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针对模拟水样中的腐植酸,采用静态实验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腐植酸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均可去除水中的腐植酸,且后者的去除效果更佳。在水样pH为中性、反应时间为50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对腐植酸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4.9%和40.8%,比单独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分别高出34.2%和26.1%。  相似文献   

2.
根据砷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性质和毒性,简要介绍了含砷饮用水的几种常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优缺点,重点综述了氧化法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并对氧化法在含砷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氧化法在含砷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磷酸盐、聚磷酸盐及聚合物等水质稳定剂,腐植酸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国内外少见报道。随着碱性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了研究和探讨腐植酸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阻垢缓蚀作用,我们研制了HAS型以腐植酸为原料的水质稳定剂,并进行了室内静态实验,动水实验、动态模拟实验和工业性试验等,对本品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磷系配方。此外,铜系、硅系、铬系、有机磷等也在相继开发。但腐植酸系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国内外报道较少。腐植酸广泛存在于泥炭、褐煤和风化煤中,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芳香族羟基羧酸混合物,腐植酸用于锅炉水处理早已鉴定推广。腐植酸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HAS 型水质稳定剂于1984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为了扩大腐植酸系水处理剂应用范围,1985年首次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长征化工厂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获得  相似文献   

5.
刘永峰 《广东化工》2010,37(6):235-236,240
概述了电化学去除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原理,对电化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电化学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对电化学法的发展概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磷系配方,除此外钼系、硅系、铬系、有机磷等也在相继开发,但腐植酸系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国内外少见报道。腐植酸广泛存在于泥炭、褐煤和风化煤中,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芳香族羟基羧酸混和物,腐植酸用于锅炉水处理,早已鉴定推广;腐植酸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相似文献   

7.
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有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三类。其中以生物膜方式进行的生物处理过程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氨氮和铁锰等污染物,使出水更安全可靠,在当前的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纳米硫化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二十年来纳米硫化铁在环境中的应用报道,综述了纳米硫化铁的合成方法、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理以及溶液组分对材料本身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介绍了纳米硫化铁目前在环境中主要用于重金属离子去除(如镉、汞、铀、锝等)、氯代有机物的脱氯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等过程,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共)沉淀、还原、催化氧化。指出虽然纳米硫化铁在污染物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如溶液中共存的阴阳离子和腐植酸会对材料的团聚、腐蚀以及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和处理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纳米硫化铁材料自身性能研究尚未深入,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及实际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值得深入。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文摘     
《腐植酸》2007,(2):46-47
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溶解态腐植酸的机理探讨;水中腐植酸的光催化氧化研究;混凝及其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腐植酸的研究;天然水体底质中腐植酸的光谱表征;二氧化氯水消毒剂消毒效果的检测;天然水中离子对消毒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无机盐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有效灭活微生物,氧化降解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颗粒物;其还原产物三价铁离子具有一定絮凝作用。近年来其合成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综述了高铁酸钾在饮用水水质的改善及废(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探讨了其在取代氯氧化剂、源水有机污染物控制、提高污(废)水处理效能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其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应用研究的深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洼里褐煤中提取腐植酸的绿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兴顺 《山东化工》2010,39(5):13-15
以山东龙口洼里褐煤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腐植酸。研究了硝酸氧解、空气氧解、超声波三种预处理方法对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得出了提取腐植酸的工艺参数:1%NaOH为抽提剂,煤样与硝酸的固液比为1:3,硝酸浓度为1.5mol/L,提取率达39.3%;在超声波条件下,空气氧化预处理80min,提取率达21.25%,此预处理工艺可减少硝酸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唐安中  徐琪珂 《化工进展》2021,40(12):6889-6896
水体中的腐殖酸类天然有机物是影响水质重要因素之一,仅靠常规工艺难以去除水中腐殖质。氧化及其联用技术因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逐步成为去除此类污染物的预处理技术,臭氧、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特点,已取代传统氧化剂-氯气,能有效将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分解为无毒小分子物质,且降低了饮用水水质致突变风险,其中,臭氧在安全性和副作用方面更具优势,但单一氧化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针对国内外不同水体状况,本文详细比较了氧化-混凝等联用技术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氧化机理、协同作用、去除效果和应用状况,探讨了不同的氧化及其联用技术去除水中NOM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表明氧化技术组合工艺已成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主流工艺,并指出预氧化-膜联用技术因其良好的协同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界智 《广东化工》2012,39(6):177-178
文中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废水脱氮技术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中包括生物法的UASB工艺、A/O膜生物反应器法、IMO-SBR生物组合工艺,电化学氧化法及膜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湿式相转化方法制备TiO2/聚苯砜(polyphenylsulfone,PPSU)/聚醚亚硫胺(polyetherimide,PEI)催化膜应用于水中腐植酸(humic acid,HAs)的去除及积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亲水性PEI比例增加,光催化膜的纯水通量和HAs的过滤通量越大,去除效率越低;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去除效率越趋于稳定,且有回复的现象。在0.2MPa操作压力下,制备的TiO2/PPSU/PEI (1%/50%/50%)膜具有最佳的可逆阻抗力比例(Rc/Rt=48.24%);其渗透通量、HAs去除效率及反洗后通量分别为34.0L/(m2·h)、63.2%及22.5L/(m2·h),具有较佳的通量及HAs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钙镁离子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中腐殖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间歇反应器中钙离子存在下腐殖酸分子在TiO2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而以125 W (Emax=365 nm) 汞灯为中心光源,考察了钙镁离子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中腐殖酸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腐殖酸初始浓度C0=20 mg/L, [Ca2+]=80 mg/L, pH=7和TiO2=1 mg/ml实验条件下,经2.5 h的光催化反应,腐殖酸的脱色率为100%,氧化分解率接近100%,矿化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超声波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以及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技术的原理,对生物预处理的强化,对水中的藻类、腐殖酸、烃类、药物活性物质及内分泌干扰物等的去除以及最新应用,论述了影响超声波声化降解率的因素,并对该技术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H2O2/O3体系处理经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浓缩垃圾渗滤液,比较了H2O2/O3体系和单独H2O2和单独O3处理浓缩液;并考察了体系初始pH值、O3投量、H2O2投量对H2O2/O3体系降解浓缩液的色度、腐殖酸以及COD的去除的影响;以及考察了H2O2/O3体系对浓缩液中大分子的胡敏酸(HA)以及中等分子量的富里酸(FA)的去除,并通过E250/E365(E2/E3)和E240/E420(E2/E4)的变化表征腐殖酸的腐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H2O2/O3体系的处理效果远好于单独H2O2和单独O3处理;在pH值为8.0、O3投量为5.02 g/h、H2O2投量为90 mmol/L、反应时间为30 min时,H2O2/O3体系处理浓缩液的色度、腐殖酸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72%、88.85%和74.54%;O3/H2O2氧化体系对HA的去除率高于FA,且经过O3/H2O2氧化体系处理后浓缩液中腐殖酸分子量降低,腐殖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电场对超滤膜污染和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的腐植酸在电场中发生电泳迁移,减少了向膜表面的移动,同时发生凝聚现象,沉积在膜表面形成疏松的滤饼层,有效的减缓了膜污染。经过与普通超滤膜过滤的平行试验比较得出,附加电场后对羟苯甲酮(BP-3)的去除率提高了70%~100%。同时发现,吸附是大孔径低压膜去除小分子BP-3的主要作用,水中腐植酸的存在对超滤去除BP-3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稀HCl、NaOH溶液浸泡和水力冲洗,可有效消除膜污染,使得膜过滤通量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自然水体中腐殖酸类天然有机物(NOM)在水厂氯化消毒过程中会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因此腐殖酸的有效去除对于消减消毒副产物、提升饮用水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级氧化技术因其独特的除污染效能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臭氧和紫外的两种高级氧化技术进展,介绍了高级氧化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用工艺,比较了各种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该技术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humic acids is essential for their degradation or physical removal from wastewaters. This work aims at targeting the reactivity of these molecules by modifying their properties. Structural alte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electrolytically reducing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humic acid in an electrolytic cell to convert them into less polar structures. RESULTS: Overall it was observed that electrolytic reduction of humic acids strongly facilitated their further treatability. First, the reduced forms of humic acids exhibited improved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 For 1 kW h of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ed during electrolytic reduction, the addition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dsorbed was 60 g for a synthetic humic acid solution. Similarly, the additional COD adsorbed (kW h)?1 was found to be 35 g and 112 g for humic acid‐rich effluent and landfill leachate,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non‐reduced control samples, a 200‐fold decrease in the chloroform formation was observed when electrolytically reduced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a chlorine dosage of 150 mg L?1. Moreover, an enhanced membrane flux was obtained with electrically reduced samples, indicating their improved membrane filterability. CONCLUSION: The electrolyzed humus spec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alyzing their surface tension and particle size. This work addresses an alternative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streams containing humic acids. Copyright © 200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