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包线铜米漆膜的脱除是困扰再生铜行业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离心式摩擦装置,以铬铁矿砂作为摩擦介质,使铬铁矿砂与漆包线铜米进行充分摩擦,从而达到铜米脱膜精制的目的。根据铜米脱膜工艺,考察了铬铁矿砂粒径、离心式摩擦装置转子转速、铬铁矿砂与铜米混合比、摩擦循环次数等因素对铜米脱膜率的影响。由于漆包线铜米的基体材料是优质的无氧铜,脱除漆膜后可直接再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漆包线铜米脱膜最佳方案为:铬铁矿砂粒径为45目、离心式摩擦装置转子的转速为2700 r/min、铬铁矿砂与漆包线铜米混合比为1.5:1、摩擦循环次数为15次。在此条件下漆包线铜米脱膜率为96.65%,达到直接回收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黑铜渣氧压硫酸浸出脱铜脱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硫酸体系中通氧加压浸出黑铜渣,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浓度180 g/L、浸出温度140 ℃、氧分压0.8 MPa、液固比8 mL/g、浸出时间3 h、搅拌速度600 r/min、黑铜渣粒径178 μm的较优工艺条件下,黑铜渣中Cu、As和Ni浸出率分别为97.59%、95.42%和98.37%,Sb、Bi浸出率分别仅为6.78%和2.31%,实现了黑铜渣中Cu、As、Ni的高效脱除,浸出渣中锑、铋、银等有价金属得到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3.
用304不锈钢球和氧化铝球做对偶件,研究了铜锰铝合金在H2SO4、NaCl和NaOH溶液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以不锈钢球为对偶件时,在H2SO4溶液中合金产生了严重的黏着磨损,摩擦因数大;在NaCl溶液中合金磨损表面产生氯脆,导致表层材料脆性剥落;在N aO H溶液中合金发生了溶解和氧化反应,磨损机制为腐蚀+磨粒...  相似文献   

4.
含铜氰化液脱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含铜氰化液进行了氧化沉淀脱铜试验研究,主要开展了氧化脱铜氧化试剂用量、脱铜和沉淀pH、氧化和沉淀时间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氰化贵液在氧化试剂0.25kg/m3氧化2小时,调节氧化后液溶液pH=10.50沉淀1小时,氧化沉淀后液溶液铜氰比小于1,活性炭吸附后,载金炭金品位达到3.5kg/t,铜品位仅1-2kg/t。  相似文献   

5.
甘胤 《矿冶》2017,26(3):64-66
本文针对云南某黄金选厂解吸尾炭含铜高、常压酸法脱铜率低等现状,对其进行加压酸浸脱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氧压0.2MPa、盐酸质量分数5%、酸浸时间3小时、液炭比6:1,在此实验条件下脱铜率可达90.5%,炭末率为1.9%。该法可有效缩短酸洗时间,且不用额外的添加剂,便能达到满意的脱铜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比DLC薄膜和模具钢在无润滑介质、润滑油和水介质下的摩擦系数,研究了干摩擦、润滑油和水对DLC薄膜的摩擦性能影响.在无润滑介质即干摩擦条件下,模具钢的摩擦系数为0.60,DLC薄膜的摩擦系数为0.14;在传统润滑油的条件下,模具钢试样的摩擦系数降低为0.09,经过镀DLC薄膜的模具钢试样的摩擦系数也只降低到0.08,与模具钢相比,DLC薄膜在传统润滑油中未能体现出优越性;在水润滑条件下,模具钢的摩擦系数降低为0.25,而DLC薄膜会快速破裂失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选择性脱铜—混酸浸锑、铋—硝酸脱铅—火法熔炼回收贵金属工艺综合回收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重点介绍了该工艺中选择性脱铜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脱铜条件:浸出温度28℃,初始酸度H2SO420 g/L,鼓空气浸出3 h,液固比L/S=5/1(mL/g),添加剂Fe3+浓度1 g/L;在该条件下,铜的平均脱除率为91.30%,锑的平均浸出率仅为2.11%,Bi,Pb,Au,Ag等不被浸出。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选择性脱铜效果,有效解决了铅阳极泥传统湿法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金属分离不彻底、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脱炭是资源转化再利用的技术前提,摩擦电选技术在粉煤灰脱炭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材料功函数差异和碰撞概率模型开展了摩擦器的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在明确带电颗粒受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平行电极板高压静电场结构特征及其对粉煤灰颗粒分选的影响,提出基于带电颗粒运动特征的高压静电场设计方法。在掌握粉煤灰样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带电粉煤灰颗粒受力分析与计算,建立了极限喷射位置进入高压静电场的带电颗粒运动模型,求解后确定了高压静电场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范围,对粉煤灰电选脱炭的工程设计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雄  章新喜  陈锋  张厦 《煤炭技术》2012,31(1):140-142
应用摩擦电选技术对原煤灰分高达36.48%的白庙矿的煤进行了摩擦电选试验研究,取得了85%的灰分脱除百分率。在此次试验过程中,对风量、电压等主要影响电选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最佳条件。此外,此次试验还对粉煤分选粒度下限进行了探讨,得出对于-500目的煤样也能进行有效分选。为了达到高炉喷吹用煤的要求,进行了二段电选深度脱灰试验,使其灰分降到了7.24%。  相似文献   

11.
亚砷酸铜净化铜电解液工业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脱除铜电解液中的Sb、Bi等杂质, 采用亚砷酸铜净化电解液。三氧化二砷与氢氧化钠反应后, 调节溶液pH为6, 按铜砷物质的量之比为1.5加入硫酸铜,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绿色亚砷酸铜, 产品收率达到98.64%。在电解液中加入亚砷酸铜, As从3.10 g/L提高到11.16 g/L后, Sb浓度由0.85 g/L降至0.22 g/L, 去除率为74.11%; Bi浓度由0.22 g/L降至0.086 g/L, 去除率为65.60%。连续电解13 d, 电解液中总砷(AsT)为10.81~11.55 g/L、Sb为0.19~0.28 g/L、Bi为0.066~0.11 g/L。电流密度分别为235 A/m2和305 A/m2时电解所得阴极铜结晶细致, 光滑平整, 阴极铜达到高纯阴极铜标准(GB/T467-97), 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低碱介质铜硫分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低碱介质中各项工艺因素对铜硫分离技术的影响,论述了小型试验、工业试验和工业试生产的技术指标,指出了新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常规酸碱法降灰原理,根据该原理研究了冶金焦粉常压低温降灰技术,选择化工行业最常用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分析了酸碱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焦粉脱灰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红外、灰成分以及灰熔点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对焦粉降灰后,可使其灰分从14.86%降到6%以下,降灰率达到60%以上,并且基本上不改变焦粉的有机质,其灰熔点提高了150℃左右,对于焦粉铸造型焦的质量提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灰中残余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基本思路,摩擦电选试验表明,这种干法脱炭的思路是有效的,将为解决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皮赫扎米铜锌矿是芬兰的一个现代化中型矿山,当开采到深部时,由于地压增大,使作业条件恶化,生产指标受到影响。该矿通过革新采矿方法、推广长锚素和辅助作业机械化的途径,实现了高效率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多绳摩擦提升机的实际工况情况下,在提升机实验台上对衬垫摩擦系数进行了实测,分析了相对滑速和比压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多绳摩擦提升机衬垫摩擦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岩石摩擦引燃引爆瓦斯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阳城沁水矿区煤层顶板岩石相互摩擦引燃引爆瓦斯模拟实验 ,得出“岩石在冒落过程中相互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可能引起瓦斯与空气混合物着火 ,是造成采空区瓦斯爆炸 (燃烧 )事故引爆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M-S型摩擦材料试验机和XJJ-5型冲击试验机,对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在干式摩擦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可显著提高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韧性;另外,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的含量对摩擦材料的性能影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改性树脂在摩擦材料中的较佳含量为33vol%。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铜-铁基复合材料,在制动压力0.5 ~1.2MPa范围内,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干、湿条件下,速度、压力与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摩擦系数随摩擦速度增加而降低,湿摩擦明显降低了低速摩擦系数而对高速摩擦系数影响不大.低速摩擦系数随摩擦压力增加而增加,摩擦压力对高速摩擦系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谷恭天  王飞  王成  韩晋鑫 《煤矿安全》2020,(3):28-31,37
为分析惰性介质对煤尘升温燃烧的影响,有效预防煤尘自燃,利用微机差热天平和气相色谱仪监测样品质量变化以及升温过程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对比分析惰性介质:水、磷酸二氢铵、碳酸钙对煤尘燃烧的抑制性能,考察单一惰性介质、不同配比的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不同粒径的磷酸二氢铵对煤尘升温燃烧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和磷酸二氢铵混合物作为惰性介质,其抑制效果优于水和碳酸钙,但弱于磷酸二氢铵,瞬间爆炸与缓慢氧化过程中惰性介质的效果并不完全相同,混合物对煤尘燃烧无协同抑制作用。随着磷酸二氢铵粒径的减小,抑制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