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和取向分布函数计算分析了95%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γ相在900℃加热时的转变和α相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γ相再结晶被定向形核过程所控制,并因此在特定的冷轧亚稳{112}<111>、{100}<001>和{110}<001>取向上生成织构。α相体积分数的变化与γ相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另外还探讨了调整工艺参数,控制织构生成以消除板材制耳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TRIP钢显微组织和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强度冷轧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经过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织构,提出了用面探测器同时测量fcc相与bcc相极图的方法,并对bcc相热处理前后织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轧TRIP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冷轧TRIP钢的主要取向为{112}〈110〉,以及{001}〈110〉和{332}〈113〉,而热处理后{112}〈110〉密度降低,同时{001}〈110〉消失。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冷轧TRIP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并计算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讨论了TRIP钢中显微组织形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及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3104铝合金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冷轧织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3104铝合金经不同温度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冷轧织构组态。结果表明: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其冷轧织构中存在强度较高的旋转立方织构v{001}〈110〉组分,此外也含有一定强度的c{112}〈111〉、B{110}〈112〉和S{123}〈634〉织构组分,明显不同于未经固溶时效直接冷轧样品的织构组态特征。可能的原因是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溶质原子和析出相粒子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它们在变形过程阻碍了位错滑移,使晶粒转动受阻,进而使不稳定取向旋转立方织构被不同程度的保留下来;此外,固溶温度越高,冷轧样品中不稳定取向旋转立方织构组分取向密度越小,时效温度对后继冷轧织构的影响也应归结为析出相粒子在变形过程中对位错滑移的阻碍,进而影响晶粒转动。  相似文献   

4.
用三维晶体取向分布函数(CODF)分析法,和透射电镜(TEM)、高温X射线衍射(HTXRD)等手段研究了冷轧Ti板材α→β→α循环相变时组织与织构取向的形成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1次α→β→α相变后,原冷轧和再结晶织构组分被强烈抑制,形成了(2110)[0111]等相变织构,经多次α→β→α相变后,组织与相变织构基本不变,而且出现部分(2115)冷轧织构组分的复原。对高温β相取向进行了测算,并结合取向变量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纯铝板材单轴拉伸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单轴拉伸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织构变化。相对于拉伸坐标系而言,稳定性较好的织构组分主要有{110}〈111〉,{112}〈111〉和{100}〈001〉,稳定性较差的织构组分主要有{110}〈110〉和{112}〈110〉。拉伸过程中晶粒的〈111〉和〈001〉方向分别为稳定和较稳定的拉伸方向,〈110〉方向为不稳定的拉伸  相似文献   

6.
郑之旺  刘庆春  李叙生 《轧钢》2010,27(3):11-15
以工业生产的Ti-IF钢热轧板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实验室冷轧、盐浴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组织、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90%,冷轧态α取向线上的取向密度不断增强,主要形成了{223}〈110〉和{114}〈110〉织构,γ取向线上的{111}〈011〉和{111}〈112〉织构亦有所增强;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从9.0级细化到10.5级,导致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η_(90°)值有所降低。试验钢退火后仍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此外,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80%,{111}〈110〉和{111}〈112〉织构有增强的趋势,且{111}〈110〉织构比{111}〈112〉织构强,r_(90°)值有所提高;当冷轧压下率进一步提高到90%时,{111}〈112〉织构明显增强,但{111}〈110〉织构变化较小,导致{111}〈112〉织构比{111}〈110〉织构强,使r_(90°)值反而有所降低,这与γ织构分布变化导致制耳分布曲线由典型的4制耳特征转变为6制耳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铝板单轴拉伸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纯铝板材单轴拉伸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单轴拉伸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织构变化。相对于拉伸坐标系而言,稳定性较好的织构组分主要有{110}〈111〉,{112}〈111〉和{100}〈001〉,稳定性较差的织构组分主要有{110}〈110〉和{112}〈110〉。拉伸过程中晶粒的〈111〉和〈001〉方向分别为稳定和较稳定的拉伸方向,〈110〉方向为不稳定的拉伸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e-30Ni合金冷轧板由马氏体到奥氏体(α-γ_r)逆相变过程中的织构变化.原始材料的组织状态为形变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经过在不同温度加热后,利用X射线衍射精确测量了马氏体及奥氏体的取向密度分布函数(OrientationDistributionFunction简称ODF).结果表明,逆相变过程中奥氏体的织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低温区,奥氏体织构逆变为原冷轧奥氏体织构,相变的进行可解释为具有强烈取向选择的剪切机制;高温区,相变的进行为定向长大机制,逆变奥氏体织构与冷轧奥氏体织构之间出现偏差,{211}〈111〉织构成分比原冷轧织构强度变弱.由ODF差得到两温度区间的相变停止温度,此温度与取向有关,并可假设为相变机制变化温度.相变停止温度越高的取向,以定向长大机制进行的相变开始得越晚.  相似文献   

9.
用三维晶体取向分布函数分析法,和透射电镜,高温X射线衍射等手段他冷轧Ti板材α-β-α循环相变时组织与织构取向的形成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1次α-β-α相变后,原冷轧和再结晶织构组分被强烈2抑制,形成了(2110)「0111」等相变织构经多次α-β-α相变后,组织与相变织构基本不变,而且出现部分(2115)冷轧织构组分的复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法研究了预先热处理对6111铝合金的冷轧和再结晶织构组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热处理因改变基体的成分和第二相的析出状态而显著影响6111铝合金的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热轧板不经预处理而直接冷轧,其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绕法向旋转了15°的立方取向(Cube ND15)和{011}〈111〉取向构成;冷轧前进行过时效处理,其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绕法向旋转了20°的立方取向(Cube ND20)和{011}〈122〉取向构成;冷轧前进行固溶处理会显著提高冷轧织构中Brass和Goss组分的取向密度,再结晶织构明显弱化,而且Cube ND20组分绕法方向(ND)产生很大的漫散,接近于{001}〈UVW〉纤维织构。  相似文献   

11.
冷轧6111铝合金板材固溶处理后的再结晶织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法研究了冷轧6111铝合金板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冷轧6111铝合金薄板的再结晶织构主要由两种织构组分构成,一种是绕板法向旋转约15°的立方织构组分Cube ND15,另一种是{110}〈111〉织构组分;该两种再结晶织构组分与主要形变织构组分均具有〈111〉型取向关系,其中Cube ND15组分与形变织构中的S组分间具有近似的40°〈111〉取向关系,{110}〈111〉组分与形变织构中的Copper组分间具有33°〈111〉取向关系;在退火保温过程中,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首先达到最大值,然后略有降低,经一定时间后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了50W600电工钢不同退火工艺退火织构的演变及织构对电磁性能的影响,利用织构数据计算了无取向硅钢的磁晶各向异性能.研究表明,较高的退火温度或较长的保温时间,再结晶织构α线的取向密度下降,{100}〈011〉和{211}〈011〉取向密度急剧降低,γ线{111}〈112〉密度显著增加,晶粒取向绝大多数聚集在γ线{111}〈112〉取向附近;低温退火有助于提高无取向硅钢有利织构{100}〈UVW〉的占有率.磁晶各向异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也存在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MGH754合金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大热挤压状态具有细小的等轴晶组织,织构微弱,有利于进行殂变加工;二次再结晶后,组织为粗大的柱状晶,且出现强烈的织构;随着退火时间延长,「110」〈001》和「100」〈001〉织构含量明显增加,而「110」〈111〉,「110」〈113〉和「112」〈111〉等织构的含量减少,合金棒材的纵向主要为〈001〉取向。  相似文献   

14.
低碳钢板冷轧退火组织和织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和传统热连轧工艺条件下的低碳钢板作为冷轧基料,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工艺进行了冷轧和退火。通过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织构分析,比较了两种工艺下低碳钢板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的规律。结果表明:两种试样冷轧后α取向线上显著增加的织构有较大的区别,CSP工艺下是{001}〈110〉,而传统工艺下是{112}〈110〉;在同样的冷轧及退火工艺条件下,CSP条件下的钢板在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需要的温度更高,时间更长;对于CSP钢板,退火对γ取向线的影响要大于冷轧对其的影响,而对于传统热连轧钢板,冷轧和退火过程对γ取向线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SiCp增强铝基复合板材力学性能与晶粒取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礼清  吕毓雄  毕敬 《金属学报》1998,34(11):1183-1187
研究了粉末冶金法制备的SiCp增强铝基复合板材在热轧和冷思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及板材中的晶粒取向分布,结果表明,热轧板材抗拉强度及塑性明显高于冷轧态,屈服强度则氏于冷轧态。冷轧板织构主要包含微弱的剪切织构{001}〈110〉和两个常的面心立方金属织构组分{110}〈112〉及{3314}〈773〉;而热轧板织构近乎无规分析,晶粒取向的择优对复合板材的屈服强度有一定影响,与抗拉强度无关。冷轧板抗拉强度的  相似文献   

16.
用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对造成IF钢板与SPCE钢板r差异的织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由于铁素体中间隙原子存在状态不同经冷轧后冷轧织构不同,进而经退火后退火织构不同,IF钢的退火织构以{111}<110>、{111}<112>织构为主,SPCE钢的退火织构以{001}<110>织构为主。{111}取向晶粒的r大于{001}取向晶粒的r值,因而超深冲IF钢有比深冲SPCE钢板高的r值。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冷轧压下率IF钢进行模拟连续退火试验,研究在冷轧-退火过程中冷轧压下率对微结构和织构演变及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后原始晶粒拉长变形,样品具有强α取向线织构和γ取向线织构,α取向线织构的极密度最大值随压下率(65%、72%、80%)的增加从7.7逐渐增加至13.1。模拟连续退火后发生完全再结晶,在65%、72%、80%冷轧压下率下分别生成15.6、18.8和17.6 μm的均匀等轴晶。模拟连续退火后,α取向线织构被消除,γ取向线织构变化不大,极密度最大值转移到γ取向线,且随着压下率的增加从7.8略微增大到8.6。不同压下率样品模拟连续退火后,深冲性能良好,随着压下率的增加,r-从1.77 逐渐增大至2.17,Δr从0.54降低至0.02,n-从0.284减小到0.272。  相似文献   

18.
孙丽娟  刘维鹏 《金属学报》1996,32(9):913-920
研究了Fe-30Ni合金冷轧板由马氏体到奥氏体(α-γr)逆相变过程中的织构变化。原始材料的组织状态为形变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经过在不同温度加热后,利用X射线衍射精确测量了马氏体及奥氏体的取向密度分布函数(ODF)。结果表明,逆相变过程中奥氏体的织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低温区,奥氏体织构逆变为原冷轧奥氏体织构,相变的进行可解释为具有强烈取向选择的剪切机制;高温区,相变的进行为定向长大机  相似文献   

19.
贺佳  刘嘉斌  孟亮 《金属学报》2007,43(6):643-647
冷拉拔制备了Cu-12%Ag(质量分数)合金线材,研究了Cu-12%Ag合金在不同变形程度下Cu,Ag两相的形变织构.铸态组织演变成纤维组织过程中,两相中优先形成〈111〉织构,此外Cu相中还可形成〈100〉和〈211〉织构.织构强度随变形程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一定变形程度下达到最大值.变形程度再继续升高时,两相中的〈111〉织构强度下降,而Cu相的〈100〉和〈211〉织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应变前期,引起织构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位错滑移造成的晶体取向改变.当应变超过一定程度后,界面切变导致晶体取向改变也成为引起织构分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德芬  胡卓超  王福  左良 《轻金属》2004,27(1):53-57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 (ODF)研究和分析了冷轧 3 0 0 4铝合金的形变织构和不同工艺退火后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 :3 0 0 4铝合金 70 %~ 95 %冷轧形变范围内 ,形变织构均由C{112 }〈111〉、B{110 }〈112〉、S{12 3 }〈63 4〉织构组分组成 ,其中B{110 }〈112〉、S{12 3 }〈63 4〉织构组分强度变化不大 ,C{112 }〈111〉织构组分强度随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形变量增加到 90 %~ 95 %以后 ,其取向密度基本稳定在 7级。冷轧形变量对 3 0 0 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有明显影响 ,形变量在 80 %~ 90 %范围时 ,再结晶织构均由强的立方织构和弱的冷轧织构组成 ;70 %形变时 ,再结晶织构中立方织构{0 0 1}<10 0 >、R/S{12 4}<2 11>织构、S{12 3 }〈63 4〉织构和C{112 }〈111〉织构组分强度均较弱 ;95 %形变时 ,再结晶织构则由强的冷轧织构和较弱的立方织构组成。预回复 (相当于慢速加热 )具有增强立方织构的作用 ;快速加热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