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新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分析了该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应用到棉织物上.最佳合成工艺为:m(BA)∶m(MMA)=5∶3,Actyflon-G0430%(对单体总质量),乳化剂2.5%(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0.9%(对单体总质量),聚合反应温度80℃,保温时间3 h.将拒水剂处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25.0°,耐静水压为145.8 mm,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并且织物手感、透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新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分析了该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应用到棉织物上.最佳合成工艺为:m(BA)∶m(MMA)=5∶3,Actyflon-G0430%(对单体总质量),乳化剂2.5%(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0.9%(对单体总质量),聚合反应温度80℃,保温时间3 h.将拒水剂处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25.0°,耐静水压为145.8 mm,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并且织物手感、透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优良拒水性能的拒水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为反应单体,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核壳型氟硅无皂拒水剂.结果表明,当可聚合乳化剂(DNS-86:DNS-1035=2:1)质量分数为1.5%,壳层功能单体(G-04:KH-151=6∶1)质量占壳单体总质量的7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交联单体质量分数1%时,合成的乳液性能稳定,且用其整理后的棉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44.6°,静水压达到2.32kPa,喷淋等级为4级.  相似文献   

4.
赵振  樊增禄  李庆 《印染助剂》2012,29(5):23-26
以苯乙烯(SM)、丙烯酸异辛酯(2-EHA)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为反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分析了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对制备的共聚物进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表征,并将其处理到棉织物上.最佳合成工艺为:m(SM)∶m(2-EHA)=3∶2,Actyflon-G04 50%(对单体总质量),乳化剂2.5%(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0.8%(对单体总质量),聚合反应温度为80℃,保温时间为1.5 h.将合成的共聚物处理到棉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6.5°,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8,(18)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TFBMA)、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AEO-9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合成了拒水拒油易去污整理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优化的合成工艺为:单体质量比m(TFBMA)∶m(PEGA)∶m(BA)∶m(HEMA)为60∶10∶25∶5,乳化剂CTAC与AEO-9以2∶3的质量比复配,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4%,引发剂APS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4%,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经拒水拒油易去污整理剂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拒水性能为100分,拒油性能为5级,易去污性能为4级。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氟辛酸类拒水拒油整理剂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问题,以短链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F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单体,含氟表面活性剂FK-300B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短链全氟烷基拒水拒油整理剂(CWOR)。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所制备整理剂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FMA): n(MMA): n(BMA)=2:1: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5%,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时,所制备整理剂整理织物的接触角最大,为131°。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整理剂是由上述3种单体组成。粒度分布表明整理剂粒径主要分布在20~110nm之间,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A)、丙烯酸十八酯(SA)、偏二氯乙烯(VDC)、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反应原料,合成了短链全氟丙烯酸酯乳液。优化的聚合反应工艺为:乳化剂T-80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质量比为2∶1,乳化剂质量分数6%,聚合温度70℃,反应时间3 h。得到的聚合物乳液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52 nm,氟单体转化率达98.1%。以20 g/L合成的聚合物整理棉、涤纶及尼龙织物,均显示出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  相似文献   

8.
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导率和透光率来优化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EDTA加入量0.5%(对单体质量)、搅拌速度为300 r/min、乳化剂用量为18.61%(对乳液总质量)、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用量为0.5%(对单体质量)、单体质量分数为50%(对水相质量)、反应温度为25℃;并检测了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该两性聚丙烯酰胺具有较好的助留助滤性能,当加入量为0.08%(对绝干浆)时,纸料留着率提高了8.9%,打浆度降低了6.1°SR。  相似文献   

9.
叶辉  樊增禄 《印染》2013,39(20):6-1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基础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等为改性单体,在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2.5%),引发剂(0.7%),交联剂(1%)的作用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得到的乳液外观较好,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加入的有机氟单体和有机硅单体均已接入共聚链段。使用合成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拒水处理,处理后棉织物的水接触角为140°,拒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A)和溴代十四烷(TTDB)为原料,制备了可聚合阳离子抗菌单体,并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探讨了抗菌单体用量、硬单体种类、交联单体种类和用量对乳液性能以及整理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E1309)的质量比为1∶1,质量分数为1%;软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与硬单体苯乙烯(ST)物质的量比为4∶1,质量分数为24.5%;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质量分数为1%;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与抗菌单体质量分别为软硬单体总质量的3.6%和20%时,所制得的乳液性能稳定,用其整理的棉织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水洗10次后,抑菌率分别为93.0%和95.0%。  相似文献   

11.
《染整技术》2010,32(8):55-55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及其制备;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乳液及其制备,该乳液由杂氧全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高级脂肪醇(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单体在乳化剂、助乳化剂、链转移剂、引发剂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而获得,  相似文献   

12.
《江苏印染》2010,(8):55-55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及其制备;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乳液及其制备,该乳液由杂氧全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高级脂肪醇(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单体在乳化剂、助乳化剂、链转移剂、引发剂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而获得,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溶胶,接着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TiO_2的团聚效应,制备出可与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改性纳米TiO_2溶胶。然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改性纳米TiO_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盐酸、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纳米TiO_2溶胶粒径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引发剂与改性纳米TiO_2溶胶用量对复合乳液粒径及凝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TiO_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且当引发剂、乳化剂和改性TiO_2溶胶的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5%、4%、1.5%时乳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选用过硫酸钾(KPS)作为引发剂,阴-非复合表面活性剂L为乳化剂,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单体,软硬单体以1.38∶1的配比乳化3h,得到聚丙烯酸酯类无皂乳液粘合剂。最终确定较佳合成工艺:引发剂用量0.4%,乳化剂用量0.8%,交联单体用量3.0%,功能单体用量1.2%。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合成了一种环保型聚丙烯酸酯硬挺整理剂。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及复配比、引发剂类型及用量、交联单体用量、软硬单体质量比对聚合物乳液和整理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0%,阴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比为1∶2,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0%,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质量比为2∶1,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1.47%,软硬单体质量比为5∶12条件下,制得的硬挺剂乳液稳定性好,粒径较小。将其用于棉织物硬挺整理,可将棉织物经向抗弯长度从4.64 cm提升至9.03 cm,并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无黄变。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十八酯(S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为主原料,合成了耐洗型无氟拒水剂。优化的制备条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或者m(AEO-9)∶m[聚乙烯吡咯烷酮-30(K30)]=4∶1}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质量比2∶1,用量10%(对主原料总质量);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用量1%(对主原料总质量),60℃反应5 h;主原料m(SA)∶m(BA)∶m(HEMA)∶m(AKD)=22∶4.2∶0.8∶3。合成的耐洗型无氟拒水剂粒径为112.6 nm。经该拒水剂整理的棉和涤纶织物拒水性可达90分,标准洗涤10次后,棉织物仍有较好的拒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酯、苯乙烯、双丙酮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无甲醛聚丙烯酸酯乳液硬挺剂。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复配比、硬单体种类、软硬单体比例和双丙酮丙烯酰胺用量对硬挺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为5%(对单体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复配质量比为1∶2,苯乙烯为硬单体之一,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0∶1.4,双丙酮丙烯酰胺用量为1.5%(对单体质量),引发剂用量为1%(对单体质量)时,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良好;用于棉织物硬挺整理,可以使织物抗弯长度明显增加,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8.
刘锦  施建刚  赵振河 《印染》2014,40(2):13-18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多元醇218为主要原料,以丙酮为稀释剂,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以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水性聚氨酯。采用预乳化法,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单体,阴离子型乳化剂(LAS)、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探讨制备核-壳型互穿网络结构WPUA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选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PU(聚氨酯)与PA(丙烯酸酯)的单体质量比为1.5:1.0,反应温度80℃,反应搅拌速率500 r/min,引发剂1.25%,阴/非复混型乳化剂L-09作为乳化剂,质量分数0.45%,保温时间2 h,可制备稳定的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WPUA)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19.
将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异丁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作为基本反应单体,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使其具有完整的核壳结构。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3.5%(占总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为0.6%(同前),温度为80℃条件下,合成的含氟乳液整理剂具有最佳的理化性能。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后整理,织物可获得良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为聚合反应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为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NMA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种类及用量、NMA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非离子Tween-40/阳离子CTAC复配为乳化剂,质量分数(相对于单体质量)为4.5%,NMA质量分数(相对于单体质量)为5%时,制备的乳液呈带蓝光半透明清亮状,平均粒径69 nm,可稳定贮存6个月。该乳液可用于黑色及宝蓝色织物的增深后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