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轨胶轮车运输系统改造需进行部分巷道重新施工及扩刷、地坪铺设等工程实现胶轮车运输,因巷道内没有轨道运输系统,为实现扩刷、卧底和地坪施工期间的物料运输,需采用无轨胶轮车在巷道内运输,物料需经轨道大巷采用轨道运输进料,且中间缺少换装地点。为此设计轨道运输和胶轮车运输的专用换装点,实现物料和矸石在轨道运输和胶轮车运输之间的换装,卧底出矸时采用卧底机对巷道底板进行卧底、铲运机进行铲运至自卸胶轮车上运进行换装。  相似文献   

2.
魏彬彬 《煤》2020,29(6)
工作面巷道施工初期涉及到穿越风桥,以高河能源公司巷道施工为例,其因受3号煤层厚度(6.5 m)限制,巷道穿越采区大巷时普遍破底2~2.5 m,需采用放炮施工工艺,每次放炮后会出现推倒风桥临时支护(木棚)现象,导致扶棚过程中无临时支护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掘进效率。为此,对穿越采区大巷时风桥临时支护进行了优化,由原来的一梁两柱木板棚风桥临时支护改为起吊锚索悬挂式临时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陈苏社 《煤炭工程》2013,45(6):29-30
针对传统立交巷道采用的有腿立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首次提出借助巷帮煤柱作为立交巷道支撑平台的无腿立交施工新方法。即通过加固巷帮煤柱,使其达到足够的强度要求,以代替传统有腿立交技术中的混凝土桥腿。该项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原混凝土桥腿在主运大巷胶带和管线多的条件下放炮扩帮施工带来的施工难、风险高、工期长、费用大等问题,工艺简单、经济可靠,取得了显著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施工2505工作面专用回风巷,2705回风巷需要施工风桥。对风桥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对风桥原设计施工方法(回风巷先与巷道贯通,然后两边砌水泥墙,墙上铺工字钢并浇筑水泥石子)进行了优化,即在过巷处进行提前套工字钢对棚加固,并在工字钢棚梁上面铺上10 cm厚木板。实践表明,采用改进后的风桥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速度,且安全性良好,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7):184-187
为了揭示井下车辆运行对矿井通风总阻力的波动影响程度,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山西天地王坡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大巷内防爆胶轮车行驶过程为现场原型,利用UDF自定义接口函数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防爆胶轮车行驶过程巷道风流场计算模型,以车辆行驶速度和巷道全压通风风速为变量因素,定量分析了行驶车辆引起的巷道阻力变化值,行驶车辆引起的巷道阻力波动值甚至达到矿井通风总阻力的10%以上,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适用于王坡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大巷的防爆胶轮车运行巷道百米阻力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以煤矿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受限空间内无轨胶轮车尾气扩散规律,揭示多相污染物的形成机理,自主搭建了无轨胶轮车尾气空间分布规律相似试验平台,对顺风行驶无轨胶轮车时排出CO和SO2的扩散规律开展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较低的风速和车速易使CO和SO2积聚于胶轮车后部空间,导致其浓度增高,通过提高巷道风速、车速均在0.6 m/s以上时,气流带来的尾气稀释作用明显且比较经济。另外,在巷道风速和无轨胶轮车车速的双重影响下,9个监测点尾气浓度下降明显,巷道壁面处的尾气受附面层绕流运动的影响浓度较低,稀释速度也慢。  相似文献   

7.
风桥是为了解决两条巷道平交时通风风流不能混合时设置的桥形巷道。旗山煤矿在准备94102材料道掘进时,为避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严禁掘进工作面串联采煤工作面问题,利用小湖系-850 m西一运输道揭露的1.7 m正断层作为风桥位置,解决了通风系统问题,减少了岩巷工程量,节约了工期与施工成本,提高了安全施工效率,提高了煤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的进行,望儿山分矿20中段的采掘量逐步增加,现有的2m~3矿车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将20中段盘区转运由原有2m~3矿车改为6m~3大矿车转运,转运效率可提高3倍,满足望儿山分矿20中段以下日益增加的采掘量转运任务。运输大巷实际规格为2.75m×2.8m,穿脉实际规格3.0m×2.8m,而6m~3矿车的设计规格为大巷3.45m×3.25m,需对现有的运输巷及穿脉进行扩帮压顶,大巷扩帮0.7m,压顶0.45m,穿脉压顶0.45m。采取光面爆破,顶帮留下半面孔。  相似文献   

9.
东曲矿860西翼轨道大巷与羊圈港进风斜井特大型贯通工程为两井相向贯通,两井间直线距离近5 000 m,西翼轨道大巷施工至落平点与斜井停头处顺利贯通,巷道直接贯通距离2 470 m,井下导线全长6 167 m。此次贯通工程实例,为以后此类大型贯通提供了借鉴,对以后此类大型贯通在测量方案设计和施测方法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贯屯煤层布置三条煤层大巷,为了便于系统的形成,首采工作面三个顺槽设计了5个风桥实现与大巷的联系,具有施工慢、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提出抬高顺槽联络巷布置层位,实现与大巷立交;回风巷采用联络巷跨越大巷,方便掘进胶带的布置,实现了回采巷道优化。该优化方案取消了原设计的5个风桥,增加了44.2米的工程量;投资额增加约16.1万元,占原投资的7%;工期缩短至42天,为原工期的40%。本文同时对大巷与顺槽的直角联系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漳村煤矿主进风大巷延伸掘进施工需穿越已成巷的主回风巷,为避免造成总进、总回风流短路,采用在主回风巷提前进行挑顶改造并人工建筑巷道、主进风大巷延伸直接掘进通过的方式,顺利完成了交叉巷道的穿越施工。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马道头煤矿北七盘区回风大巷回风联巷掘进顺利贯通,避免巷道对接贯通时形成台阶,在贯通区段采用底板对底板贯通,从北七盘区回风大巷回风联巷工作面向北一盘区回风大巷掘进贯通,制定了巷道掘进贯通施工技术措施,并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预控,提出施工安全技术专项措施,保障了巷道工程质量和安全贯通,可为同类巷道掘进贯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芦沟煤矿运输系统,需对-15m水平运输大巷进行扩修改造,对比分析两种改造方案后决定采用沿老巷道右帮重新开挖新巷并充填部分老巷的方案,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施工期间及施工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位移演化规律,经现场改造施工后,巷道围岩变形不大,验证了改造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为同类地质条件下巷道不停产扩修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义煤集团跃进煤矿-200 m西大巷和西总回风巷是主力运输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巷道施工总长相对较大,巷道通风和运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急需在西大巷和回风巷之间设计一联络车场来减少通风和运输上的压力,所以对-200 m西大巷与西总回风巷之间的联络车场进行了相对贯通。为了确保贯通精度,对贯通测量方案进行设计与选择,并对最终方案进行精度评定,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掘进过风桥是由全锚巷道支护改为工钢背支护,若遇煤层厚度较薄时,可能掘透原巷道,导致风流短路、断路,影响其他巷道的正常通风,有可能出现瓦斯积聚和瓦斯超限,或者给矿井带来更大危害。为了避免瓦斯事故,减少各种投入,更好地搞好"一通三防"工作,保证正规循环作业,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王庄矿在52/6#面运巷掘进过630北总回配风巷风桥时,采用了提前做人工假顶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的使用效果分析,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矿井正常通风,是煤矿在过风桥时的有效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煤矿风桥是为了解决两条巷道平交时通风风流不能混合时设置的桥形巷道,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条巷道在另一条巷道的上方或者下方跨过去,风流不混合。本文以赵庄煤业5308工作面机组挑顶风桥成功施工为例,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机组挑顶风桥的设计、施工工艺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余吾煤业南风井+400m水平南翼轨道大巷里程700~820m段施工后,顶板下沉,两帮收敛,底鼓严重。部分区段经扩帮、拉底后,变形仍在持续,严重影响井下运输安全。根据该段巷道矿压显现特征,结合中国矿业大学专家意见,决定采用注浆、顶板补强支护、底板加固等措施进行修复加固。修复加固施工后,巷道稳定,围岩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煤》2017,(10):43-44
为了解决巷道贯通,特别是长距离巷道贯通时,避免因提前贯通和贯通后风流短时间不能形成全风压系统造成的通风系统紊乱,文章对掘进巷道贯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创新出了掘进巷道贯通优化新方法,特别是针对长距离掘进巷道贯通效果更佳,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海孜煤矿-700 m水平西大巷为近灰岩水掘进大断面巷道,矿井地质条件复杂,为查明巷道前方及施工过程中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决定采用直流电法进行探查。该物探手段的应用,有效地指导了巷道的施工,确保了该巷道的正常贯通。  相似文献   

20.
东曲矿973改造工程—西大巷与暗斜井交叉点,是新掘巷道与原有大巷贯通后形成的交叉点。由于所处巷道顶板岩性松软且伴有断层带,顶板压力显现、离层变形严重,两巷贯通夹角小于7°且同层位施工,交叉点施工跨度大,给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针对上述情况,该矿采用交叉点处壁后注浆+锚网喷+锚索+钢拱架联合支护,在施工顺序上采用先施工小断面,经过锚网喷+锚索支护后,再扩出大断面,解决了顶板破碎、巷道压力大等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确保了施工安全,可为类似条件下矿井交叉口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