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误解的风险。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换原则,是仿真知识用数字语言兑换和描述现实世界的基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单纯服从社会秩序的被动的道德性与民族文化习俗中遗留的真实的道德感之间的分裂。  相似文献   

2.
表面上大学带给人们的直观印象一直是平稳发展的,事实上大学的生命基因中一直隐含着危机。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更快捷的知识生产方式和更具预测功能的知识的追求,更是拉大了大学之间的差距,也使得不少大学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之中。大学的危机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危机,这种危机既来自于传统的知识理念、生产方式,也来自外部社会不同的知识价值观。今天的大学所面临的危机更为复杂,因为网络化的知识生产方式带来新的知识格局,这使得大学所依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事实上,今天仍有不少大学能够克服困境逆流而上,凭借的不是一流大学的声誉,而是追求卓越的知识精神和与时俱进的适应方式。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唯有卓越的知识系统,才能造就超一流的卓越大学。  相似文献   

3.
人类通过知识生产模式1或知识生产模式2生产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目前大学课程的内容结构与课程取向不利于学生完整把握人类知识,因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低下。创新型企业家依靠知识创新进行创业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保障是其关于创业、产品开发与管理创新的多维个人知识。创新型企业家通过企业内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实践交往、企业内部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实践交往、对外的求实性与道德性实践交往,不断完善其个人知识。为了培养知识创新型创业人才,我国大学应该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让学生通过多维知识学习改善知识结构,突出创新情境体验与创业案例分析,促进其创新理念生成;强化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取向,突出应用开发的扎实训练,促进学生产品开发或识别能力生成;鼓励尝试创业与模拟创业,为学生创造异质交往与团队建设的机会,促进其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生成。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知识观对大学教师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大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在扮演科学研究者角色、社会服务者角色,而很少或根本就不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知识观对大学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知识观的形成,而现代知识观则促进了现代大学理念的形成,这种现代大学理念所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教师角色的错位。因此,本文将以现代知识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现代大学教师发生角色错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以促进大学教师向教育者角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针对装配环节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实现装配过程的仿真模拟要求很强的智能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装配过程仿真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将工程设计中的装配知识运用到三维装配模型的建模过程中,用装配知识指导、约束和驱动装配模型,以确保装配知识与装配模型融合,体现和维护设计意图,实现装配知识的共享与重用,扩大装配知识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地制定产品的维修计划,提出了基于知识的产品维修计划管理方法。定义了产品维修设计单元,利用虚拟维修仿真数据生成产品维修设计单元的维修工艺模板,实现基于工艺模板的维修计划快速生成。最后,将维修事件的真实数据反馈给维修知识系统,对工艺模板进行更新和完善,实现维修知识的实时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7.
生命意志的核心在于活着、有意义地活下去;生命意志教育的宗旨是拯救生命。生命意志教育首先要教人直面现实,让人认识人与世界的多样性、学会对多样性人与世界的包容;进而,要教人理解生命,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用理解建立道德理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重建,以形而上地确立生命的价值与方向;最后,要教人以超越的态度争取物质条件与实现快乐体验,走中庸路径最大程度地争取并创造切身幸福。生命意志教育,要义是借助道德理性的上扬和现实幸福的落回,直面现实、理解现实并最终立足现实、超越现实,从而培育一种饱满坚定的生命精神,确保肉身与灵魂双重存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如何“在一起”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基本命题,对伦理道德的把握是“在一起”的主要路径,道德教育因而是帮助人学会“在一起”的事业。现代社会基于权利优先的现代道德建构的“在一起”秩序已经出现包括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的伦理危机,且诸种“在一起”的道德叙事无法解决这一困境。这种危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也表现出:现代道德教育着力于培养追求权利的道德主体,而非学会“在一起”;遵循知识、戒律、加速、比较的同一性运作逻辑,使得他者视域缺场。这些局限性归因于道德教育与伦理的疏离。实现对“在一起”的重构,道德教育需基于伦理实体,培养学会差异性共存的道德主体,进而生成与他者“在一起”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虽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 ,却是教育的重要功能。面对即将步入的新世纪的要求 ,应该如何科学地架构高校学生的知识体系 ,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且正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笔者也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求教于高等教育界的同仁。一、知识的类型要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 ,就必须科学地架构知识体系。而要科学地架构知识体系 ,则必须正确地划分知识的类型。依据知识对象的不同 ,笔者认为 ,可将知识划分为对自然的知识、对社会的知识、对自我的知识及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总体性知识四大类型。关于对自然的知识。这里…  相似文献   

10.
功能特征是控制整个设计过程的基本特征,建立产品功能与产品结构间的知识关联,是实现产品设计知识获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通过构建产品设计过程中功能-结构映射模型,提取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功能与结构知识,建立功能-结构训练集,采用Apriori算法提取能-结构之间的关联规则,获得功能-结构之间的关联知识,以辅助产品的快速创新设计。论文以包装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脱节"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其道德生活应该是知行统一的。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知而不愿行”、“知而不能行”、“高知低行”等“知行脱节”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既有道德学习的动机不纯、盲目的媚俗心态、残缺的心理素养等主观的因素,也有道德教育失真、道德宣传与道德传播失导、道德环境的污染等客观的原因。要实现知行统一,就必须化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净化道德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形成道德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化与诠释教化是经典教育的两种教化形态。人类社会早期,审美教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经典作品与人类精神生活的亲密性,是经典教育的原初形态。诠释教化产生后,经典作品被下降为外在于人精神生活的教化之物。西方启蒙晚期,新古典主义运动试图以经典文学和艺术来恢复人性自由与完整,变革僵化的社会,是审美教化复归的尝试。在当代,诠释教化过于依赖经典作品的文本内容及其价值阐释,容易形成道德说教、历史灌输与知识考古的流弊。经典作品的现代性遭遇彰显了审美教化的现实批判性、文化反思性与道德自主性,复归审美教化并诉诸审美教育成为经典教育的当代选择。审美教化内在地要求把人作为审美主体,把经典作品视为艺术作品,把经典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从而完成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教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中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使各种数据系统无障碍通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SOAP的数据共享机制,克服了CORBA、DCOM和EJB等协议的缺陷,通过数据格式定义与数据封装、请求响应机制,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P的实时监控数据共享平台,结合企业生产车间数据采集系统,较好地解决实时生产数据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的产品概念设计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品开发的视角,分析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过程.结合基于知识的工程环境(KBE),研究知识驱动概念设计的方法,以捕捉更多的设计意图,增加非几何的工程设计能力.探讨基于知识的产品概念设计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研究其实现的关键技术-知识的表示与获取和设计仿真与评价等.研制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原型系统,并通过减速器产品开发示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将并行工程思想应用于铝型材产品开发中 ,提出了铝型材集成产品知识模型。该模型可满足集成系统在新产品开发中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需求 ,同时具有开放式层次化结构 ,可支持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精确的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 ,满足系统的创新性和扩展性需求 ,并对基于集成产品知识模型和STEP标准的信息交换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学位制度,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个体对知识的客观反映,新的知识观强调从知识的个体占有到基于社会情境知识的共同建构过程。知识的学习是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通过案例呈现、情境模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蕴含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性转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事实呈现、互动讨论、情境联系和实践体验等环节,帮助研究生从静态陈述性知识向动态程序性知识转化,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促进其成为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资源,能否发挥知识分子"振衰起敝"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然而,在大学教师专业化进程中产生"知识暴发户"的问题并形成危害,即:虚假式的知识暴发户及其"伪现实主义"的危害,流氓式的知识暴发户及其"伪专家角色"的危害,时势权力型的知识暴发户及其"实用主义"的危害,脱离经典的知识暴发户及其"童学式现象"的危害,功利式的知识暴发户及其"市侩主义"的危害,狭隘式的知识暴发户及其"媚俗主义"的危害。针对这些问题与危害,应当通过帮助大学教师卸掉师表与世范的道德高帽,剖析清楚自身在专业化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端正作为大学社会契约真正履行者的角色,筑牢自己作为大学教师的起码资质四条路径来解决问题和规避危害。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建设的社会工程中南工业大学李建华,曾钊新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使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作为以调整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的道德建设,历史和逻辑地摆到了我们面前。不可否认的是,在“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对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诸多批评。在卢梭眼里,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其试图培养的绅士本质上是一个追逐私人利益、实现自我保存的布尔乔亚。为此,卢梭不得不将洛克视为理论对手,并撰写《爱弥儿》来回应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有道德的人。深入分析卢梭与洛克之间出现思想分歧的原因,需要重新思考卢梭当时写作《爱弥儿》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应的问题意识。就社会背景而言,卢梭撰写《爱弥儿》是因为他觉察到18世纪法国社会民情和道德风尚的整体败坏及其布尔乔亚根源;就问题意识而言,《爱弥儿》作为卢梭心目中的人性拯救方案,旨在应对现代人的布尔乔亚化,以及发现和培养可以组建道德社会的道德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大科学的出现,我国“四化”建设所需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卓越的才能。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对大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辩证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范畴。人的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后天才有的。科学知识对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没有科学知识或不以科学知识为指导,就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只有在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