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电子技术》2017,(10):172-174
为了优化居民用电侧管理和电力系统总的发电容量,构建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的居民用电侧自动需求响应系统。该方法以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为依托,依靠智能电网调度支持平台构建需求响应系统框架,采用价格需求响应方式和激励需求响应方式,实现尖峰电价、尖峰折扣、分时电价、实时电价的控制和市场激励、计划激励。其应用分布式在线学习算法能在用户满意度较低的条件下,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用电效益。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的居民用电侧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可较好地优化发电容量并满足居民用电侧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和考验,电网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和电网体系,并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提供优质的节能服务;在此从建设特点、体系架构、业务流程等多方面介绍一种面向节能服务的智能化需求侧能效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为电网企业多维度评估客户提供了一种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和工具,还能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和电网复杂性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能效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节能降损的综合技术分析及管理体系,利用电力信息化技术改善电能质量、减小配电网损耗;研究大用户能源监测与评估分析,大用户供电系统无功和谐波同时动态补偿的节能技术.通过配网节能降损应用技术研究,为线损计算分析,理论线损计算,有序用电,需求侧节能诊断及评估技术提供相应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实施的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提出综合效益评价法,从电网运行经济性的提高、对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提高、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能力以及对调度灵敏性的提高四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对需求侧响应实施后的智能电网做出全方位、客观的评价,更好的适应电力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网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通过分析当前电网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大数据技术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监测预警几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技术在电网智能节能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是电网智能节能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及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服务集成平台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需求侧复杂环境下的电信息采集与控制数据交互问题,以及基于分布式计算通信需求问题,提出了基于ZeroMQ(Zero Message Queue,零消息队列)消息中间件的分布式通信架构,并设计了能够传输需求侧数据采集与需求响应及其它复杂消息的通用消息格式。ZeroMQ的优秀性能使得该通信架构可有效支撑分布式计算平台在异构系统间快速交换数据,缩短了智能电网高级应用分析的数据交互与计算时间,增加了系统的容错性。利用佛山市需求侧服务集成平台的实际工程环境进行了部署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该通信架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兴通讯技术》2019,(6):29-33
能源互联网将是产业互联网的最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当前,在能源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的全环节中,5G给能源互联网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下,能源行业不仅更加清洁、绿色,而且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通过5G技术持续增强电网产业和关联企业活力,可有效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促进智慧能源系统和电力领域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极大拓宽电网生态圈内各方的发展空间,并有望带来下一波智能电网功能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电子设计应用》2009,(8):23-25
找到减少能源使用的方法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工程挑战之一,高能效的半导体设计也成为电子工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师需要设计出更节能的绿色芯片,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与电力用户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能力、建立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的技术基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为"SG186工程"营销业务提供电力用户实时的用电信息数据,有利于推进公司营销管控标准化建设和公司信息化建设,也为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全面预付费的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符合国际电网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唐敏 《通讯世界》2013,(15):55-57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的世界能源变革已经拉开序幕。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充分认识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分析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能源供应的新形势和用电服务的新需求,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在我国电力系统的链条中,在配电、用电以及电力公司与终端用户的合作等环节上,和发电和输电环节相比相对薄弱,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应特别关注配用电以及与终端用户的合作等环节,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搭建合理的电网构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的世界能源变革已经拉开序幕。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充分认识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分析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能源供应的新形势和用电服务的新需求,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在我国电力系统的链条中,在配电、用电以及电力公司与终端用户的合作等环节上,和发电和输电环节相比相对薄弱,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应特别关注配用电以及与终端用户的合作等环节,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搭建合理的电网构架。  相似文献   

12.
环保型应用对实时控制MCU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执行精确、高效型功率转换所必需的复杂算法,而这正是高效电机控制、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基本要素。但是,要想将效率提升至可实现大幅节能的新水平,此类应用还必须能够建立连接,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通信电源领域,节能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从途径上说,多从"节流"入手,通过提高站点设备与电源的效率,使得站点的PUE向"1"逼近。如果突破传统的单一电网供电思路,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电网输入的模式,站点PUE可以进一步优化甚至比1更低。"开源"为站点节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准确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利用物联网,建立城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能效监测管理,实现对能耗的实施监测,为能效利用与监管提供有效的信息采集与政府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过有 《通讯世界》2016,(16):20-2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的节能研究又有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提出采用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利用“物联网”组建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电气节能,并对该系统所属的环境监测子系统、中央空调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新风控制子系统、远程抄表子系统、家庭能源管理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节能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建设智能电网,具有巨大的经济、节能减排和社会效益。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能够提高电网资产利用效率,提升电网输送能力,降低输电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减少停电损失。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电子技术》2019,(2):103-106
清洁能源联合供电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针对现有清洁能源联合供电系统设计中未重点考虑对蓄电池的管理,导致供电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清洁能源联合供电系统。利用DC/DC变换器,完成对清洁能源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利用DC/AC变换器,通过直流母线为蓄电池提供能量;利用蓄电池控制器,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控制;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对供电系统的蓄电池充电子程序及放电子程序进行分析,联合完成对面向智能电网的清洁能源联合供电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供电效率可高达89%,蓄电池故障率远低于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供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目前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将针对移动通信基站能耗情况展开重点研究,通过制定节能方案的方式,降低移动通信基站的能源损耗量,同时提升基站的整体运行效率,减少基站的断站概率,最终达到提高移动通信基站运行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雁菲 《电子技术》2022,(4):172-173
阐述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发展中的问题,对策措施,与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融合应用。分布式能源项目只有与公共电网并网运行,才能提升其经济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应用对实时控制MCU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执行精确、高效型功率转换所必需的复杂算法,而这正是高效电机控制、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基本要素。但是,要想将效率提升至可实现大幅节能的新水平,此类应用还必须能够建立连接,以实现对远程数据的共享、诊断、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