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头石水电站大坝基础覆盖层深厚,物质组成及结构层次复杂。坝基中存在第①、②、③层砂层、砂层透镜体。依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和规范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龙头石电站堆石坝坝基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坝基下③-2层及部分②层饱和砂层均属可能发生液化的砂层,应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多布水电站覆盖层中的第6层砂层进行地震液化分析,判断该层是否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通过平面有限元动力分析,进行了3个坝基砂层地震液化处理方案在动力条件下的应力变形性状差别的比较,提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坝基地震液化处理方案和砂砾石坝标准横剖面设计;通过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推荐的坝基砂层地震液化处理方案在动力条件下的合理性,为多布水电站砂砾石坝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狮泉河水电站坝基砂层液化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结合规范技术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狮泉河堆石坝坝基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初判结果表明,坝基下Ⅱ①、Ⅱ②砂层均为液化砂层。采用相对密度法、标准贯入锤击法和砂层振动液化试验进行了复判,结果表明,Ⅱ①、Ⅱ②砂层属液化砂层,应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下坂地水库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具有高海拔、高地震烈度以及古冰川与新冰川活动频繁等特点。河床覆盖层厚度达150m,其中在坝基下存在两层软弱地层砂层及软粘土层,其力学性质差。工程区地震设防烈度8.5度,对坝基砂层液化的可能性评判与处理,软粘土层在坝基下的分布范围和特性的勘察与处理措施等,都有很大的难度。对这些问题的勘察、分析研究对大坝工程的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巴塘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69 m,坝基河床覆盖层厚度最深55.55 m,分层复杂,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坝基覆盖层Ⅲ岩组(Q■)——含泥砾中粗砂层,分布于河床覆盖层中上部,最小埋深12.56 m,层厚2.64~10.70 m,范围覆盖河床段坝基,经过地质专业初判和复判,Ⅲ岩组局部有产生液化的可能性。建坝后坝基三维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表明,该砂层在设计地震下不会发生液化或动力剪切破坏,采用在坝后设置压坡体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该砂层的抗液化能力,最终推荐在下游设置50 m宽压坡体作为提高该砂层的抗液化能力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某平原水库坝基分布的砂层透镜体,其物理力学参数是否满足坝基土层的设计要求,对工程建设方案设计和施工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原位标准贯入试验,研究了该坝基的砂层透镜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发现,该砂层透镜体为粉砂,颗粒级配良好,结构密实,属于低压缩性土;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渗透系数偏大,为中等透水性砂土,远大于设计渗透系数的要求;该层为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水库的防渗墙必须截断该透镜体,确保坝基和坝体的防渗符合设计要求,才能有效地解决水库的防渗问题。研究成果为坝基稳定性设计提供充分和确切的试验数据和工程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下坂地水库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具有高海拔、高地震烈度,以及古冰川及新冰川活动频繁等特点.河床覆盖层厚度达150m,其中在坝基下存在两层软弱地层砂层及软粘土层,其力学性质差.工程区地震设防烈度8.5度,对坝基砂层液化的可能性评判及处理,软粘土层在坝基下的分布范围和特性的勘察及处理措施等,都有很大的难度.对这些问题的勘察、分析研究对大坝工程的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雄  徐旭 《水电站设计》2012,28(3):93-96
双江口水电站大坝为目前世界上拟建的最高的心墙堆石坝,坝基深厚覆盖层中分布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砂层透镜体,可能存在砂层液化问题.本文依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结合规范技术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双江口水电站堆石坝坝基砂层液化进行了判别,根据判别结果,提出可靠合理、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瀑布沟水电站大坝基础河床覆盖层深厚,成层结构由四层组成,其间两处夹有砂层透镜体,对坝基砂层的平面分布、空间状态、物理力学特性及地震液化势等问题进行了地勘试验研究。根据规范有关液化判别标准,并从一维和二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上、下游砂层在天然状况下可能发生液化;筑坝后,在坝体压重下不会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0.
深厚覆盖工程地质特性研究是川西河流上水电站建设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其中,覆盖层砂土液化问题是坝基覆盖工程地质特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依据试验成果并结合规范技术要求,采用多种方法对川西某水电站坝基下砂土层液化进行了判别,为坝基下砂土层是否处理提供了建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