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某厂六辊CVC平整机换辊后出现的横向辊印缺陷问题,采用三维光学轮廓仪对横向辊印缺陷样板进行了检测与分析,获得缺陷区域与正常区域的表征参数差异。研究了平整机辊缝闭合过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确定横向辊印缺陷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整机中间辊CVC辊形优化与辊缝闭合过程参数优化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工业生产,消除了横向辊印缺陷。  相似文献   

2.
热轧带钢平整机工作辊的磨损具有与热轧和冷轧工作辊磨损不同的特点,而磨损又直接影响板形。以某热轧厂的2250mm热轧带钢平整机为研究对象,从热轧带钢平整机的工作特点、工作辊的磨损机理出发,结合工作辊磨损辊形的现场测量,分析热轧带钢平整机的工作辊磨损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工作辊辊身两侧存在严重的局部磨损。最后提出了减轻工作辊不均匀磨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冷轧连退线平整机换辊后带钢表面存在横向辊印的问题,通过一系列试验和分析,确定平整机在换辊闭合机架过程中工作辊辊面损伤导致带钢表面横向辊印缺陷的发生。通过对平整机轧制力控制系统优化改进,将传统的恒参数PID轧制力控制优化为针对不同工况的自适应调节参数PID轧制力控制,减小了平整机机架闭合过程中工作辊与带钢之间的冲击,避免了平整机工作辊辊面损伤,连退产品的横向辊印检测合格率由86.7%提高到99%,基本消除了横向辊印缺陷,保证了带钢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亮带出现的位置特征较明显,一般仅存在于距带卷尾部约80~100m以后的位置,接近尾部较为严重。亮带宽度约为50~100mm,并同时出现在某一位置的上下表面。亮带出现在板宽方向的位置不固定,但大多数出现在中部。亮带多数仅存在一条,也有少数存在多条。亮带位置和数量在一个换辊周期内大体一致,换辊周期的末期亮带现象更加明显。亮带在换辊初期可暂时消除,但在一个换辊周期内将逐渐加重,其位置固定且始终存在,表明  相似文献   

5.
对某单辊驱动四辊冷轧平整机振动测试结果及其工作辊接触界面的摩擦学、阻尼特性,工作辊的稳定性,自激和受迫振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平整机的振动特征以及振动与振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支撑辊使用初期,平整机振动的主要成分是自激振动,且自激振动的根源在于工作辊接触界面的负阻尼特性,而负阻尼产生源于轧制界面异步轧制搓轧区改变了摩擦力方向及辊间接触界面打滑现象的存在。在支撑辊使用中后期,由振纹引起的强迫振动加速了振纹的形成,系统的振动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共存。研究结果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平整机振动带来的冷轧带钢质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Bland-Ford-Hill轧制力模型,针对唐钢第一钢轧厂平整分卷机组的四辊平整机,以轧制力与弯辊力为相互影响参数,进行了四辊平整机轧制时工作辊凸度的有限元计算。得到了四辊平整机不同轧制力与弯辊力下的轧辊弯曲变形规律,将工作辊模拟参数与实测板型参数进行了对比,模拟得到的板型凸度与实测凸度变化规律相似,且随着板带宽度的增加,模拟凸度更贴近于实测值。分析结果可为四辊平整机的板型凸度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赤  隋静博 《冶金设备》2012,(Z1):19-20,6
介绍了冷轧带钢平整机的发展现状,结合平整机工作特性阐述了冷轧带钢平整机主要设备组成、辊系配置、工艺技术特点及装备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说明了国内主要企业引进冷轧带钢平整机的工艺参数,总结了平整机辊系轴承选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进某厂单机架四辊平整机支撑辊在服役后期的磨损,提高平整机的生产稳定性,从平整机辊形、生产计划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平整机支撑辊磨损量减少56%,延长了支撑辊服役周期,使平整机在支撑辊服役后期生产更为稳定,带钢产品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张建雷  张杰  秦松  陆佳栋  岳重祥 《钢铁》2022,57(4):79-87
某热轧薄带平整机轧辊长度为1 800 mm,带钢宽度为1 320 mm,两者相差太大,造成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过大,在轧辊自身挠度作用下,辊间应力峰值集中于带钢边部位置.随轧制公里数延长,工作辊边部磨损加剧,不利于后期板形控制,同时会缩短轧辊使用寿命.针对热轧薄带平整机工作辊磨损不均匀问题,设计优化支撑辊辊型...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平整机工作辊磨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艺和结构的特殊性,带钢热轧平整机的工作辊磨损演变规律与热连轧过程有显著差别。然而,目前对工作辊磨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轧,对热轧平整机磨损演变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此,从热轧平整机工作辊的磨损特点出发,结合现场大量实测磨损数据,分析磨损的形成与发展机理。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单机架四辊热轧平整机的辊系-轧件耦合计算模型,揭示不同磨损阶段工作辊接触应力对磨损演变的作用规律。通过与某厂1 580 mm热轧平整机的实际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工作辊磨损演变规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磨损情况,为热轧平整机轧辊磨损理论的发展与磨损预报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冷轧平整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衰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轧平整机的工作辊直接和带钢接触,其表面粗糙度衰减情况对带钢成品的板形和表面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分析轧辊磨损机制,对轧辊表面粗糙度的衰减进行精确预测十分必要。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影响平整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磨损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应用优化在线稀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冷轧平整机的上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进行在线预测。通过预测误差准则实现系统的前向递推,采用FLOO(fast leave one out)的修剪算法实现其后向删减,并且采用最速下降法实现了2个超参数的在线优化。经过仿真研究表明,系统预测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014 9,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系统具有在线自适应的能力,能够随着时间而进化。  相似文献   

12.
涟钢1800CSP热轧平整机在生产中存在一些板形缺陷,用户反馈板形质量异议在5%以上。为了提高该机组的板形控制水平,减轻工作辊“W”形不均匀磨损对板形的影响,并提高单辊过钢量,针对热轧平整机工艺特点,本文以工作辊和支持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均匀化和前张力分布均匀化为目标,优化设计了新的工作辊及支持辊辊形。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新辊形使辊间接触压力分布趋于均匀,平整机工作辊“W”形磨损得到缓解,单辊过钢量与板形质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洁露 《冶金自动化》2020,(S1):211-213
平整机过焊缝控制是平整机控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了平整机过焊缝控制基本原理,分析了3种过焊缝模式中平整机动作过程及其区别。针对目前平整机过焊缝控制模式选择的不准确性问题,提出了采用BP神经网络这一智能化方法,实现过焊缝模式智能化选择。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小甚至消除平整机过焊缝模式选择出错率,提高带钢成材率,延长了平整机工作辊、中间辊、支撑辊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4.
带钢平整作业中,来料卷带尾形状、平整速度及张力控制等因素易诱发工作辊划伤现象。针对热轧平整机组工作辊划伤问题,从来料卷头尾板形、平整机速度、平整模式下张力控制等方面提出防止工作辊划伤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实施后,降低了工作辊辊耗,提高了工作辊服役时间,避免了由工作辊划伤造成的带钢表面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汽车工程机械用钢中存在的翘曲问题,通过板形跟踪实验得出平整机是导致带钢翘曲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带钢翘曲随着屈服强度升高而恶化的原因。分析指出平整机工作辊上下摩擦系数差及辊径差会造成平整后塑性应变差,根据汽车用钢的高强度特点制定了改善原始板形、降低平整轧制压力、缩小工作辊辊径差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综合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1550连轧退火机组生产家电外板时出现边浪较大的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VC平整机辊系的静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VC支持辊离线和在线承载特性,对比了普通四辊平整机与VC辊平整机两种情况下工作辊有效凸度对带钢凸度的转移率,计算结果对现场平整机工艺参数的设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长贵  赵树波  杨林 《中国冶金》2015,25(12):36-39
针对某1220六辊冷轧平整机带钢和支撑辊表面振纹问题,结合1220六辊冷轧平整机振动特点,实施了连续跟踪测试,详细分析了支撑辊换辊周期内各阶段振动频谱,并运用ANSYS对平整机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了不论在平整机处于何种轧制阶段均出现了600Hz的第八阶固有振动为主的异常振动,该振动与工作辊对支撑辊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导致支撑辊表面振纹。最后,结合振纹间距与振动源的关系,分析了引起平整机第八阶固有频率振动的原因,提出了振纹控制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热轧带钢平整机工作辊由于一直工作在较大压力的环境下,导致工作辊经常会出现磨损问题,工作辊的磨损进而又会影响到轧制带钢的板形。因此研究如何减少工作辊磨损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热轧带钢平整机工作辊的磨损因素,并结合工作辊磨损辊形的实际情况,总结造成热轧带钢平整机工作辊磨损的主要因素及平整机工作辊不均匀磨损问题的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某冷轧厂1700mm单机架平整机的板形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该轧机在辊形加工、轧辊磨损及弯辊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辊形对板形的作用,分析了平整上弯辊对板厚的影响,指出平整机板形问题的特殊性。针对平整板形的设备工艺特点,提出了新的辊形配置方案并正式投入生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辊形配置对降低弯辊调整量、改善板形、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首次采用的兼有HCW和WRS两种机型特点的武钢2250热轧带钢平整机在平整过程表现出的工作辊磨损严重且不均匀、工作辊存在特殊的弯辊调节现象等问题,由连续跟踪测试发现该平整机在轧制服役过程中存在典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