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Cu/ZnO/Al2O3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一氧化碳(CO)选择性较高的问题,提出有效降低CO选择性的方法。将该催化剂分散到SiO2载体上,调控催化剂中CuO晶粒在SiO2上的分散度。结合高倍透射电镜(HRTEM)、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镜(HADDF-S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表面元素化学状态及铜的分散度等,并评价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只改变铜在SiO2上的分散度,就能显著调控CO2加氢的选择性。提高铜晶粒分散度能有效抑制CO的生成,将甲醇和二甲醚的选择性从43.4%提高至71.4%。  相似文献   

2.
利用稻谷壳提供唯一硅源并作为硬模板制备了多孔型层状硅酸盐材料,通过原位还原技术还原层状硅酸盐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制得过渡金属基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反应。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热重分析(TGA)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对稻谷壳模板和所制备的层状硅酸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稻谷壳提供唯一硅源,在水热条件下与单一或混合过渡金属离子成功制得了层状过渡金属硅酸盐材料,制得的层状硅酸盐材料保留了稻谷壳的多层次空间结构。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验证了稻谷壳中的微量碱性金属(K和Ca)能够自掺杂硅酸盐材料,促进其对CO2的吸附。此外,所制备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均能有效催化CO2加氢反应,其中层状硅酸镍的催化活性最高。采用原位红外表征技术探究了层状硅酸镍催化CO2加氢的中间物种信息。结果表明,甲酸盐中间体(HCOO*)是生成CO和CH4产物的关键物种。  相似文献   

3.
CO加氢合成低碳醇用CuCo/SiO2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远  储伟  周俊 《工业催化》2008,16(10):105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CuCo/SiO2双金属催化剂,以CO加氢合成低碳醇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并采用X射线(XRD)、热重分析(TG)和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33~563) K,随反应温度升高,CO 转化率从14.9%增加到40.4%,醇类的时空收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 553 K取得最优值;升高反应压力能显著提高醇类的选择性;(1 200 ~4 800) h-1,随空速增加,CO 加氢活性降低,醇类产物的选择性显著增加, 使时空收率提高。〖JP2〗XRD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uO、Co3O4和CuCo尖晶石物相,反应后则为Cu0和Co2+。TG和TPR结果表明,前驱体的适宜焙烧温度为623 K,催化剂的原位还原温度为593 K。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持续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对可再生氢能源研究的深入,CO2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了缓解这类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诸多 CO2加氢产物中,由于高级醇(C2+OH)可以广泛用作燃料添加剂、反应溶剂、增塑剂和多种精细化学品的基础原料,CO2加氢合成 C2+OH 吸引了研究者的大量关注。然而,CO2的高效活化与涉及 C—C 键生成的 CO2转化反应的选择性控制一直是催化领域的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仍然是 CO2加氢制 C2+OH 过程开发的关键。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 CO2直接加氢制高级醇的研究进展,包括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及其可能的反应路径,讨论了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构效关系,有望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CO2加氢制甲醇既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问题,也能促进CO2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对Cu-Zn-Al水滑石(CZA-LDH)开展改性研究,以Cu(NO3)2·3H2O、Zn(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以NaOH和Na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ZA-LDH,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三乙醇胺(TEA),焙烧后得到4组催化剂。XRD、FT-IR、N2吸附-脱附、SEM表征结果及催化性能测试数据表明,引入TEA的CZA-LDH焙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ZA-LDO-TEA)表现出最优的性能。这是因为TEA 能够破坏表面晶体结构,促进催化剂中CuO组分的还原,提高了 CO2的化学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CO2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助剂B对含硅NiMo/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助剂B对含硅NiMo/Al2O3催化剂孔结构及表面酸性的影响,制备出一种孔容和比表面积大、孔分布集中、金属分布均匀和酸性适宜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分析结果表明,B的加入可以改善含硅氧化铝载体及催化剂的孔结构及表面酸性,有利于C—N键的断裂,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性能。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适量B助剂改性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具有高的加氢脱氮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CO2合成烃,采用SiO2作Fe基催化剂强度增强剂,利用Al、K和Ca促进催化剂的CO2加氢反应性能。Al可以增加Fe基催化剂的强酸性位,提高C5+烃选择性,K能增加Fe基催化剂表面碱性,增强CO2吸附和加氢反应,Ca助剂可以提高Fe基催化剂碱性,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Si催化剂母体,利用浸渍法添加Al、K和Ca助剂,考察Al、K和Ca助剂对FeSi 催化剂的CO2加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3种助剂被单独添加时,均引起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和CO2转化率降低,Ca助剂具有扩孔作用;同时添加3种助剂时,每种助剂的含量变化均引起催化剂性能改变,Al、K和Ca助剂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7%、5%和0.25%时,催化剂合成烃的性能较佳,通过配合调整Al和K的添加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CO2加氢性能。在提高烃收率方面,Ca的促进作用优于K。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O、CaO改性CuO-ZnO-Al2O3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脱附、TG-DTG、H2-TPR、CO2-TPD等表征手段,探讨助剂MgO、CaO添加对催化剂前体物相组成及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CO2加氢制备甲醇反应中MgO、CaO改性CuO-ZnO-Al2O3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CaO改性催化剂前体中形成的锌孔雀石相(Cu,Zn)2CO3(OH)2、绿铜锌矿相(Zn,Cu)5(CO3)2(OH)6,促进了催化剂中Cu-Zn协同活性位数量增加,同时助剂CaO的添加降低了催化剂中CuO和ZnO的晶粒度,增大了催化剂比表面积,改善了铜组分的表面分散度,有利于催化剂活性提高;MgO改性催化剂前体生成了绿铜锌矿相(Zn,Cu)5(CO3)2(OH)6,但没有锌孔雀石相(Cu,Zn)2CO3(OH)2生成,焙烧后催化剂中Cu-Zn协同作用较弱,此外MgO改性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催化反应活性降低。MgO、CaO作为碱性助剂,调变了催化剂表面的碱强度和碱中心浓度,CaO改性催化剂的表面碱强度大于MgO改性催化剂,与CaO、MgO的碱性强度顺序一致,即CaO>MgO。  相似文献   

9.
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CO2加氢合成甲醇是CO2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环保、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高效催化剂的研制是实现该过程工业化的关键。本文从催化剂组成、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等方面对CO2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催化剂中活性中心的状态,归纳了载体和助剂的作用,比较了制备方法的优劣,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反应机理的深入探讨和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革新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雅琴  吕永康  王芳 《现代化工》2011,(7):56-58,60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Co/BaTiO3催化剂中引入助剂MgO,考察了其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o/BaTiO3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MgO使钴催化剂中的活性Co2O3组分增多,还原性和分散性能较好;在n(CO2)∶n(CH4)为1∶1、气相空速(GHSV)为12 000 h-1、反应温度为700℃的条件下,催化剂Co-MgO/BaTiO3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且反应初期甲烷转化率可达到94.87%,CO选择性可达85.21%,H2收率可达74.08%。  相似文献   

11.
CO2甲烷化反应因其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清洁能源(CH4)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CO2甲烷化反应的机理与热力学研究进展,分析了CO2甲烷化催化剂活性中心、粒子尺寸和载体效应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高熵合金、溶出型金属等新型催化剂在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应用,总结了影响Ni基CO2甲烷化催化剂反应稳定性的2个主要因素(粒子烧结和硫中毒)以及提高Ni基催化剂抗烧结和抗硫中毒的举措(利用限域效应、添加CeO2等),从而为新型CO2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CO2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助剂对加氢催化剂Ni/SiO_2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含不同助剂的m 二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催化剂Ni/SiO2,利用BET、XRD、TPR和活性评价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NiO/SiO2催化剂中引入La2O3、K2O及Li2O助剂后提高了催化剂中镍物种的分散度及还原能力,改善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其中以La2O3和K2O双助剂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含量 NiO 和 Fe2O3活性组分、不同含量 MgO、La2O3助剂系列催化剂进行等体积浸渍,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中进行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活性组分配比为 8 % Ni-2 % Fe 时,CO 转化率达 90.07 %,CH4选择性为 97.34 %;当 MgO 添加量为 2wt%时,CO 转化率在反应温度 530 ℃时达到最大值 95.98 %,CH4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在 390 ℃和 550 ℃出现有两个极大值分别为 96.43%和 94.52 %;当 La2O3添加量为 2 wt%时,在反应温度 440 ℃和 530 ℃时 CH4选择性分别为 98.72 %和 97.74 %,而 CO 转化率在 500 ℃最好,达到 94.41 %;催化剂表征添加助剂 MgO 不仅能缩小孔径提高其比表面积,还增加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4.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不仅可以节约化石燃料,还可以将化工产业的废产物CO2加以转化利用,既可以减少CO2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可以制备人们生活中必需的化学品。合理开发利用CO2能够代替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叙述了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针对CO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两条路径CO2-Fischer-Tropsch直接法(CO2-FT)和甲醇介导间接法(CO2-MTO),分别阐述了两种路径所用催化剂类型、助剂、载体对CO2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对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铁含量对Fe-Mn-K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70 ℃、2.0 MPa和600 h-1条件下,考察了Fe-Mn-K复合催化剂上的CO2选择性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XRD表征表明,复合催化剂中负载的金属组分主要以Fe2O3和MnO2形式存在。通过H2-TPR和CO2-TPD研究了Fe-Mn-K催化剂对H2的还原性能和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中Fe负载质量分数为12%时,H2-TPD温度较低,CO2转化率大于30%,C=2~C=4低碳烯烃选择性也较高。CO2-TPD结果表明,随Fe含量的增加,初始脱附温度提高,脱附量增加,催化剂对CO2的吸附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纳米TiO2对氧化铝进行改性,并以改性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系列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附、XRD、H2-TPR和NH3-TPD等方法研究TiO2对催化剂的孔结构、物相和酸性的影响,并考察TiO2对重整预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O2降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促进氧化钼的还原,增强催化剂的中强酸,催化剂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在入口温度低10 ℃的条件下,催化剂仍具有较好的脱硫和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单一助剂和复合助剂组合对沸腾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及转化率,可以选择不同的助剂组合来制备适用于沸腾床工艺的渣油加氢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浸渍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 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负载W质量分数30%(以WO3计)的磷化钨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XRD、BET、SEM和TG/DTA表征,考察催化剂的C5石油树脂加氢反应性能,并研究助剂Ni和Co对催化剂结构和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能改善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增加WP/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WP/γ-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存在影响,Co或Ni对磷化钨催化剂C5石油树脂加氢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活性评价、XRD、TPR、CO2-TPD、CO-TPD等手段,分析了K2O影响Cu/ZnO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收率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CuO-ZnO催化剂经K2O改性后,催化剂还原难度增加;提高了金属Cu的电子密度,促进了CO的歧化反应;催化剂还原后,对CO2的吸附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20.
助剂对沸腾床渣油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含有不同助剂的沸腾床渣油加氢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系统地表征,同时在高压釜上进行活性评价,以考察助剂对沸腾床渣油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酸强度分布、还原性质及金属分散性质,加入助剂P制备的催化剂其加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