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香型大曲酒窖泥生产的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窖泥中微量成分,有机酸,无机酸,微量元素等对酒质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宵香型曲酒质量与窖泥有密切关系,得到了培养人窖泥的依据。阐释了窖泥中微生物的作用与酒质的关系并详尽了介绍了液体窖泥的培养方法以及窖泥原料的选择,窖泥所需营养物质的配比和窖泥感官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生产优质窖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连圣 《酿酒》2002,29(3):86-86
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的活化,窖泥的制作,窖泥的发酵,窖泥的指标及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承江 《中国酿造》2006,(10):51-53
酿酒窖泥中的腐殖质是窖泥中微生物活动的产物,窖泥中的温度、湿度、营养成分、含氧量等因素影响着微生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腐殖质的产生、保留和周转。腐殖质为窖泥中的微生物提供C源、N源,其含量又影响微生物活动,微生物、腐殖质等构成窖泥培养及生产发酵的关系链。腐殖质含量的高低可以用于判断窖泥的优劣,通过对窖泥中腐殖质含量的检测及对其分解、保留和周转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人工窖泥的培养及保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以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川南某名优浓香型白酒厂的窖泥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在窖池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磷、腐殖质和总酸等指标的分布规律与传统生产工艺基本相近;水分含量、pH值、氨基酸态氮以及总氮等指标与传统生产工艺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水分含量随着窖池部位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与传统生产工艺窖泥含水量的分布规律完全相反;pH值在3.5~4.0左右,窖池整体呈酸性,与传统生产工艺窖泥pH值呈中性不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着窖泥部位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与传统生产工艺窖泥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分布完全相反;中部窖泥总氮含量最高,下部窖泥总氮含量高于上部窖泥,不同于传统生产工艺窖泥随着窖泥部位下降呈现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4种配方制作的新窖泥在发酵驯化过程中的生化指标,阐述了新窖泥生化指标在发酵驯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4种窖泥的水分呈波动式变化,在34%上下波动;腐殖质、氨态氮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呈急剧下降后再缓慢累积的趋势;在pH变化上,A、B窖泥的pH在演替阶段(第7发酵期)显著低于C、D窖泥;从窖泥生化指标变化趋势而言,A、B窖泥配方优于C、D窖泥配方。  相似文献   

6.
窖泥脱氢酶活性可反映窖泥的质量。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窖泥脱氢酶活性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可靠性强的特点,是对窖泥质量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可运用于窖泥培养和酿酒生产中对窖泥质量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窖泥用土的选择,菌种的选育,所需的设备,原材料,窖泥的配方及窖泥的生产工艺几方面,详细介绍了浓香型窖泥的培养制作方法。将该法制俄窖泥用于新建车间窖池,使优质品率和出酒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窖泥老化与老窖形成的物理化学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老化窖泥与优质老窖的土壤成分最大差异在于窖泥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而窖泥氧化还原电位(Eh值)是决定窖泥中铁元素存在形态的关键因素,自然黄土处于氧化状态(Eh>400mv),铁以高价难溶化合物形式存在;老窖形成之前的窖池窖泥处于中度还原状态(Eh:0-200mv),三价铁大量还,在有乳酸等有机酸的参与下,可能出现窖泥老化,若Eh<0mv,窖泥处于强度还原状态,窖泥中高价硫还原成H2S,并与Fe^2 反应生成难溶化合物FeS,Fe^2 毒害消除,老窖形成,同时剖析了影响窖泥Eh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人工老窑”一般在使用3-5年后出现退化现象,主要是由于窑泥培养和使用不当造成的,退化窑泥的处理方法是:将已退化的窑泥铲除2-3cm,然后重新涂上培养好的“人工窑泥”,如果窑泥全面退化,就要换新的“人工窑泥”,以保证半成品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湘泉酒是以小曲培菌糖化,大曲续 发酵,老窑生香。窑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湘泉酒质量。对湘泉窑泥进行了分析、研究,改进了窑泥原配方,增加了己酸菌液、丁酸菌液、老窑泥培养液、碳铵、磷肥,并将窑泥功能菌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作菌种,窑泥经60d培养,功能菌芽孢杆菌的数量增加了几十倍,接近了老窑泥。生产的酒特优率第三轮可达65%,接近老窑水平。(君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添加不同生物炭对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菌群网络及内部菌属与理化因子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弗炉慢速热解丢糟生物炭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度及优势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等)相对丰度更高;其不影响微生物网络稳定;窖泥微生物种群以Caproiciproducens等功能微生物为中心,并与Clostridium等功能菌菌属有较强相关性,从而有利于人工窖泥中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等的富集,同时抑制Lactobacillus菌属生长,进而促进人工窖泥向优质窖泥转化。该文对不同生物炭添加至人工窖泥培养后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为揭示添加生物炭以加快人工窖泥向优质老窖泥转化提供了一定的微生物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窖泥中重要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其生理特征及形态规律以及在窖泥中的特殊功能,并根据这些微生物的特征进行了纯菌培养,为多菌种的混合使用共酵培养液态窖泥提供了技术依据,得以培养出优质窖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夹层窖泥发酵是在酒醅中用窖泥加一间隔层,以增大酒醅与窖泥的接触面积(可增加45%),从而提高酒质。采用人工培养成熟的窖泥,加入大曲粉拌合,均匀地抹在竹帘上,再盖上编织布,即可使用。应用夹层窖泥后,总酸总酯均有所提高,应用当排即见效果,但窖泥使用一排后应及时补充己酸茵及水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方酒厂应用人工窖泥的现状分析,揭示出窖泥应用的效果。导致人工窖泥活性降低的因素有水分、泥质、营养成分、发酵产物、pH值和环境;老化的原因有窖泥选材不当、配料不合理,窖泥pH值偏高,原料中钙、铁离子过高,功能菌液细胞数过少等及气候变化引起窖泥水分流失,生产工艺调节不合理等。防治措施主要有合理和制窖泥,调节酿酒工艺和加强窖池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发现新窖泥发酵糟醅所产酒中正丁醇的含量远远超过老窖泥发酵糟醅所产酒的正丁醇含量。为此,对使用新老窖泥造成正丁醇生成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窖泥生成正丁醇的能力不但远远超过老窖泥,丁酸乙酯的生成能力也明显高于老窖泥。探明了新老窖泥生成正丁醇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窖泥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过高所致。(丹妮)  相似文献   

16.
碱回收苛化系统中的绿泥与白泥合并处理武纪云河北省邢台市造纸厂关键词传统苛化设计系统,改造,绿泥,白泥,合并处理传统奇化系统设计中,绿泥在绿液澄清器沉淀,而后由膜果导入绿泥洗涤器洗涤,再被排入地沟或用泵送至堆渣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绿泥的这种排放形式存...  相似文献   

17.
骨泥营养食品中钙生物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测定新鲜骨泥的粒度,分析鲜骨泥及骨沁营养挂面的营养成份含量,并通过小鼠对产品中钙的营养吸收试验,研究骨泥营养挂面中钙的生物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新鲜骨泥营养丰富,而Ca,P,Fe和Z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骨泥粒度大小为40μm以下。试验组小鼠血清钙含量高于对照组,骨泥营养挂面中钙可被小鼠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己酸菌、液体窖泥的发酵罐混合培养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礼泉  古加强  康聪  刘玲 《酿酒》2004,31(1):31-33
对己酸菌、液体窖泥的混合培养进行了工艺调整以及应用的研究,其结果表明了:采用优质老窖泥一次性获得大量液体窖泥菌种的工艺调整是可行的;采用己酸菌、液体窖泥混合培养液进行窖泥养护的用量是有一定限制的;采用己酸菌、液体窖泥混合培养液进行退化窖泥的养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要彻底改善退化窖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三、窖泥发酵用泥种好,还是纯种(分离种)好?关于这个问题,很难以作出明确回答。据个人浅见,春兰秋菊各为一时之秀!人工培养窖泥排除了靠天吃饭的自然老熟,无疑是浓香型白酒生产技术的一项突破。从窖泥分离菌种(也可能是共栖种)来人工培养窖泥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应用于液态法发酵或培养窖泥,在提高产品质量上收到了实际效果。所以说用分离种培养窖泥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20.
啤酒酵母泥的回收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酵母泥的回收与综合利用周建新啤酒发酵成熟后,有大量的酵母泥形成,这些酵母泥除一部分留作下一批啤酒发酵接种之用外,大部分作为剩余物随废水排放掉。剩余的酵母泥一般约为啤酒产量的1.5~3%,酵母泥是由啤酒和啤酒酵母细胞组成的泥浆状混合物,营养丰富旦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