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二元羧酸(苹果酸MA、酒石酸TA、)、三元羧酸(柠檬酸CA)、四元羧酸(丁烷四羧酸BTCA)及其复配在棉织物免烫整理中的应用。采用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较单一多元羧酸及复配多元羧酸对棉织物免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一多元羧酸的抗折皱整理效果,BTCA>CA>MA>TA;多元羧酸复配整理时,四元羧酸BTCA与三元羧酸CA复配最具可行性,且羧基浓度的适用量为BTCA 0.86 mol/L和CA 0.34 mol/L。  相似文献   

2.
棉织物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催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宁 《染整技术》2008,30(4):11-15
着重探讨了棉织物多元羧酸免烫整理中各种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并指出了改善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工艺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李景川  陈国仲  赵莹 《印染》2012,38(16):29-31
优化的AP整理(Advanced Performance Finishing)工艺[烧毛/退浆/丝光/液氨→预柔软→浸轧树脂→预烘控潮→压烫→焙烘交联(可选)→碱洗→定形→预缩],是一种新型的连续式免烫整理工艺.AP优化工艺在充分结合成衣免烫工艺及潮交联工艺优点的同时,规避了两者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的不足.中试生产实践表明,AP优化免烫整理工艺可提高免烫织物的外观,具有生产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多元羧酸BTCA免烫整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张济邦 《印染》1999,25(5):42-48
随着国内外绿色环保意保的不断增强,无甲醛免烫整理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向,BTCA等多元羧酸类化合物是一种目前较有前途的无甲醛整理剂,近年来进展较快,针对多元羧酸无甲醛整理剂,重点介绍BTCA整理的现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如催化剂和添加剂对改善各种织物性能的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验不同纯棉免烫树脂的免烫性能,从平整度、撕破强力、拉伸强力、甲醛总量、折皱回复角等进行表征,最终选取FEL树脂进行试验,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树脂100 g/L、催化剂20 g/L、强力保护剂20 g/L、160℃焙烘2 min。整理后,织物DP=3.2级,断裂强力保留率达到80%。对折皱回复角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与单因素试验吻合,折皱回复角最大值为238°。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6,(9)
研究了多元羧酸的复配、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添加剂和柔软整理等对免烫整理织物撕破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来酸和衣康酸整理体系中,加入少量1,2,3,4-丁烷四羧酸和高效渗透剂,可促进整理剂在纤维内的渗透和酯化交联;通过降低焙烘温度、延长焙烘时间,并采用后柔软整理的方法,织物免烫整理后其标准水洗折皱回复角达到256°,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74%。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选用柠檬酸钠作无磷催化剂,在柠檬酸处理液中加入一定的酒石酸、苹果酸等羧酸,筛选出苎麻织物经整理后防皱等综合性能较好的混合多元羧酸。同时分析讨论了柠檬酸与酒石酸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马来酸为单体合成的聚马来酸(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在整理液中添加硼酸以提高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实验结果表明:在PMA和BTCA混合多元酸中加入硼酸对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皱性能,折皱回复角可达276°,断裂强力保留率为72%,并且具有很高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6,(8)
采用不同的免烫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以平整度、撕破强力、拉伸强力、甲醛含量、折皱回复角等指标来表征整理织物的免烫性能。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树脂FEL 100 g/L,催化剂20 g/L,强力保护剂20 g/L,柔软剂30 g/L,160℃焙烘2 min。整理后织物DP等级达3.2级,断裂强力保留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0.
符海平  陆大年 《印染》2004,30(4):6-8
采用膦基结构多元羧酸对亚麻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分析整理剂浓度、催化剂浓度、添加剂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范围。通过试验,获得了亚麻织物多元羧酸免烫整理的最佳工艺,并对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亚麻织物的免烫性能有极大提高,整理后的织物耐洗性良好,强力保留率基本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纯棉染色纱卡织物进行免烫树脂整理.以免烫等级、断裂强力保留率、撕破强力提升率为指标对整理剂、催化剂和纤维保护剂进行筛选,并对整理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工艺为:PCR-2树脂80 g/L,纤维保护剂PE-208 20 g/L,催化剂F-M 30 g/L,JFC 2 g/L,160℃焙烘3 min.经测试,产品DP达到3.5级.此外,纤维保护剂PE-208对整理织物的撕破强力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响应面方法,利用丝素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得到了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丝素水解时间、丝素浓度、乙二醛浓度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出了最佳整理工艺,当丝素水解时间为83min,丝素浓度为8%,乙二醛浓度为5%时,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63°。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推广应用,将自制聚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剂(LMP)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以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白度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LMP较佳的整理工艺:LMP质量浓度为30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整理剂的10%,整理液pH值为2.0~2.5,焙烘温度为170 ℃,焙烘时间为3 min。整理后纯棉白色府绸的折皱回复角大于260°,断裂和撕破强力保留率分别为55.7%和73.1%,白度由77%降至72%,外观平整度接近3.5级。与其他免烫整理剂比较,免烫效果优于已商业应用的2 种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免烫效果及其耐洗性与丁烷四羧酸相当,比改性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类整理剂稍差。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8):128-134
为研究调理鸡排水油混合油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调理鸡排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黄度(b*)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响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油混合油炸调理鸡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油炸温度165℃,油炸时间210 s,在此条件下鸡排的含水量为62.41%,脂肪含量为8.98%,黄度(b*)值为51.04,感官评分为8.87,与模型预测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与柠檬酸(CA)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基于响应面法(RSM)建立了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整理工艺进行分析和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模型的因变量为折皱回复角(WRA)和断裂强力,自变量为BTCA用量,CA用量,次亚磷酸钠(SHP)用量,培烘温度和培烘时间。模型的方差分析(ANOVA)表明,培烘时间对回复角影响最大,BTCA用量和CA用量、培烘温度、SHP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对于断裂强力来说,培烘时间对断裂强力影响程度最大,培烘温度、SHP用量、CA用量、BTCA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优化工艺为:BTCA 50g/L,CA 45g/L,SHP 33g/L,162℃培烘63s。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60°,断裂强力保留率为7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为整理剂,次亚磷酸钠(SHP)与不含磷催化剂HD-SP为复合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该体系对布面pH值及抗皱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离子相对浓度计算,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复合催化剂整理后的织物达到GB 18401-2010对布面pH值在4.0以上的要求,可省去焙烘后的水洗工序;与SHP 16 g/L相比,以SHP 10 g/L、HD-SP 20 g/L复合时,整理织物的抗皱性能相当,但SHP的用量减少37.5%。根据FTIR结果,复合催化剂与纯SHP相比,BTCA与纤维素纤维酯化交联程度相当;根据离子相对浓度计算,更多羧基被复合催化剂转化成了羧酸盐,布面pH值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一种猕猴桃酒的混合发酵工艺。将酵母RA17与BM4×4混合培养接种至猕猴桃醪液中进行发酵,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混合酒母液添加量、酵母营养剂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对猕猴桃酒感官评分和总酯含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混合酒母液添加量16%,酵母营养剂用量0.18 g/L,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16 d。经过优化后,猕猴桃酒感官评分达到96.20,总酯含量达到6.50 g/L,各项指标均优于优化前猕猴桃酒。  相似文献   

19.
棉织物的混合多元羧酸-壳聚糖防皱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3,4-丁烷四羧酸(BTCA)、柠檬酸(CA)和壳聚糖(CTA)共同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讨论了工艺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与CA的质量之比1:1,多羧酸8%,壳聚糖0.10%,次亚磷酸钠6%,三乙醇胺3%,180℃焙烘2min。整理后会使织物染色深度下降,颜色有所变化,但基本不影响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20.
杨英  姜绍通  刘模 《食品科学》2010,31(24):78-82
在已有的雄烯二酮(AD)微生物转化法单因素试验最适条件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多项影响植物甾醇转化制备AD 的因素中,有效筛选出主效因素:底物浓度、植物油、废糖蜜。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以上3 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并建立响应面及等高曲线图,比较分析了各主要因子间交互规律。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生物转化法最适条件为废糖蜜58.49mL/L、葵花油211.63mL/L、甾醇6.01g/L,结合均匀试验最适条件:硝酸氨3.2g/L、磷酸二氢氨0.8g/L、氯化汞0.055g/L 进行生物转化实验,得到AD 产量达到2.55g/L,且重复性实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