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高度近视眼 答:医学上通常把近视眼分为轻、中、高三类。低于3.0D(通常称300度)为轻度近视;高于6.0D的为高度近视,二者之间的为中度近视。大多数学生近视都属轻度或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往往合并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又称为病理性近视、变质性近视等。高度近视的度数甚至可高达两三千度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近视和近视眼有着本质的区别,近视是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的一种现象。视力与屈光的复杂关系更增加了对近视眼的认识与分析的难度,何况近视与近视眼常被混为一谈。眼视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将近视和近视眼区别开来。从医学角度而言,一般认为-6.00D或-6.50D以上者为近视眼,也称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现象,其病理现象有静止性和非静止性(发展性)两种,而后者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近视眼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正准备做激光手术的人群,一定要慎重选择医院,挑选经验丰富的医生,这样才能避免意外,保障手术的安全。手术能根治近视吗?其实,做近视眼纠正手术后,虽然看物体的清晰度恢复了正常的水平,但看物体的质量及"画面感觉"却依旧和近视眼却一样。本来高度近视眼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状",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很多人认为近视眼纠正手术是近视一族,尤其是高度近视眼人群治疗的好办法,一个小小手术就能摆脱"看不  相似文献   

4.
正1.高度近视的母亲做了眼部激光手术后,高度近视还会遗传给孩子吗?如果妈妈的近视不是病理性近视而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引起的,这种近视会遗传吗?做了激光手术只是矫正了近视,并非治愈近视,所以遗传和手术没有关系,高度(600度以上者)近视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的女子结合,子女近视发病的机率在90%以上,如果与近视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将发生近视的原因归结为先天遗传(如父母均为高度近视者)和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两宗因素。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儿童时期患某些疾病,亦是导致发生近视的一种原因。 眼科专家观察到,小儿患某些发热伴咳嗽的感染性疾病,病后很容易得近视眼,井且是眼球扩大的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专家们曾做过一次著名的运动实验。他们给小白兔肌注煮沸后的牛奶,使之全身发烧,之后用手指压迫眼球,使眼内压增加。一周后用超声波测  相似文献   

6.
视力保健     
人们常将发生近视的原因归结为先天遗传(如父母均为高度近视者)和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两种因素。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儿童时代患某些疾病,亦是导致近视的原因。 眼科专家观察到,小儿患某些发热伴咳嗽的感染性疾病,病后很容易得近视眼,并且是眼球扩大的轴性近视眼(即真性近视)。专家们曾做过一次著名的动物实验:他们给小白兔肌注煮沸后的牛奶,使之全身发烧,之后,用手指压迫眼球,  相似文献   

7.
正在开始正文之前,需要大家参与完成一个游戏互动:试着读一下下面这段绕口令,你能理解其中的内容吗?眼轴长容易发生眼底病,多数情况下近视眼眼轴长,但不是近视眼轴就一定就长,也不是没近视眼轴就不长。高度近视会致盲《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数据指出,预计到2020年有一半的中国人会是近视眼……近视不仅给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不便(比如需要戴眼镜,戴隐形眼镜的要摘戴护理等),其对眼睛健康也造成了一定损害: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8.
正你知道吗?近视手术本身,改变的只是眼球的屈光度,并不会改变由于近视带来的潜在视网膜病变风险。这是因为,青少年近视一旦发生,每年的近视度数会不断增长,而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的风险越大。同时,高度近视也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有同学因为近视高达800度被献血的护士劝阻了,不让其献血,这位同学很郁闷。其实高度近视不让献血是有科学依据的.高度近视为何不能献血?按近视的程度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大于400度)的屈光不正称为高度近视。因这类近视眼多伴随有眼部的病理性变化,因此,血站一般不主张献血。  相似文献   

10.
近视眼作为一种常见的眼屈光不正,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而青少年学生为主要的发病群体。 近视眼虽然多见,但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因素有:1.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属多基因遗传。2.发育因素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而趋向正视,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3.外因 与长期近距离工作、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  相似文献   

11.
<正>超高度近视眼是近视的一种类型,通常指近视高于600度,且近视有进行性发展,到晚期有可能发生退行性变的特点。它不仅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诸如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问题。佩戴眼镜方法对于超高度近视眼怎么恢复的问题,有必要对佩戴眼镜方法有所了解,为更好地确保其效果,要通过验光弄清度数,完全矫正的镜片不能耐受时,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在我国乃至全球,近视及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呈现出高发低龄化趋势。众所周知,高度近视人群不仅需要常年配戴厚重的眼镜,还会导致形象上不美观、视野受限、视觉质量低下等,如果是病理性近视,不但近视度数会不断加深,还会出现如眼底病变、早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损害,甚至致盲。这将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我们把超过-6.00度的近视眼就称为高度近视。由于高度近视眼的眼睛往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或并发症,所以,眼科界又把高度近视叫做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 为高度近视配镜比较困难,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眼镜度数:原则上讲当然是选择最好视力而最低度数的眼镜。但绝不能死板,而必须根  相似文献   

14.
<正>近视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2010年,全球近视人群共18.93亿,占总人口的27%,高度近视人群1.70亿,占2.8%,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近视患病率接近50%,远远高于欧美。我国更是近视人口和发病率的"双世界第一"。到2 0 5 0年,按目前的患病率预测,全球近视人群将达49.49亿(52%),高度近视人群达到9.25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有关调查报道,我国是世界上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青少年学生中,更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较多,但总结起来,不外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高度近视多数与遗传有关,它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性近视属多因子控制,遗传倾向不明显。这两种近视均受环境因素影响。有人认为较弱的体质也可能成为发生近视眼的诱因,也有人认为从事近距离作业工作对近视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幼儿阶段,眼球尚未发育成熟。当幼儿或青少年处于视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研究数据显示:高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引起的并发症(例如黄斑变性等),已成为我国45~59岁工作年龄层双目失明的第一主因。现在我国的近视患者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50%,其中超过5%是高度近视患者。更让人担忧的是,高度近视患者数量还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高度近视人群的比重将超过10%。目前高度近视趋于低龄化并且人数持续增长。专家希望进一步在近视的筛查、预防和治疗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护好我们及下一代的灵魂之窗。1.加强护眼常识的普及,推广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及护眼常识。从学校开始,还应着手家长的教育,并  相似文献   

17.
正近视眼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是目前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美国25%以上的成年人患有近视,在亚洲某些国家和地区成人近视发生率高达75%~([1]),我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被近视所困扰~([2])。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加之高度近视是引起严重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近视是困扰很多人的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是在东亚一些国家,如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高度近视(≤-6.0D)患病率出现了增长的趋势,由此,在未来几年里可能导致诸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近视性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等一些潜在致盲性眼病发生率的增长。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的改变包括有:周边视网膜萎缩、外周网膜格子样变性、视乳头倾斜、后葡萄肿和Bruch膜破裂等。目前,对于临床上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轻中度近视患者,对其可能存在的视网膜结构改变的研究较少,即以往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a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研究成年…  相似文献   

19.
正600度以上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有些人对高度近视不以为然,不就是度数高点嘛,也不明白高度近视的危害。这6条常识,高度近视的朋友需要知道。1.高度近视者眼睛被拉长了通常,近视度数越高的话,眼球就会被"拉"得越长。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眼球会前后径变长,就像乒乓球被拉成了鸡蛋的形状一样。所以,这就导致光线不能准确地聚集在眼底的视网膜上,造成我们看东西模糊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视眼在屈光不正中全球发病率最高。目前,不仅近视眼的发病年龄提前,发病率增高,且近视发生后呈进展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全球防盲计划。在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变性近视患者超过1千万。由于远视力对就业、入学、选择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