特性。定义了岩体宏观损伤张量和岩体损伤应变。建立了岩体的等效连续损伤断裂本构模型。讨论了在压应力作用下的裂隙闭合效应。提出了裂隙岩体损伤断裂复合强度理论。利用损伤断裂模型对一地下洞室的分步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圆盘试件不同中心孔径对岩石动态断裂韧度测试值的影响,采用直径80 mm含有不同中心圆孔孔径的圆孔裂缝平台巴西圆盘试件,在Hopkinson压杆系统上进行径向冲击试验,获得岩石的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当中心圆孔孔径与圆盘直径之比r0/R∈(0.10,0.30)时,岩石动态断裂韧度的平均值为4.57 MPa•m1/2,测试值受中心圆孔孔径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试件的断裂模式有一定差异,当圆孔孔径较小时,在主裂纹扩展的过程中萌生较多的次生裂纹;随着孔径的增大,次生裂纹减少,试件呈现更加明显的宏观拉贯通破坏。对于推广中心圆孔裂缝平台巴西圆盘测试岩石动态断裂韧度的方法,以及掌握岩石受到动态冲击时的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某水电站左岸边坡层状泥岩进行了强度试验研究,同时对裂纹垂直于层面及平行于层面这两种基本情形也进行了断裂试验研究。由于此层状岩体在强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正交各向异性,导致其在裂纹扩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如I型及I-II复合型裂纹的剪切起裂扩展,锯齿状的裂纹扩展路径等等。此外,通过断裂力学及有限元方法对破坏机制进行了论证分析。由计算所得的KI和KII数值解,得到了裂纹垂直于层面时此泥板岩的临界断裂曲线。通过试验及理论探讨,为裂纹与层面斜交这一工程普遍情形的分析提供了基础,所得相关结论及临界断裂曲线也可为层状岩体边坡工程的结构面相关参数取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岩桥贯通机理的断裂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多裂纹间的岩桥贯通破坏是导致岩体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裂纹分布已知的条件下,预知裂纹相互贯通的模式、机理及相应的外载条件,是预测和制止这类岩体失稳的前提。利用断裂力学中的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的极值分布情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岩桥周围2条裂纹尖端拉应力、拉应变及剪应力极值方向能基本对应起来时,必然会导致2条裂纹的贯通,从而导致岩桥的贯通失稳。因此,这2个极值的性质决定了贯通破坏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剪切条件下单裂隙渗流机制试验及三维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裂隙内部接触面对其过流能力的影响,设计具有相同接触率、不同接触面分布方式的2组平行板裂隙以及1组具有天然特征的人工裂隙,分别进行渗流试验和剪切–渗流试验,并对试验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相对于一维的立方定律和二维的Reynolds方程,基于三维的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方法更能精确模拟出裂隙内过流的实际状态。裂隙的过流能力不仅受接触率和接触面分布方式影响,还受雷诺数的影响。雷诺数较大时,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裂隙的水力传导系数降低;同时,接触面的附近区域还会观察到回流,这被认为是导致裂隙水力传导系数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爆破震动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矿山现场微震数据为基础,选取矿山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对比研究。首先,运用Matlab的小波包分析模块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多尺度分解,分别求取各节点处重构信号的小波包频带能量,对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建立新的频带空间,对比二者的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矿山现场微震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为:岩体破裂信号的能量多集中于S5,0~S5,7低频频带(0~125 Hz),爆破震动信号的能量则在S5,24~S5,31频带(375~500 Hz)表现得较为集中。该分析方法为矿山识别爆破震动事件与岩石破裂事件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二者能量分布差异大、特征对比明显的特点,通过对比新频带空间内的能量分布特征,可以实现对两类微震波形的初步辨识。 相似文献
20.
顶板诱导崩落预裂钻孔裂隙发育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连续采矿的项板诱导崩落技术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大型倾斜、缓倾斜贫矿体的非传统、安全高效的采矿与空区处理技术。为研究岩体内节理、裂隙等不连续结构面的发育与围岩诱导崩落机制的关系,采用前视全景钻孔电视对项板诱导崩落预裂钻孔孔壁进行监测,获得人为扰动下岩体内各种原生裂隙与不连续结构面发育情况,为诱导崩落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定性与直观的评价,从而提高顶板诱导崩落的可控性。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项板诱导崩落过程中,直接顶板以上5m范围内出现一个破碎带,围岩的结构成为碎裂状;在顶板上方10m范围左右,出现一个圆形裂隙环带。随着裂隙的进一步发展,项板裂隙带密度增加,最终形成项板的诱导崩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