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网络将是基于软交换系统的通信网络。在研究各种软交换系统互联机制的基础之上,结合软交换基于IP网络构建、信令与媒体分离等特点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系统的下一代网络中可以采用的各种组网结构,比较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指明了其适用范围。最后给出了现有通信网向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过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交换通信应用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侧重介绍了软交换系统技术原理、结构功能及优势,提出了软交换在企业通信技术应用的发展及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系统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NGN)是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趋势。NGN的出现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软交换作为NGN的核心技术,其业务与呼叫控制相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思想,体现了NGN最核心的理念;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信息时代沟通的必备方式,却受制于通信系统的发展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因而,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已成为业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在行业领域,如电力行业的调度领域,软交换技术也逐渐代替了电路交换技术。针对调度系统的特殊应用,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调度台设计方案,描述了调度台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及各组成模块的功能,详细分析了呼叫流程及业务实现原理。基于软交换技术,针对调度系统对设备稳定性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调度台双归属概念,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张薇 《电子世界》2012,(18):70-71
通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过程中,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之一备受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长途组网中汇接网和IP承载网方案,本设计方案在网络建设中顺利实施,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就基于H.323协议的传统VoIP(Voice over IP)网络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新型VoIP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进行对比,着重阐述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的工作原理及通信过程,并详细分析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相对于传统VoIP网络在实际应用当中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军用语音指挥通信系统最终将由基于电路交换的语音系统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语音通信系统演变。文章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新一代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实现媒体交换有两种方式:包交换和电路交换。软交换是基于数据包的交换,它还有多个名称,如呼叫服务器、呼叫代理、媒体网关控制器等等。从本质上讲,软交换没有提出新的体系结构。软交换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一、电路交换模式与软交换模式 在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都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中,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提高网络业务服务的灵活性,其设计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技术也在随之发展起来,在未来IP网络逐渐发展演进过程中,将软交换技术同电力通信行业融合起来极为重要。在通信电网的调度自动化以及管理现代化等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从而逐渐提高电力通信中的质量,保证通信的合理、安全、高效等。文章将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指导意义。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公司通信交换网络改造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司通信交换网络的技术现状,提出采用软交换技术解决现有交换网络的发展思路。研究公司通信基于软交换的组网方案,解决以SIP信令控制技术为核心,以软交换体系为构架,使交换的应用层控制在业务服务器上运行,业务媒体流直接承载在IP网络系统上等技术,实现业务互通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一、下一代 Vo IP网络概述  传统的话音通信基于电路交换技术 ,通过广泛部署的公众电话网 ( PSTN)实现端到端的电话连接 ;而 Vo IP是基于 IP网络的话音通信 ,即通过包交换的网络 ( IP、ATM等 )实现包括话音业务在内的多媒体通信。国际软交换联盟 ( International SoftswitchConsortium)为下一代 Vo IP网络提出了功能参考模型 (见图 1 )。图 1  ISC Vo IP参考模型  该参考模型将 Vo IP功能划分为四个平面 :传送平面 ;呼叫控制与信令平面 ;业务与应用平面 ;管理平面。体现了软交换的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思想。  二、如…  相似文献   

12.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之一。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尚在发展完善阶段。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的通信网络部门,我们关注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对三网融合的影响,关注软交换技术给广电带来的机遇及存在的风险,关注软交换技术对整个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广电通信网络部门于2005年搭建了软交换系统试验平台,希望通过开展软交换技术研究与验证,最终找出适合我们发展的下一代网络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前通信行业发展,建立一个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通信网络是必然趋势。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能将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进行融合,并且提供丰富的业务,还能支持多样化接入等,此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运营商通信网络。地铁通信网是专门服务于地铁运营的网络,由于地铁行业的特殊性,软交换技术还未大量应用,仅在公务电话系统开始尝试应用,已明显提高地铁行业通信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建立一个融合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综合业务网络是新常态下地铁通信建设的必然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组网探讨:基于IP网络的集群通信系统联网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IP技术的发展及IP网络的普及,以及国内专业用户对集群通信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针对国内目前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的现状以及各地市间公安通信网络的建设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IP网络的集群系统联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应用了局域网互联、IP软交换、IGMP组播、VoIP、大型联网中心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实现省、地市、县三级集群系统的漫游联网;同时提出了基于异型网关的不同厂家集群系统互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智能电网对通信业务的IP化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介绍基于IP组网的软交换平台为切入点,从技术特点、应用范围、服务保障、业务应用等多面进行介绍,阐述了软交换技术在新疆电力行政电话交换网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软交换系统的下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IP技术的发展及IP网络的普及,以及国内专业用户对集群通信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针对国内目前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的现状以及各地市间公安通信网络的建设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IP网络的集群系统联网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应用了局域网互联、IP软交换、IGMP组播、VoIP、大型联网中心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实现省、地市、县三级集群系统的漫游联网;同时提出了基于异型网关的不同厂家集群系统互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软交换技术在专网通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为调度通信系统的演进提供了新的动力。结合调度行业业务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交换的调度系统,对其中的2个关键子系统:软调度交换机子系统和调度台子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3种关键技术:调度信令承载技术、业务交互技术和视频编解码技术,并给出了软交换调度系统的功能特色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软交换技术(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软交换出现的背景 软交换技术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下一代网络(NGN)的提出,国内外对于软交换技术的研究兴趣达到了高潮.国际及国内的不少厂商都已开发出了自己的软交换产品.一些运营商也纷纷在进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的试验.那么,软交换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为什么要采用软交换技术呢?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机采用开放、标准、多协议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络(NGN)中重要而关键的系统和设备技术之一.通过对软交换的基本原理的认真分析,论述了软交换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根据武汉电信现有的实际情况展述了软交换的应用,并对软交换发展中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方凯  林嘉豪 《通讯世界》2016,(18):84-85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交通发展的需要,众多城市设计并建造了缓解交通压力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地下交通系统,即地铁.同时,根据地铁运行的需要,同步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但在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还应用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就需要在对此系统进行改良的同时,融入全新的科学技术,使其能够更加良好的为城市交通服务.将软交换技术融入此系统中便是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软交换技术的含义,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对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需求,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网方案,旨在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