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研究了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各组分的发育动态。研究表明,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随着棕榈酸、亚麻酸的相对含量下降,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则上升。不同类型品种脂肪酸的含量随着籽粒发育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主要存在于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大豆开花后51天和70天是这五种脂肪酸积累的共同转折点。油酸的积累主要在大豆籽粒成熟的早期,亚油酸的积累主要在籽粒成熟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4.
5.
微波加热预处理大豆对磷脂和豆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频率2450MHz、功率650W之微波炉对整粒大豆进行预处理加热试验。在不同的加热时间条件下,对其提取的油脂与豆粕质量指标(水化脱胶油中NHP含量、PDI指数等)进行分析与测定。其结果初步表明:应用微波加热新技术,对钝化酶,提高豆粕蛋白质与油脂的品质行之有效。与传统热传导加热处理方式(蒸汽、热空气、导热油等)相比,微波加热具有时间短、选择性好的特点。并指出:本实验条件之最佳热处理时间为1 1/3min至2.5min。为兼顾豆粕与油脂品质的最优化,笔者提出:适当延长微波加热恒温阶段的时间、采用必要的低温处理作为工艺依据。相应的技术措施有如:调节水分、料层厚度与操作压力以及采取气流干热与微波真空干热预处理相结合的节能工艺等。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同时保证其品质优良,试验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及浸泡介质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方面,高温处理﹥萌发处理﹥浸泡处理,高温处理下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仅为(3.12±0.70)TIU/mg,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95.35%;3种处理方式下单宁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萌发处理﹥高温处理﹥浸泡处理;在降低植酸方面,萌发处理﹥浸泡处理﹥高温处理,最低含量仅为(3.66±0.19)mg/mL;品质方面,浸泡方法为最优方法,保证了豆浆的高蛋白含量和低沉淀率。浸泡介质中,NaHCO3在某些条件下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效果较好,同时较好地保持了豆浆品质;而柠檬酸在降低植酸含量上表现出色,但品质方面表现较差。综上,对豆浆进行预处理宜选择浸泡处理,在保持豆浆品质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9.
大豆粕残油是众多油厂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它衡量了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从大豆预处理对降低粕残油的影响,阐述了大豆预处理四个主要工序的操作技术及工艺参数,并对浸出效果做了分析,结果证明,大豆粕残油是能够降到1%以下的,此经验可为100t/d以下的浸出油厂借鉴 相似文献
10.
1 现有的预处理工艺目前 ,我国多数大豆一次浸出油厂采用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筛选→磁选→去石→破碎→软化→轧胚→烘干→浸出车间该工艺流程比较完善和成熟 ,尤其是适应水分在 12 5 %~ 14 %之间的大豆 ,因此被多数油厂所采用。但不适应高水分大豆 (15 %以上 ) ,主要表现在 :一是破碎难以达到 4~ 8瓣的工艺要求。二是轧辊表面粘料 ,轧机不能正常运转。三是入浸水分较高 ,平转浸出器落料困难 ,粕中残油上升。四是湿粕刮板输送机链条易拉断 ,事故增加。五是粕中水分增加 ,给粕的贮存和销售增大了困难。六是蒸脱机脱溶效果下降 ,… 相似文献
11.
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凝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添加亚硫酸钠、乙醇,以及超声波和微波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进行理化预处理,研究其溶解性、结构等变化,以及对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聚合形成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乙醇、超声波和微波预处理都可以提高SPI蛋白溶解性,减小颗粒平均粒径,以微波预处理提高效果最明显。超声波、微波、亚硫酸钠预处理显著提高SPI蛋白游离巯基含量,以亚硫酸钠预处理提高效果最好。除乙醇预处理外,其他预处理均使SPI蛋白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强,效果依次为微波、超声波、亚硫酸钠。乙醇预处理使氢键作用显著增强,亚硫酸钠、超声波和微波预处理均不同程度减小了疏水相互作用。超声波、微波预处理使SPI蛋白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则卷曲含量升高。在上述预处理后加入TG酶,可促进SPI蛋白形成均匀、致密的凝胶,以微波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凝胶强度达到278. 33 g/cm~2,持水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2.
13.
以新鲜低温脱脂豆粕、两种预处理豆粕(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球蛋白,研究脱脂豆粕预处理方法对大豆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可降低脱脂豆粕中脂肪氧合酶酶活,以干热处理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球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以及凝胶性质变差;溶剂浸提可显著降低脱脂豆粕中残余脂质含量和脂肪氧合酶酶活,以溶剂浸提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球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以及凝胶性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预处理对大豆蛋白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Alcalase碱性内切酶为例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时间对大豆蛋白酶解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大豆蛋白经 10 0℃ ,2 0min热处理 ,其相对酶解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16.
进口大豆因含水分含杂量低 ,而国产豆含杂含水量高 ,要设计为多级清理 ,软化和干燥 ,要求将进浸出器的胚片厚度控制在 0 3~ 0 .32mm ,水分≤ 9 5 % ,粉末度≤ 8%。以达到良好的浸出脱溶效果 ,提高水化油的得率 相似文献
17.
谈大豆一次浸出的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油厂大型化发展迅速,如何根据大豆结构和油籽的生化特性合理而科学地设计大豆加工生产线,尤其是重视大豆一次浸出制油的预处理工艺,是大型油厂赶超世界制油工艺先进水平的新课题,提出的预处理工艺,继承了大豆制油研究的传统成果,吸取最新技术,使大豆一次浸出工艺设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探究未处理、微波、烘烤、炒籽四种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毛油出油率、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出油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微波处理80?s时的出油率最高,为(23.34±0.02)%。四种预处理方式得到的牡丹籽毛油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及碘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酸种类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毛油出油率及品质影响显著,其中微波处理是一种高品质的预处理方式,能够保留较高含量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进口大豆水份、杂质含量低,而国产大豆含杂含水量高,要设计为多级清理、软化和干燥。要求在预处理工序将进浸出器的坯片厚度控制在0.3mm-0.32mm,水份≤9.5%,粉末度≤8%,以达到良好的浸出脱溶效果,提高水化油的得率。 相似文献
20.
大豆调质塔是一种结合大豆混流烘干机和蒸汽间接软化方式而成的设备.对大豆调质塔的结构形式、工作过程进行了叙述;并分析比较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优缺点,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