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艺术 ,建筑的物质性最强而文学的精神性最强 ,彼此强烈互补又相互关联。文学对于建筑的设计与研究、建筑的欣赏和评论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优秀建筑师的必备修养之一 ;美好的建筑空间环境能陶冶性情启发灵感。因此 ,建筑与文学的相互关注与渗透对于建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文是精神性极强的艺术,建筑是物质性极强的艺术,但二者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和体现."建筑是无声的诗",而在诗文中也有很多关于"建筑意"的透露.透过诗文,解读建筑,从诗文之境到建筑之意,把建筑审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给建筑设计以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校文化建设背景环境下,高校博览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窗口与展示教育中心逐渐受到关注。文章的关注点在于高校博览建筑这一校园精神性空间与周边城市、校园等物质性空间的过渡设计方略,以及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性、趣味性等。并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博物(图书)馆的设计讨论,对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 ,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布局、空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阐明了日本传统建筑具有 :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抽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等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 ,与中国文化的礼与乐及回归儒道的禅宗的实用主义思想不同的讲究物哀与真实及突显禅的本质的日本本土文化 .  相似文献   

5.
建筑架空底层的概念、历史渊源,其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地域性等特点,在建筑中属于灰空间范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主的认同和规划管理机构的引导,提倡建筑架空底层设计,增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丰富城市公共活动,促进邻里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石”文化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及对精神的寄托,成为了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的原动力.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石头"文化的阐述比对,分析其对各自不同建筑及空间的产生、发展的影响,凸现建筑的物质性以外的精神性.这种认识对发掘建筑的文化内涵,提升建筑的文化品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传统建筑空间的物质性功能和精神性功能的分析,试探讨物质性和精神性,这两种分别代表“理”和“情”的功能是催生模糊空间的重要机制,并引导建筑走向“模糊之美”。  相似文献   

8.
建筑应在满足物质性的基础上,体现其精神性.该史迹陈列馆项目位于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的区域:广州市黄花岗公园,这为建筑精神性的创造提供了契机.设计伊始,从对基地条件的解读切入,形成了建筑的初步形体意向;与此同时,通过对黄花岗公园的史料研读,提炼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设计理念,再以建筑的语言将这一理念物化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鲁道夫·施瓦茨是著名的德国教堂建筑师。本文通过梳理其自身独特的执业经历,与"包豪斯"学派人物和宗教建筑理论的复杂关联,借助其作品中呈现的对建筑意义的关注,本体的精神性与建筑空间表达的融合,从而发现施瓦茨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探寻出了另一条与"包豪斯"学派相并行的现代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0.
绘画中的留白手法无形胜有形,传达画作意境之美.本文以绘画作品中二维的留白意象为切入点,引出建筑作品三维性“留白”空间.分析建筑设计中的留白空间,以丹尼尔·里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为例,试图阐述留白意向在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及对空间精神性的影响,进而探索“留白”在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度假中心是体现新时代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特征的建筑类型,在今天的人类环境生活和城市建筑环境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其设计理论加以分析、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12.
客家聚居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体现了实用性与精神性的完美结合。客家聚居建筑在构造和形制上的防御性与合族聚居方式的宗族伦理性有机结合,实现了汉民族"累世同居"的居住理想;客家聚居建筑多建于山区,注重风水择址,并通过一系列营建手法,营造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生存环境,体现生态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客家聚居建筑"家祠一体",生活起居空间与祭祀礼制空间有机结合,并通过多种细节,构筑功能性与神圣性结合的住宅,令客家世代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防灾的层面分析了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民居建筑防灾的精神性与物质性,从房屋选址、防震、防火、防水防潮、防风等方面探讨了民居建筑防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文聪 《四川建筑》1995,15(1):42-45
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今天,搞好纪念性建筑的规划、设计,为推动我国的现代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的.纪念性建筑,作为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精神性的纪念上,它具有制约空间,塑造形象和跨越时代的特点,它是用一定的形象塑造反映出某人、某些主要的历史事件的精神文化价值,往往以崇高、伟大等概念进行正面歌颂的形式来表达。纪念性建筑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是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的,建筑的目的,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利害关系,建造出来的形象,必须要反映出一定阶级的思想特征,并隶属…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文学     
作为艺术,建筑的物质性最强,文学的精神性最强。它们各自难于表达的往往对方最为擅长,所以二者虽隔行却不应隔山。建筑与文学乍看似互不相干,但是仔细琢磨却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16.
谢巍  雷芸芸 《山西建筑》2007,33(30):69-70
对建筑进化的实质、建筑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建筑的物质性进化进行了介绍,指出建筑精神性进化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解构到重构的过程,以使建筑的进化不断地向高级发展、完善及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家住房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住房建设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要求已不限于住宅的质量,对居住的文化精神性的追求已成为重要的目的。因此,满足消费者对居住建筑的文化精神性的追求也成为当前住宅设计的首要目的。按时间的顺序对中国居住建筑的文化发展之路,做了概括的分析总结,提炼出重点和具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同时结合当前的国情及国外居住建筑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出了我国居住建筑今后的文化发展之路,以期对我国居住建筑的建设和设计提供有意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夏成峰 《山西建筑》2009,35(22):49-50
根据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象征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建筑师通常运用的象征载体的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师运用合适的手法,从而创造出物质性和精神性都完美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位于西班牙特内里费岛上的圣救赎教堂,是建筑师通过竞赛获得的。主办方希望获胜的项目能创建一个具备人类共性,富有包容力,同时内在丰富,能引发人们反思和沉思的空间。建筑由4个分裂的大混凝土块组成,光就从混凝土块间的缝隙渗入。建筑形象鲜明,去掉了多余的元素,具备高度精神性,引入的光也变得神圣,比例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空间宛如一座大的雕塑。建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九华山正清和雅·禅院酒店的研究分析,阐述"灰空间"在禅意建筑中的必要性,并结合建筑美学对该项目进行美学思考。针对弥补建筑机能不足、丰富建筑与空间层次、烘托环境中的情感意境这三项要求,该项目以禅意建筑"灰空间"作为设计策略,并以入口空间、合院空间、阳台空间、交通空间这四种空间类型为切入点进行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