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底部加直管旋风分离器的性能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常规旋风分离器中的“灰斗返混”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在旋风分离器底部增设一直管,使含尘气流进入其中进一步分离。本文应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对常规旋风分离器和加直管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常规旋风分离器锥体底部的下行流量。结果表明:常规旋风分离器锥体底部的气流旋转还很激烈,其下行流量并不为零,而加直管旋风分离器使尾涡停留在直管中,增加了粉尘的分离空间。有利于粉尘的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2.
张爱琴 《工业加热》2021,50(5):27-32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差异分离器并联后的流场,研究了分离器排列形式对并联结构分离器流场和公共灰斗的窜流返混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右旋交替排列形式会引起并联旋风分离器内三维速度及压降的增大,同时可以抑制气流在公共灰斗内形成旋转流动,改善灰斗内的窜流返混现象.  相似文献   

3.
9号炉低温省煤器弯头,含灰气流将防护帘板局部磨穿,烟气穿过孔洞磨损在防护帘板内的弯头发生爆漏。防护帘板因安装不正和运行中的热变形产生局部凸起,受含灰气流剧烈磨损穿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几何因素对U Beam分离器的影响。研究发现 :影响迷宫分离器效率的因素 ,除了颗粒性质、操作条件外 ,几何因素也有着重要影响 ;灰斗结构对分离效率影响巨大 ,设计零压力区或负压区的灰斗对消除前排挡条对后排档条的影响、提高分离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挡条后面开卸压口的做法没有达到安全卸压和提高分离效率的作用 ,只能造成气流短路而加重分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灰循环倍率,不仅影响燃尽而且影响传热。它与飞灰份额、底灰份额的定义一样,都应以入炉灰量(含石灰石带入灰量)为基准。否则,无法计算烟气焓和烟气中飞欢浓度。必须指出,灰循环倍率不是人为选取的,它取决于分离器效率和飞灰份额。  相似文献   

6.
锅炉防磨涂料的导热性能测试哈尔滨理工大学吕薇华东工业大学孙家庆,徐开义哈尔滨理工大学刘伟军,刘兴家1前言在电站燃煤锅炉中,燃烧产物形成食灰的气固双相流,当含灰的气流以一定速度流过对流受热面时,将发生对流受热面的灰冲刷磨损。当燃煤中含灰量较高时,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冲击式槽形管惯性分离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新型冲击式槽形管惯性分离器,它具有高效率、低阻力等优点。文中对分离器的形状、节距和颗粒度、浓度、气流速度等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排尘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系中对常规旋风分离器和两个不同直管长度旋风分离器内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时气相场采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应用随机轨道模型模拟湍流流场中颗粒的运动轨迹,并考虑气固两相之间的双向耦合.给出了不同排尘结构旋风分离器的速度、湍动能分布.对不同排尘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底部加延长的直管可以使灰斗中气流的速度和湍动能得到较大衰减,能有效防止已分离颗粒的二次扬尘.直管内仍具有一定的分离能力,分级效率实验表明,加直管后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有一定的提高.对于给定的旋风分离器,直管长度应有一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数值研究扩散式旋风分离器流场与颗粒分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前言长期以来气固分离工程中大量使用旋风分离器。传统旋风分离器下部的锥体段都是上大下小布置,因为锥体部分使主气流易于转变成上升流,同时便于粉尘从下部排出,对分离效率有一定提高[1]。各种传统旋风分离器的实验和数值方法研究,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结果。扩散式旋风分离器,  相似文献   

10.
内旋流阻力损失占旋风分离器总阻力损失的50%以上,无内旋流旋风分离器由于消除了内旋流,因而降低了阻力损失。在这种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入口加十字架,可以减小净化气流的旋转速度,从而使阻力损失降低1/3。本文从实验角度进行了该种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入门加十字架的阻力特性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分离器的形式决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布置,它的性能直接影响锅炉的性能。在相似的燃料及其成灰特性、流化条件下,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可以通过飞灰和循环灰的粒径分布体现出来。对各种分离循环床锅炉飞灰和循环灰粒径的比较结果表明,人口带有加速段的冷方型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与相同当量直径的圆形旋风筒相同。  相似文献   

12.
以某35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中心筒脱落前后旋风分离器内气体流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中心筒脱落前后旋风分离器内的气流结构没有改变,都包括外旋流和内旋流。中心筒脱落后,外圆筒上部的纵向环流和短路流消失,部分气流直接从中心筒流出;气流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分布方式相似,但局部速度分布和大小有差异;压力分布相似,进出口压差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永安火电厂#5、6锅炉其型号为WGZ—410/100—7,配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粗粉分离器为WG—CF4300型,径向导叶调节,直径4300mm,1994年6月,由永安火电厂和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永安市环保局环保监测站共同对制粉系统进行了运行试验,详见表1,试验发现;粗粉分离器的气流限力大,分离器的综合分离效率低,排粉风机在全开状态下运行,没有调节余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永安火电厂在1995年#5锅炉大修期间,对#9制粉系统的粗粉分离器进行更改试验,改径向导叶调节的粗粉分离器为轴向型φ4300粗粉分离器。改造后电厂与生产厂家一起,在1995年8月进行了#9制粉系统的粗粉分离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轴向型φ4300粗粉分离器在永安火电厂的应用,使粗粉分离器的气流阻力有较大下降,综合分离效率上升,排粉风机开  相似文献   

14.
蕊管的阻力损失占旋风分离器阻力损失很大部分。在蕊管圆周面上开设径向小孔,使气流径向导入蕊管避免了强制涡带来的无效损失,可使旋风分离器的阻力损失降低1/3多。本文研究了蕊管径向开孔时旋风分器离的阻力特性。  相似文献   

15.
旋风分离器平衡尘粒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旋风分离器中平衡尘粒的确定仅考虑涡汇两维气流作用,未注意轴向气流作用的影响。该文分析涡、汇、升降流三维气流场及其气流对尘粒的作用,认为平衡上杜分布在轴向速度为零的锥形空间面上。由实验和理论分析可知:距芯管进口截面越远,平衡粒径就越小。文中给出了平衡尘粒径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两种旋风分离器为例,计算了平衡生粒的分布。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16.
旋风分离器平衡尘粒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旋风分离器中平衡尘粒的确定仅考虑涡汇两维气流作用,未注意轴向气流作用的影响。该文分析涡、汇、升降流三维气流流场及其气流对尘粒的作用,认为平衡尘粉分布在轴向速度为零的维形空间面上。  相似文献   

17.
《内燃机》2017,(6)
CFD分析方法可以直观了解产品流体复杂的流动现象,能够快速的指导产品的优化,在现代内燃机零部件设计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根据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的实际需求,运用CFD多相流分析方法,模拟某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性能。由于其捕获率相对较低,对高负荷区域油气分离器增加粗分离结构,提升油气分离器的性能。分别计算油滴直径为1μm、3μm、5μm、7μm和9μm的捕获率和窜气流场分布,增加粗分离器后油气分离器对直径为1μm油滴的捕获率从42%提升到60.5%,整体压力损失仅为76 Pa。结合台架实验结果,验证优化后的分离器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旋风分离器内压力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琴  张吉光  杜付昌 《节能》2006,25(3):20-23
根据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特点和气流流动特点,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分为入口损失、边壁摩擦损失、旋转动能损失以及出口损失四部分。本文以旋风分离器切向速度模型为基础,给出了各部分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旋风分离器模型,将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的压力损失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现今理论和试验的研究已能足够正确地确定出单排管子和管束中第二排管子在含灰气流中的磨损。通常认为,最大的磨损是在错列管束的第二排管子。然而运行经验表明,锅炉的故障也常由管束纵深部位的管子磨损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灰循环倍率与燃烧产物热平衡方程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洋  朱国桢 《锅炉技术》2002,33(5):9-15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炉膛、分离器和回料器组成的灰循环系统中 ,存在大量的循环灰量。它是载热体 ,从炉膛吸入或放出热量。虽然循环灰温降不大 ,然而循环灰量却极大 ,严重影响燃烧产物的热平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时 ,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