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实践环节培养对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改革惯常以科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平台开发和创新实践学术赛事作为突破口,重点从分层次、集成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以及以学科方向为统领的工程方案设计实践课程建设出发,研究了面向工科研究生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举措与特征,形成了实践教学、工程设计与科研活动一体化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并结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油工程专业合作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工程专业合作培养模式是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本文以探讨和研究长江大学与大庆、胜利、中原等16家石油企业合作培养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模式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近几届石油工程合作培养的成效,认为它是使学校、石油企业和学生三者共赢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石油教育》2009,(1):43-43
<正>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8千多万名毕业生,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受到行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则培养了2千多万名毕业生,职业教育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石油院校培训与学历教育服务于石油行业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培训与学历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七大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石油行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生产实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平台,本文分析了生产实习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主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实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员工培训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发展因素是多元的,企业发展因素的多元化与生产经营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高素质化.  相似文献   

7.
生产实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平台,本文分析了生产实习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主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实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考试中存在的考试方式较为单一、考试内容僵化且相对片面、考试目的功利化等弊端,本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元化考试改革方案,突出考核过程化、考核形式多元化、考核内容开放性和灵活性等。实践证明,该考核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由简单接受型学习向注重综合分析及应用型学习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石油院校培训与学历教育服务于石油行业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培训与学历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七大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务院做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本文以此为导向,就"阶梯式"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形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晔 《石油教育》2011,(3):38-42
大庆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以"332"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面向油田和地方培养铁人式高素质石油装备加工人才,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机械工程学科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石油教育》2009,(4):73-75
本文针对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特点,分析了目前该学科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立体化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开展大学生科技实践、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大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该成果针对21世纪以来复杂多变的能源形势和石油工程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和多个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研究成果为支撑,提出了"拓展方向、强化特色、引领发展"的专业改革思路;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为导向,创建"标准+拓展"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分类培养模式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立足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和专业特色,构建"3+4"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石油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优势、"引智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和引进开放型和国际型师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工业的科技创新成为保证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石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该文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中国石油一石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最后,提出了实施该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企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呈现的灵活、开放、多元化等一系列新特征,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企业党校,必须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着眼于管理人员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从满足企业管理人员成长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明确企业党校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管理,才能更好地为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服务,才能实现企业党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学英语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具备先天语言优势。构建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探讨将大学生文化教育寓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的策略,以期达到扩展高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装置仿真操作课是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改革一直是该课程的重心。本文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化工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借助湖南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从课程设计理念变革、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多元化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探索并实践了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该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姜旭 《石油教育》2010,(4):14-16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前提。企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关键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如何培养与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一直是石油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求石油企业培训工作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创新培训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9.
项目的规模化与集成化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同时也对工程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特点,以执业技能的培养为宗旨,以职业标准为准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旨在实现多元化就业与专门化执业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石油教育》2007,(3):1-1
<正>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强对在职职工、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城乡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