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规划设计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距市中心仅5km,东临青羊大道,摸底河从基地穿过。规划方案以横贯用地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将园区划分为4个象限,实现用地由静到动地向都市界面过渡。园区主要建筑包括摸底河以南的遗址发掘遗迹馆、园区游客服务中心;摸底河以北的金  相似文献   

2.
位于成都市西面的"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它与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共同构成了古蜀国的文明起源。"金沙元年"食府就坐落在遗址公园的西南角上,从这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具有特殊性,为了保护地下遗址,往往大量回填土方,一般不设计人工水体。但这种建设方式造成排水困难,对地处降雨量大的金沙考古遗址而言,问题尤为严重,加重了遗址保护压力。为此,将古代及现代城市雨洪处理理念应用于金沙遗址公园绿地改造,通过排蓄一体的思路,提高绿地渗水率,形成自然河道和沟渠等构成的自然排水系统。具体技术措施包括:调整场地竖向规划,整合排水沟,增加蓄水、截留设施,实现雨水排蓄功能一体化;局部换填土与埋设盲沟相结合,提高土地渗水率;自然河道、排水沟渠沿岸配置莎草、鸢尾、巴茅、芦苇等亲水植物,营造生态水景;雨水沟栽植混合草,形成植草沟,降低径流系数。工程实施结果显示:"高挖低填"方式平衡了场地土方,优化了雨水沟坡度,消除了场地积水,减少了植物涝害死亡;排蓄一体让场地因水成景,蓄水用于绿地浇灌,降低了养护成本;植物配置减少了雨水对河道、沟渠的冲刷力,有利于岸线保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世界文化遗产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为例,文章探讨了整体保护文物新方法、新手段,并倡议以此项目为参照,高标准选择城市区复旧古建项目,使之成为城市文化渊源的载体,成为城市景观和旅游的网架支柱,成为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美丽场所,使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紧紧围绕"科学保护地震遗址,充分发挥场馆功能,努力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抓手,以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基础,全力抓好遗址保护、场馆开放接待、运行管理等工作,确保地震遗址安全,充分发挥地震遗址、场馆社会教育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葛川  田明中  李慧  冯欢 《规划师》2013,29(5):63-70
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保护规划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保护为前提,以环境为底线,正确处理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以及遗址保护、科研与展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科学界定保护区划,合理进行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以及构建遗址展示与利用体系等措施,进一步落实对庙底沟遗址的保护,推动遗址保护工作更趋于理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自然生态理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吉林省二龙湖燕国古城遗址进行保护设计,分析历史遗址在生态化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证了自然生态理论在历史遗址保护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历史遗址保护设计方法,以及结合自然生态的历史遗址保护策略,以求为边疆地区历史遗址生态化保护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统筹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进行遗址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早商府城遗址概况、分析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的破坏因素、并对府城遗址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剖析府城遗址保护面临的矛盾,最后从区域整合协调、分区分级保护、保护性利用和管理保障机制完善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的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以期对如何在城乡统筹中府城遗址的保护进行积极的探讨,寻找遗址可持续发展与城乡统筹协调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0.
樊海强  袁寒 《规划师》2008,24(2):19-22
传统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存在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保护与利用的不可互动性.为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采取以"遗址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文化产业园区"为特征的保护与利用新模式.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对这一模式的空间组织、发展策略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