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氨酯/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聚氨酯/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制备方法、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及热失重)、阻燃性(氧指数、释热速率、火灾性能指数与质量损失速率)及的蒙脱土改性材料与常规阻燃剂(磷酸酯(盐))的阻燃协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平华  徐国永 《塑料工业》2003,31(6):13-14,47
利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凹凸棒土分散在水中,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凹凸棒土纳米棒品进行表面处理将经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聚丙烯复合制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品行为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波有利于凹凸棒土的分散;凹凸棒土质量分数较低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PP)/木粉/纳米凹凸棒土(AT)木塑复合材料(WPC.研究了AT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逐渐增加、冲击强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加后减小,AT用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硬度最大;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不断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凹凸棒土(AT)质量分数分别为1%、3%、5%、10%的环氧树脂(EP)/A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伸测试、SEM、DMA、TGA等测试方法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T在EP基体中基本达到均匀分散,与纯EP树脂相比,不同AT用量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表现出较好的韧性。此外,加入AT后,EP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热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凹凸棒土(AT)/丁腈橡胶(NBR)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AT用量、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AT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机械剪切力的作用下,AT分离并分散在NBR中,形成纳米复合材料。随着AT用量的增加,AT/NBR的t10和t90缩短,硫化速度提高,硬度、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小或不变;当AT用量为40份时,综合性能最好。偶联剂用量相同时,Si69改性效果最好,制得的AT/NBR综合力学性能与白炭黑、炭黑填充NBR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6.
PP/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凹凸棒土在甲苯中进行分散,然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凹凸棒土纳米棒晶进行表面处理,将经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聚丙烯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凹凸棒土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最大值;而冲击强度在凹凸棒土含量为2%时出现峰值。凹凸棒土的加入并没有改变聚丙烯的晶型,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酚醛树脂/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凹凸棒土(AT)经过提纯,在超声作用下分散在酚醛树脂(PF)溶液中,浇铸固化得到PF/AT纳米复合材料。用SEM、TEM、TGA、DMA等测试手段对所得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T的加入使酚醛树脂的韧性及耐热性有明显的提高,当AT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5.86MPa,且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由9.02kJ/m2提高到10.80kJ/m2。DMA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较纯PF有显著提高,且当AT质量分数为2%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0℃,比纯PF的高93℃。TGA表明: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较纯PF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对甲苯磺酸(TSA)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TSA-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苯胺包覆率、聚合时间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PS):m(An):m(ATP):m(TSA)=2.45:1:3.33:7.93,聚合温度为20℃,聚合时间为4h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可达7Q·cm。并通过TG-DTA、XRD、FTIR对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尼龙6/凹凸棒土纳米级复合材料的合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凹凸棒土进行纯化和活化后,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纳米级尼龙6/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的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尼龙6高,但制得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0.
以凹凸棒土(AT)和丁苯胶乳(SBR)为原料,通过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氯化钠、乙醇等絮凝,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对凹凸棒土和丁苯胶乳混合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添加剂类型、用量对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混合液最佳絮凝条件。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混合液絮凝效果最好,同时凹凸棒土经硅烷偶联剂KH590改性后有利于提高凹凸棒土在丁苯胶乳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复合材料中的结合橡胶量,从而提高凹凸棒土/丁苯胶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升温红外分析和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纳米凹凸棒土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体系的氢键作用,探讨了复合体系中氢键的温度依赖性,求出了复合体系的氢键化程度、氢键解离能和解离熵。结果表明,纳米凹凸棒土改性TPU后,TPU中原本没形成氢键的自由羰基与纳米凹凸棒土表面富集的硅羟基形成了氢键,并且一定范围内羰基的氢键化程度、氢键解离能随着纳米凹凸棒土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复合体系氢键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聚氨酯的最新研究进展状况。介绍了层状硅酸盐的结构、聚氨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其微观结构,并对聚氨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弹性体、涂料、泡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合成了UV固化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同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插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DS).在乳化水性聚氨酯的同时滴加LDH-DS水分散液,制备绿色环保的水性聚氨酯/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乳液,随后在UV辐照下制备纳米复合乳液涂膜.通过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分析证明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的插层改性结构,并发现随着LDH-DS填充量的增大,涂膜的硬度及拉伸强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PVA)和经过不同时间冷冻处理的凹凸棒黏土(APT)为原料,采用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了PVA/APT纳米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XRD和SEM对纳米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冷冻处理APT相比,经冷冻处理后APT的棒晶可以更好的分散在PVA基体中,纳米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冷冻处理16 h APT制备的纳米复合膜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和耐水性分别提高了17.4%、25.4%和19.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助磨剂对球磨凹土在聚氨酯革中填充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助磨剂球磨所得凹土因二次团聚现象严重而不宜作为聚氨酯革的填充剂,有助磨剂协助球磨所得的凹土可以作为聚氨酯革的填充剂,其表观和力学性能均达到要求,并且经1%硬脂酸助磨1h所得凹土填充PU革(填充量10%)的拉伸负荷经向为149.8 N,纬向为151.4 N,撕裂负荷经向为35.7 N,纬向为53.3 N,断裂伸长率经向为331.9%,纬向为118.3%;微观形貌分析表明,经硬脂酸助磨的凹土能充分分散于聚氨酯中,与聚氨酯树脂有效容合,提高了填充聚氨酯革的表观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凹凸棒土(AT)/聚氨酯(PU)共混纤维。通过红外测试表明:AT与PU的硬段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了PU链段之间的氢键作用。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AT可视作为物理交联点,限制了PU分子链的运动。相对于纯PU纤维,纳米AT/PU共混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热稳定性能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7.
Polyurethane is a versatile engineering material, which is usually synthesized by polyaddition of polyol, isocyanate, and chain extender. Graphene is a monolayer of carbon atoms packed into honeycomb structure with fascinating thermal,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mong the rapidly expanding families of nanocomposite, polyurethane/graphene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This article reviews essential aspects of graphene-reinforced 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 Various strategies for fabricating polyurethane/graphene nanocomposite have been converse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polyurethane/graphene nanocomposite (as shape memory, adsorben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gas barrier materials), associated challenges, and future potential have been reviewed.  相似文献   

18.
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主要前驱体,通过改变溶胶-凝胶工艺参数制得了结构和形态各异的丙烯酸酯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涂层,利用TEM、SAXS等手段表征涂层的结构与形态,由洗刷前后涂层的失光率来表征耐刮伤性,详细探讨了纳米复合涂层耐刮伤性与SiO2相特征、有机无机相作用力及SiO2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中引入纳米SiO2相后,耐刮伤性明显提高。有机相与SiO2相之间的作用力是影响涂层耐刮伤性的最重要因素,作用力越强,耐刮伤性越好。网络状纳米SiO2与颗粒状纳米SiO2相比,更有利于耐刮伤性的提高,且网络状纳米SiO2质量分数越大,耐刮伤性越佳,但SiO2相的致密度和尺寸对耐刮伤性影响较小。对于颗粒状胶体SiO2,在15~160 nm范围内,粒径对耐刮伤性没有明显影响;随着胶体SiO2粒子的质量分数增加,耐刮伤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