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培智 《煤炭学报》2005,30(5):608-612
指出了目前主要以突水系数理论为依据进行带压开采安全危险性评价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着重大缺陷.根据显水带、导水带及阻水储备带相对下组煤在空间上的赋存状况,总结归纳出7种带压开采判别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防治水对策.通过原始导高分带特点、显水带阻水带压并与阻水储备段共同抵御底板突水的理论,指导邢台东庞矿9103工作面采前带压开采条件综合勘探,成果资料说明符合7种带压开采判别模型中的两种模型,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水对策,使该工作面试采成功.说明采前根据7种带压开采模型预分析方法可行,安全性评价客观符合实际,防治水对策得当,对于类似条件矿区采煤工作面可以进行试采.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理解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防治水条款的修订情况,依据总体修订原则,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主体、夯实基础地位、吸取事故教训、严格工作程序、体现科技进步"六项防治水条款修订原则,重点梳理了修订后的内容。同时分析说明了"顶板含水层下采煤不属于带压开采范畴",提出第302条中带压开采应仅针对承压含水层上采煤时的底板带压开采;指出了《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四、附录五有关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存在矛盾,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斯列萨列夫公式与突水系数公式分别适用于掘进巷道工作面与回采工作面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评价,突水系数公式适用于回采工作面且底板隔水层厚度小于50 m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矿井电法探测工作面底板潜在突水构造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矿井直流电法探测带压工作面底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探测带压工作面底板含水层、潜在突水构造的位置及其分布规律效果好,能及时提供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具体的防治水资料,对预防工作面突水、保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汾源煤业首采工作面底板抗水性差,并存在多个构造带且带压开采的条件,分析了工作面突水危险性,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采用底板立体加固方案对底板进行防治水。结果表明:由于首采工作面为带压开采,且存在断层,使主采煤层与各主要充水含水层距离缩短甚至对接,造成断层破碎带成为各含水层的导水通道,极易引发突水。在采用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对底板进行全面立体加固的基础上,对构造带重点区域进行加强加固,从根本上防止底板突水的发生,保证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相似文献   

5.
针对核桃峪煤矿8~#煤层在深部、顶板富含水、冲击地压、易自燃、高瓦斯、特厚煤层等复杂条件下采煤方法如何选择以及回采安全性问题,通过采法比选和顶煤冒放性评价,确定综采放顶煤开采是合理的采煤方法,分析了顶水开采、冲击地压、煤层自燃、瓦斯等安全因素与采煤方法的关系,表明综放开采相比分层开采在上述灾害防治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出了综放工作面灾害防治的一系列专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史雅欣 《中州煤炭》2020,(8):122-126
汾西矿务局水峪矿部分工作面现已面临带压开采问题,受下伏奥陶系灰岩水害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难度增加,尤其是带压开采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的有效探测变得异常紧迫与重要。为了解决底板带压开采工作面富水区的探测问题,水峪矿引入了并行电透视技术,并对相应工作面进行了探测应用。并行电透视技术相对于传统音频电透视技术具有仪器智能化控制发射接收切换、一发射点并行对应多接收点、仪器智能快速高效跑极施工的3项技术优势,可体现应用现场施工高效、实际探测效果可靠的技术特点。经过对并行电透视技术及探测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证明该方法技术领先,现场施工高效,实际探测结果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堡子公司9#煤层受到奥灰水害威胁,为了保障带压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特对矿井9#煤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底板奥灰水文地质条件,对底板注浆加固和疏水降压两种治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该矿带压开采工作面防治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单一煤层顶板观测和来压步距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层顶板的观测是掌握开采煤层的基础技术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采煤工作面开采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对于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在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方面采取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来压预报预测工作,同时可根据顶板观测成果,合理确定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发挥支架的优势,能及时发现各种可能造成支架—围岩故障的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9.
针对梗阳煤业10#煤层西北部存在带压开采的问题,采用带压区域划分的原理,对井下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过程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找出10#煤层受带压开采危害最大区域,再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确定矿井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最佳方案,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鹏  靳苏平  焦晓飞 《煤》2014,(6):42-44
在分析8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煤层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和突水机理。运用突水系数法对8101工作面承压水上开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承压水上开采是安全可行的。提出了8101工作面承压水上采用综合防治、带压开采技术方案以及承压水上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徐州矿区采煤工作面应用的阻化、堵漏、均压、防火监测及有利于防火的开采技术等煤炭自燃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徐州矿区采煤工作面作用的阻化、堵漏、均压、防火监测及有利于防火的开采技术等煤炭自燃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离层水防治技术难题,以郭家河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离层突水事故为例,采用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观测、覆岩破坏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水质化验分析、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覆岩力学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离层水突水影响因素及突水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离层水防治技术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离层突水为周期来压、向斜构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并提出覆岩破坏"两带"高度观测、顶板富水性探测、富水区及离层水疏放3大离层水防治步骤,对褶曲等构造带预先疏放褶曲构造带富水、破坏离层空间密闭性、疏放离层空间积水的等防治措施,形成离层水探测、防治一体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7,(10):4-5
为了评价综采工作面保水采煤效果,通过对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隔水岩组厚度的比较分析、采空区潜水水位埋深探测等方法,系统分析采煤对萨拉乌苏组潜水的影响。研究认为,金鸡滩煤矿采煤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最大高度为109.72 m,潜水水位最大下降幅度1.32 m,保持在合理的生态水位埋深范围,实现了保水开采。  相似文献   

15.
保德煤矿81504工作面属带压开采。通过对该工作面防治水的安全评价,得出了工作面总体防治水技术措施可靠,在做好回采过程中相关应急措施的前提下,工作面可以实现安全回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郑州矿区"三软"煤层地质采矿条件,结合"三下"采煤技术,提出了杨河煤业魔洞王水库下隔离开采的开采方案,确定了水库下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速度,并给出了水库和堤坝保护煤柱范围内合理的开采厚度。通过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分析了水库下采煤的安全性。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大致为由东向西推进,与水库大坝长轴走向基本一致,经首采工作面试采实践证明开采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以松散承压含水层下压架突水灾害的防治问题为工程背景,结合皖北祁东煤矿7131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研究了承压含水层下重复采动对覆岩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松散承压含水层下某一煤层工作面在初次采动条件下存在压架突水危险时,若其他邻近煤层先开采使得该煤层回采处于重复采动状态,覆岩结构完整性降低,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会受已采煤层的开采扰动而减弱,该煤层工作面回采时覆岩不易发生如初次采动条件下的整体破断,压架突水危险性降低。基于重复采动对覆岩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的"释压开采"方法,即可将不具有压架突水危险的煤层作为"释压层"先开采,弱化承压含水层对下部岩层的载荷传递作用,破坏压架突水灾害的发生条件,从而避免承压含水层下采煤压架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   

18.
柴家沟井42226工作面为典型的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为厚层状洛河组砂岩,开采前需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水工程及防治水安全评价工作。在对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程规范及实测数据确定了采煤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物探探查及钻探验证的方式对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范围内的富水异常区进行了探放,最后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工作面的水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邯邢地区受开采影响,发生突水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采矿带(水)压采煤的特殊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部带压开采工作面区域注浆治理后底板突水仍频发的难题,以邯邢矿区邢东矿深部带压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已突水工作面突水过程和开采地质条件,获得了邢东矿深部带压开采底板突水特征和影响因素,确定了邢东矿深部带压开采底板突水主控因素;应用弹塑性力学理论从动静载角度分析了不同来压步距对底板破坏深度和宽度影响规律,进而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来压步距下底板应力场和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剧烈来压突水是邢东矿深部带压开采底板突水主要特征,顶板难以及时垮落是其关键诱因;随来压步距增大,底板应力集中带和卸荷应力拱逐渐向底板深部岩体传播扩展,顶板垮落易产生强烈来压动载效应,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和宽度增大,诱发隐伏导水构造活化及深部岩体破坏,贯通底板隐伏构造带等导水通道诱发底板突水。为此,提出了顶板水力压裂卸压以及底板微震监测、采动应力监测、围岩变形监测和承压水水位监测等多参量监测的防治技术。现场监测表明,试验工作面顶板水力压裂后周期来压步距缩短为9.53 m,相比邻近未压裂工作面减小了61.42%,来压动载系数、应力集中系数和围岩变形速度均较小,奥灰水位相对稳定,未形成底板突水通道,底板突水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