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单家寺单113块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高、凝固点高和烷烃含量低的特点,提出了超稠油注入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的采油工艺技术。通过对超稠油油藏注入CO2开采的试验,研究超稠油注入CO2的影响因素,并对单113块进行了注入CO2蒸汽吞吐的矿场试验。试验效果表明,注CO2蒸汽吞吐对单家寺油田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O2/CO2气氛下O2,CO对NO排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体煤粉携带炉试验系统上,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的NO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O2/CO2气氛下,烟气中NO沿程和最终浓度比常规煤粉燃烧低1/4~1/3,当O2浓度从21%增加到30%时,NO的最终排放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从理论上对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O2,CO的浓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均质油藏注CO2驱油时普遍存在CO2易沿高渗层过早发生气窜,导致CO2驱提高采收率低,低渗层难以动用的问题,开展了CO2不同注入方式优选的室内试验,并对优选出的注入方式进行了包括段塞大小、段塞比以及气液体积比在内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O2气驱、CO2水气交替驱以及CO2泡沫驱,CO2泡沫与CO2交替驱(FAG)能够解决层内矛盾,延缓气窜发生时间,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FAG驱存在最优注入段塞大小0.4PV,最佳段塞比1:1以及最佳气液体积比1:1。  相似文献   

4.
通过消光法实验和CoFlame程序模拟研究O_2/CO_2气氛下,掺杂H_2/CO对层流乙烯扩散火焰中碳烟生成的影响,获得火焰高度、温度、碳烟及重要组分含量的分布,分析主要碳烟演化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杂H_2/CO对乙烯火焰中的碳烟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当H_2与CO的流量比为0.3∶0.3时,抑制作用最强,碳烟体积分数降低25.3%;掺杂H_2/CO对乙烯火焰的高度、温度影响微弱,热效应、氧化速率不是影响乙烯火焰中碳烟生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是通过抑制乙炔、苯、芘的生成抑制碳烟成核和碳烟表面增长,最终减少碳烟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高温CO2腐蚀研究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分析油气藏及油气井压力漏斗中的CO2存在形式基础上,对CO2对油气井管柱钢材腐蚀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在油气藏深处及油气井管柱压力漏斗中CO2处于超临界流体时腐蚀体系采用体系CO2摩尔含量及在总压条件下CO2在油水介质中分配系数进行腐蚀历程描述的理论概念,并对超临界流体CO2腐蚀研究提出了相应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油气田在H2S/CO2单独存在和共存条件下材料腐蚀机理、腐蚀影响因素、耐蚀材料、缓蚀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H2S/CO2的腐蚀发展趋势和防腐措施,探讨了一些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O2/CO2燃烧技术及其污染物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O2/CO2燃烧方式更适合于煤的燃烧,经干燥脱水后烟气中CO2的浓度可达95%以上。该技术不仅便于回收烟气中CO2,还能大幅度地减少SO2和NOx排放,实现污染物的一体化的协同脱除,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介绍了O2/CO2燃烧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回顾了近10年来该技术在燃烧与传热特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技术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湘钢炼铁CO2减排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计算分析了湘钢炼铁工序的CO2排放量,结果表明,湘钢目前高炉炼铁CO2减排尚有较大潜力。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现有高炉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研究和应用能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的新技术,可进一步减少炼铁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对用来固定CO2的微藻进行育种,获得耐受高CO2浓度、可高效固定CO2的斜生栅藻突变株WUST—04,其最适宜生长的CO2浓度由诱变前的5%提高到诱变后的15%。在5L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初步研究了该微藻的固碳工艺。结果表明,在适宜的CO2浓度下,微藻的CO2固定效率提高了17.5%,最大CO2固定效率达1.846g/d·L。  相似文献   

10.
基于O2/CO2燃烧方式的烟气成分和换热特点,建立了O2/CO2气氛下单相介质换热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通用化的仿真算法模块.以某300 MW富氧煤粉燃烧锅炉概念设计中的过热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减温水、入口烟温扰动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O2/CO2=30/70气氛下过热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空气气氛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驱、CO2驱、水和CO2混合驱替方式下稠油油藏注入井的吸水指数.根据West Sak稠油油藏数据建立了三相、三维黑油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稠油油藏注入井的吸水指数随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与水驱相比,CO2驱可以有效的提高稠油油舱的吸水指数;然而水和CO2混合驱替显示CO2段塞注入之后进行水驱注入井的吸水指数迅速下降,但水和CO2混合驱替较单纯水驱吸水指数明显提高,CO2注入量越大吸水指数改善越大.
Abstract:
This study has attempt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injectivity of a heavy oil reservoir under different injection strategies using water, CO2 and Water & CO2 Injection (WAC). A three-phase, three-dimensional, black oil simulator was constructed in terms of the data of West Sak heavy oil reservoir. On the basis of this simulation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specified as follows. The injectivity of heavy oil reservoir decreases following increase of injecting flow rate. Compared to water flooding, CO2 injection is a promising way to increase injectivity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However, the injectivity reduces rapidly when water injection starts. The larger amounts of CO2 injected the bigger injectivit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2.
稠油降粘剂的合成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稠油中沥青质及胶质的含量高,凝固点及粘度高,对稠油的生产、运输都比常规原油困难,所以对稠油降粘剂的研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用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酰胺(AM)有一定温度、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然后与高碳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三元共聚酯化物-梳状聚合物。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稠油特点进行分子设计,合成出的降粘剂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讨论了合成条件(如温度、合成时间、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产品降粘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其降粘机理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柞蚕蛹油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柞蚕蛹粉细度、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柞蚕蛹油的得率.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相比超临界CO2萃取(SCE)能提高柞蚕蛹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USCE萃取柞蚕蛹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90 m in,压力20 MPa,粉碎度100目,萃取率可达到28.92%.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花椒籽油。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5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5.
剩余油分布地质研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认识剩余油、开发剩余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油层内剩余油的富集受生产动态和地质因素的双重影响,由于地质因素在开发过程的短暂时间内变化甚微,受人为影响小,用地质方法研究剩余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省沽油籽,进行L9(33)正交试验,并将萃取得到油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50℃、时间2 h,萃取产率达到18.7%.采用GC-MS分析确认了22种成分,主要为亚油酸(50.102%)、油酸(19.147%)、亚麻酸(12.316%)、棕榈酸(7.936%)、硬脂酸(3.76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文献节能减速器的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了联轴节、钢球以及转臂轴承与余摆线盘之间的作用力公式,为进一步改进减速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葵花籽为原料,采用葵花籽磨酱加工设备,用水代法生产葵花籽香油,产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品质优良,既可以用于凉拌各类菜肴,又可以用于烹饪各种食品.  相似文献   

19.
储粮自身呼吸是陈化和霉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动态了解储藏期间粮食呼吸的效应,开展了小麦自身所产生CO2浓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对常规条件下小麦自身呼吸CO2浓度与脉冲磁场中不同强度和脉冲数所对应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分储藏小麦的CO2浓度呈线性恒稳变化,脉冲磁场能抑制小麦的后期呼吸从而延缓小麦的陈化变质进程;而中、高水分的数据严重偏离线性关系,变化幅度较大,在高强度和大脉冲数的磁场中,出现曲线变化的拐点(阈值),其对小麦呼吸作用中CO2浓度变化发生窗口效应,在小麦存储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河南超稠油水热供氢催化裂解降黏,以及胜利超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水物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的进行;催化剂不仅使C-S键断裂,而且使C-O键、C-N键也发生了断裂,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水参与催化裂解反应;在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供氢剂提供的氢自由基与裂解的基团作用,使聚合反应减弱,生成大分子化合物的量减少,而小分子饱和烃和芳香烃的量则增加,稠油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沥青质、胶质中的杂原子含量(如S、O、N)减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氢碳原子比(N_H/N_C)提高,稠油的黏度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