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原胶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黄原胶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原胶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焕章 《化学工业与工程》1996,13(2):61-61,F003,F004
黄原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制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和优良的性能,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介绍了黄原胶的性能,生产工艺,应用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4.
5.
黄原胶     
  相似文献   

6.
黄原胶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利用黄单类细菌(黄单孢菌)在谷物水解液中进行发酵生产黄原胶的工艺,以及它的应用,特别是在油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黄原胶简介 黄原胶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用野油菜黄单脆菌经微生物发酵制取的生物胞外多糖,溶液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剪切稀化”。剪切速率增加,溶液的表观粘度下降;剪切速率减小,溶液粘度恢复原状,即假塑性。 黄原胶溶液独特的流变特性是:(1)良好的增稠性、触变性或假塑性;(2)耐酸碱、抗100~120℃高温,(3)对高浓度盐有良好耐受性;(4)分散、乳化、悬浮颗粒能力良好;(5)在适宜PH下,能和高价金属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过程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L 通气式搅拌发酵罐中,非溶氧限制的条件下,实验测定了间歇黄原胶发酵的过程数据,并建立了描述这一过程的动力学方程。菌体生长动力学方程(dC_b)/(dt)=0.2675C_b(1(-C_b/1.75))底物(碳源)消耗的动力学方程-(dC_s)/(dt)=0.14C_b(1-(C_b/1.75))+0.5806C_b~2/(1+0.06326C_p)产物(黄原胶)生成动力学方程(dC_p)/(dt)=0.4452C_b~2/(1+0.06326C_p)利用上述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黄原胶发酵行为。  相似文献   

9.
黄原胶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重点介绍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物合成黄原胶的发酵工艺以及产品分离提纯工艺;介绍了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和其假塑流变性、对酸碱稳定性、悬浮乳化性以及与增稠剂的协效性等性能,并介绍了其在食品、石油和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目前国内外黄原胶生产状况作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氮源浓度对黄原胶流加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学明  马红武 《化工学报》1997,48(2):247-251
<正>引言 黄原胶作为最重要的微生物多糖在食品、采油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黄原胶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取决于黄原胶发酵的最终浓度,该浓度与生物反应器中诸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氮源的种类及浓度对发酵过程均有重要影响,主要是影响细胞生长并通过细胞量的变化影响黄原胶合成。氮源可分为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早期研究表明有机氮源要优于无机氮源,常用DDS(Distiller’s Dried Solubles)、CSL(Corn Steep Lique)、蛋白胨等。对浓度影响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有机氮源,但有机氮源组成复杂,常含某些未知因子影响细胞生长。此外,有机氮源还不利于黄原胶的分离回收,因此以组成确定的无机氮源考察氮源浓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更好。  相似文献   

11.
黄原胶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有关黄原胶的研究报道,针对黄原胶黏度大影响溶氧等问题,从黄原胶的发酵工艺、反应器等方面讨论了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阐述了解决黏度问题的工艺方案,讨论了碳源和氮源对黄原胶产量的影响,指出了分批流加工艺在黄原胶发酵中的重要性。最后从发酵动力学角度讨论了影响黄原胶发酵产量的因素,阐述了有关黄原胶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对黄原胶发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原胶水凝胶具有亲水性强、无毒、可降解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作超吸水性树脂、药物载体和微胶囊。对黄原胶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黄原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简要介绍了黄原胶的结构、性能;综述了它在化学工业及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黄原胶作为悬浮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等在日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具有优良的悬浮性、乳化性、流变性、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最后指出了我国在黄原胶应用方面的不足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Hydroxypropyl xanthan gum (HXG) was prepared from xanthan gum (XG) and propylene oxide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 Rheological and drag reducti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queous HXG and XG solution wer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network of HXG and XG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Cryo-FE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XG and XG solutions could exhibit shear thinning property.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6 g·L?1 HXG solution was 1.25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6 g·L?1 XG solution. The storage modulus G′and the loss modulus G″of HXG solution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XG solutions, and thixotropic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HXG solutions. The HXG and XG solutions reduced the pressure drop of straight pipe, and the maximum drag reduction of 1 g·L?1 HXG and XG in smooth tube reached 72.8%and 68.1%, respec-tively. Drag reduction rate was increa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HXG solution may become a new polymeric drag reducer.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黄原胶(XG)的接枝改性剂,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接枝改性共聚物(XG-g-AA/AM)。采用U*10(104)均匀设计法对XG-g-AA/AM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G-g-AA/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AA)=10.0 g、w(引发剂)=0.5%(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AA中和度80%和反应温度60℃,此时XG-g-AA/AM的吸水倍率为890.1 g/g、吸盐水倍率为172.2 g/g;热失重分析(TGA)结果显示,XG-g-AA/AM的热稳定性优于XG;扫描电镜(SEM)观测结果显示,XG-g-AA/AM表面形成的多孔网络结构,有利于其对水分子的接触与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黄原胶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后产品的能耗和物耗明显下降,淀粉转化率和发酵指数明显提高。与国内同类项目相比,该项目电耗下降75%,酒精消耗下降60%,生产成本下降20%—30%。  相似文献   

17.
黄原胶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谨  王磊  程磊 《应用化工》2007,36(12):1162-1165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研究了黄原胶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黄原胶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研究,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接枝机理。结果表明,过硫酸铵能有效地引发黄原胶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并且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的变化出现极大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直至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海泡石/黄原胶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丙烯酸/丙烯酰胺在黄原胶(XG)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并复合海泡石纤维制备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含油废水COD去除率及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m(丙烯酸/丙烯酰胺)∶m(黄原胶)=8∶1,引发剂、交联剂与黄原胶质量比分别为0.02,0.006,m(海泡石)∶m(黄原胶)=1∶2,反应温度60℃,用该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8.2%和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