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锰铁、硅铁合金冶炼条件及过程的分析,借鉴电炉炼钢有关工艺,探讨电炉以锰铁、硅铁筛下物为主要原料,用重熔法冶炼硅锰合金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电弧炉上应用硅铝铁取代纯铝炼钢脱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钢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3.
上钢五厂采用以石灰和废场道砖作为还原渣料、铝块或铝-硅-铁为强制脱氧剂,在电弧炉内和钢包内实行一次合金化动快速冶炼工艺,生产优质碳结钢和部分低合金钢已有十年时间。  相似文献   

4.
钢铁料消耗是衡量炼钢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在炼钢过程中钢铁料消耗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有效降低钢铁料消耗是减少炼钢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电弧炉炼钢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研究电弧炉炼钢过程物料转化规律,建立电弧炉炼钢输入输出平衡关系,得到理论出钢量计算方法。考虑原料特性对于钢铁料消耗的影响,提出以实际出钢量与理论出钢量的比值作为钢铁料消耗评价指标,评价电弧炉炼钢过程中的冶炼操作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采用SQL Server 2012数据库软件与Visual Studio2013开发工具,开发电弧炉炼钢钢铁料消耗评价模型,实现电弧炉冶炼操作对钢铁料消耗影响的评价。为进一步获得各种冶炼操作与钢铁料消耗之间的关系,建立钢铁料消耗优化操作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在的印染、溶剂生产、橡胶生产等生产过程可,工业装置排出大量带有中温余热的废水、废汽。这些废水(汽)排放到环境中,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能源。运用热泵回收这些余热,对节约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有重大意义。吸收式热泵依靠热能驱动,不仅可以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特别是高温吸收式热泵,可以利用低势热能制取可供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
《热机技术》2006,(3):41-41
热电联产是一种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高效能源生产方式。普通火电厂燃烧煤炭后,只产生电。在发电过程中,大量的热能被循环水带走,白白地排放到大气中,能源利用率仅为35%左右。而热电厂不仅可以提供电能,还能提供工业用蒸气和住宅暖气用热水,热效率一般都在45%以上。通常意义上的垃圾焚烧电厂、淤泥电厂、秸秆电厂等均为热电厂。  相似文献   

7.
以微晶纤维素为研究对象,HZSM-5为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原料/溶剂水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硅铝比等对催化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素/溶剂水的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40min、HZSM-5催化剂(硅铝比为28)用量为原料质量分数的5%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催化液化效果,且HZSM-5催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较多钢厂、铸造厂在电弧炉炼钢生产中使用全水冷炉盖。普遍认为其优点是:节约耐火材料、减少砌炉盖时间、炉盖使用寿命长、减少更换炉盖和电极水圈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炼钢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转炉炼钢过程是包含一系列复杂高温物理化学反应的过程,而通过转炉炼钢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可以研究转炉冶炼工艺过程中的物料及能量收支情况,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改进炼钢工艺制度,降低能耗,提高炼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然而由于转炉炼钢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涉及内容较多,传统的人工计算效率低,容易出错、重复性工作量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转炉炼钢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通用计算软件BLCG,该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网络虚拟炼钢竞赛、冶金企业生产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世界电力和中国电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未来数十年中,大型电厂和可再生能源电厂将均衡地提供电力。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长远来看,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分离和储存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高效、低排放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将有所发展,发电工艺和合成气工艺正在逐步融合。电网运行将日益全球化并变得更加灵活,更注重分布式的能源装置。市场机制和对发电工艺的实施影响正成为影响电力市场的因素,这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前 言 活塞体积稳定性是活塞关键性能之一。如果体积稳定性太差,使用中严重时将产生卡缸与活塞断头等现象。就是不发生这类严重恶果,也会降低内燃机的功率,增加消耗。活塞硬度差过大,除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造成影响外,在活塞冷加工中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使加工精度(销孔)达不到要求,粗造度也受影响。为此“GB1148—82”有明确的技术要求。 采用过共晶高硅合金材料及磷变质处理对活塞体积稳定性的提高是有效的。但目前国内大多数活塞生产厂(包括我厂)采用铝硅系合金中“ZL108”、“ZL109”共晶合金及“ZL110”亚共晶合金,钠变质处理。其中“ZL110”合金因含硅偏低,体积稳定性的提高较困难。虽此种合金在“GB1173—86”中已被取消,但实际上仍在使用。试验结果、生产实际表明:体积稳定性与活塞硬度密切相关,在提高铝活塞体积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活塞硬度差的问题将同时解决。下面从工艺、设备及工装等方面来谈怎样来提高常用铝硅系合金活塞体积稳定性及减小硬度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致力于用激光方法在铁、铝、玻璃、陶瓷、石墨等便宜基板材料上沉积硅薄膜,其优点是在沉积过程中可以任意选择空间,薄膜的生长能限制在基板一个小点上,这对太阳电池和微电子学是很有意义的。激光诱导沉积硅薄膜,还可以克服其他方法由于长时间加热带来的杂质迁移和来自基板的自掺杂缺点。 国外用于沉积硅薄膜的激光器很多,用得较多的有TEA CO_2激光器,连续CO_2激光器,倍频YAG激光器及氩离子激光器。  相似文献   

13.
我厂铸工车间有1.5T电弧炉一台(变压器1000kVA,实际装入量平均为3.08T/炉),冶炼钢种为ZG45、ZG35、ZG25、ZG25Mo、ZG65Mn、ZG45Mn_2、ZG45Mn。我们采用矿石和氧气的氧化法炼钢。86年2月17日前,还原期一直采用硅粉、碳粉进行扩散脱氧。从86年2月18日起,还原期采用新型复合脱氧剂碳化硅(TTG45),代替全部硅铁粉和部分碳粉进行扩散脱氧。  相似文献   

14.
控制硅粒大小是过共晶铝硅合金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认为精炼剂是磷化铝,传统中,这种磷化铝是通过铜—磷添加剂在熔料中形成的.这一工艺要求这种添加剂在高温情况下于炉内使用.磷化铝的形成需要时间并且磷的利用率是变化的.一种新的不含铜的合金已由VAW aluminium和Anglo Blackwells开发出来,该种合金含有在现场形成的以磷化铝方式存在的高浓度的磷.这种合金在较低的温度,较低的添加比例和较短的反应时间就可产生有效作用.这种合金可以生产成各种形式的系列产品其中包括一种可盘绕的9.5mm直径的棒料.因为该产品在较低的温度下,使变质过程迅速完成,因此该产品在需要时可以在炉外使用.这种棒料形式的产品可以被连续地加料,使之加入一个传统加料设备的流槽通道.  相似文献   

15.
转炉负能炼钢在南钢中厚板卷厂的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文中就降低转炉能耗、提高转炉产能及其利用率等做了较深入地探讨,总结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减少燃煤电厂热力系统的工质泄漏,是挖潜增效、降低电厂热损失、提高经济性、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计算热力系统工质是否平衡,可以来判断泄漏区域,寻找隐性和显性泄漏点,便于及时消缺,提高热效率。介绍了优化后的分段计算热力系统工质平衡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说明,采用分段计算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大型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灰,长期积存堆放,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华能德州电厂通过研究实践,采用粉煤灰分选技术,生产出市场前景广阔的建材原料-微珠,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工厂挖掘节能潜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武进化肥厂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为回收排放气中的氢气,开发了变压吸附氢回收装置,以回收的氢气与制氧车间氧气为原料气体,新建一套全年产25.5%2000t双氧水生产装置。由于合成气排放气中的氢气得到合理利用,使每吨合成氨煤耗下降5kg,电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热能和电能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基本能源形式。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梯级利用的高效的生产方式,与热电分产相比,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要比纯凝汽式发电和纯锅炉房供热高得多,可以大量节约能源,显著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多年中,在电力发展过程中一直对于发展热电联产予以高度重视,并有了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航  蒋涵  林赫  管斌  黄震 《柴油机》2019,41(5):27-34
采用新型一锅法合成一系列硅铝比不同的Cu-SAPO-34催化剂。合成过程中,硅铝比分别设为0.3、0.4、0.5、0.6、0.7、0.8,通入70 ℃含水10%的空气16 h进行低温水热老化。对新鲜和老化后的催化剂的NOx去除活性、N2选择性进行了实验测定;并进行了BET、XRD、H2-TPR以及NH3-TPD表征实验。结果发现:硅铝比为0.4的Cu-SAPO-34,其NOx去除效率和低温水热老化稳定性都达到最佳。从XRD、H2-TPR、NH3-TPD的表征结果也可以发现:硅铝比为0.4的Cu-SAPO-34催化剂在结构、铜离子特性及分布、表面酸性位点等特征都达到了一个相对优化的状态。由此得出结论:提高Cu-SAPO-34的NH3-SCR性能以及低温水热稳定性的关键是,合成过程中保证硅铝比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