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天津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 要:针对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对非遗源文化隐 性知识表征与转换方法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遗与可拓语义的产品创意设计方 法。通过分析源文化,提取其中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征,建立其可拓语义表征模型,从 而得到文化特征与非遗的量化关系;计算文化特征的可拓设计空间,并运用图解思维将其转化 为图解语义,通过可拓变换得到特定非遗元素的核心图解语义集,并构建其可拓图形元素库, 为设计实践提供基础素材。以电动车充电服务设施的造型设计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 理性,结果显示运用可拓语义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非遗元素的提取和利用,为非遗创意产品造 型设计提供设计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目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前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被人们所了解,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多元化开发,面向更多的人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文章以消费者、制作工艺、产品性质为导向,为开发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策略,并从博物馆文创商店、网络等方面进行推广,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为切入点,通过对天津市传统美术项目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化现状进行分析来寻找适合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发展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文章旨在研究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泥人张彩塑的现状,将其传承和发展的优势与国内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作对比,找出泥人张彩塑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泥人张彩塑传承当代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7.
将文化与生物学领域的基因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眼动分析的文化设计基因的提取方法。以彬县大佛寺石窟为案例,运用眼动分析方法将人对文化特征的感性认识量化分析,确定出提取文化设计基因的重点,从图案、形态、色彩、材质四方面分别提取文化设计基因,通过演绎、重组改善设计基因的表达,并应用于产品文化创意设计,为文化遗产的特征提取和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面临的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章以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以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而拓展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扩 大德育范畴,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德育相结合,进行个性化教育,将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当下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中国旅游业则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逐步恢复。近年来国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日益重视,河北地区旅游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章梳理了现阶段河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现状,并根据后疫情时代下河北省所面临的诸多机遇与问题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景观应如何设计加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站是介绍产品和服务、企业形象,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创意设计类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网页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部分,尤其独特的设计要求和原则,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工作经验,将介绍网站设计环境、网站需求分析、创意设计网等方面的内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示和交易是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 作持续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采用SaaS 作为交易平台云计算最终交付的技术方法,并使用基于MVC 的系统开发模式和 JSP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B2C 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交易平台。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交易平 台各功能模块运行稳定,能够按照交易流程正确运行商品上架、订单管理、发货管理等各项交易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受到重视。除传统保护模式之外,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非遗保护带来更多可能。本文将安卓技术与乐山非遗保护相结合,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引入非遗保护的优点与弊端,初步构建非遗安卓应用基本设计流程,为计算机+非遗实践提供借鉴,以期实现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双赢。  相似文献   

15.
《软件》2018,(2):57-6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转换成具有传承意义的旅游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更符合新时代下的需求。赣南客家服饰于202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传统服饰记录客家人迁徙历史、生活方式、精神向往,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文章以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元素为切入点,一方面将赣南客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带入大众生活,另一方面在旅游文创产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文创产品形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创产品的创新是加强促进文化传播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纸雕入手提出武汉旅游文化彩色免切割立体纸雕的设计构想。基于武汉旅游文创产品以及纸雕产品的现状,运用地域特征的提取、产品与使用者互动、产品设计风格创新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具有武汉地域特色的纸雕产品创新。希望籍此提升武汉旅游文创产品内涵价值,对文创产品的开发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进而促进武汉旅游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索蒙太奇思维在产品创意设计中的一系列应用可能。基于产品创意设计阶段基本思路流程,结合相关案例,对蒙太奇思维在产品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应用对象、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蒙太奇思维在产品造型、产品功能叠加、产品与使用环境关系营造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多元性与目的性、强调元素间隐性联系、带来良好使用体验等特点,既有助于提高产品创意设计效率,又给产品创意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思考角度与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促进了大量行业的进步,在此背景下,传统设计行业的发展也日趋开放,其中文化创意设计更是不断发展,与互联网实现了融合发展。在“互联网+”经济业态下,文化创意设计以更加大众化和多样化的特性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与实体制造业、旅游业等融合发展,并依托其他产业的支持,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大范围的传播。未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文化创意设计工作者也能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多层次的设计,实现创意设计的落地生根,并推动相应的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设计的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信息传播矩阵的重构,使得文化创意设计与艺术传媒深度融合,相关设计工作者要紧密把握文创产业发展的机遇,推动产业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长河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也面临着消亡的边缘.对于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不仅是代表的是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方向,而且更是我国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中的数字录音、录像技术以及数字三维成像技术能够为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手段.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为了促使赣西萍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将重点对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其中的保护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