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於液体沸腾给热系数的准数方程式,前人虽提出不少,但都不够完善,特别是各种盐溶液或多组份的液体混合物,其沸腾给热机理尚待研究。前人实验结果往往相差很大,甚至结论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本文采用的研究设备是大容积内水平元管及水平元钣的加热装置。传热表面的材料有黄铜,紫铜,不锈钢,镀镍,镀铬表面等种,以比较不同传热面的影响。对同一材料的传热,又比较了清净表面,老化表面,和有污垢表面的影响。水平元管及水平元钣均用电热,元管的热负荷为1300~40000千卡/米~2·小时,元钣的热负荷范围为20000~900000千卡/米~2·小时。所用物料是清水,5~20%的食盐溶液。研究的结果是: (1)在低热负荷下,加热表面材料不同对沸腾给热是有影响的,主要是由於不同材料对液体的湿润能力不同,接触角大小不同的缘故。但这种影响只是数量上的,对沸腾机理并无影响,也即在下列关系中: a=c·q~n, (1)c值对各种表面来讲是不同的,但n仍然是一样的。 其中以黄铜的a为最高,镀铬的表面为最低。在高热负荷下,加热表面对a无显著的影响。 (2)对同一材料来讲,清净新鲜的表面a最大,老化的次之,有污垢的a最小,而且斜率也不同於前二者。 (3)加热面几何形状相同时,尺寸大小对a的影响在普通生产情  相似文献   

2.
刘汉洲 《化工学报》1958,9(1):62-63
<正>蒸发设备的沸腾给热系数,最近一、二十年来,虽然有许多学者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半经验公式。但由於其机理复杂,迄未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而能广泛运用的公式。影响管内沸腾给热系数的因素很多,例如溶液性质、设备结构、操作情况等等。且气相的分布沿管长和管的截面都不相同,因之,很难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获得解决。但是,蒸发沸腾给热的本质,不外乎能量的转换。因此,著者根据能量转换的观点,应用相似转变,获得其一般准数,然後再以实验数据来求得准数间的函数关系。 沸腾给热,是热能传递操作之一。热能通过管壁,传给溶液,一方面使其加热到沸点,另一方面使其汽化,是即所传递的热量,变成了顯热能舆  相似文献   

3.
关于二元液体混合物沸腾给热的初步研究结果已经介绍过,但当时对苯-甲苯系统只做了三组数据,还看不出其规律性。在本文中,虽然还是用酒精-水,及苯-甲苯两组混合物,但组成变化较多,同时除常压下操作外,也做了不同程度减压下的沸腾给热。对组成和压力对给热系数的影响作了探讨,最后并以准数方程式来归纳实验结果,提出可供计算用的经验公式及准数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二元液体混合物的沸腾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混合物沸腾传热特点及机理沸腾是一种具有相变的传热过程,由于它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引起许多学者开展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单组分沸腾特性的研究作了不少努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往往是混合物的沸腾问题,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朱禹  胡海涛  丁国良 《化工学报》2010,61(Z2):30-34
为了了解泡沫金属内流体流动沸腾热质传递机理,建立了泡沫金属内流体流动沸腾的理论模型。建模中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通过引入泡沫金属的渗透率、有效热导率等参数,以体现泡沫金属区别于传统多孔介质的特点;通过在动量方程中增加达西项与惯性力项以体现泡沫金属对两相流动中动量传递的影响;通过增加固体能量方程,并与流体能量方程耦合,以体现泡沫金属内传热过程的热不平衡性。将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与已有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和已有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我厂硫酸车间工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发扬了敢想敢干的精神,打破了沸腾炉用柴油点火的常规,试验成功了热渣点火的方法。 热渣点火的操作步骤是:在已清理干净并铺好鹅卵石的沸腾炉中,放入适量的热渣(即由其他沸腾炉排出的热矿渣,在炉膛面积1.06米~2的炉中约放热渣400—500公斤),封好炉门,开动空气鼓风机,风量约为正常生产时的2/3—3/4,同时开动喂料机,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A.E. Bergles和M.C. Chyu采用联合碳化物公司林德分部(Linde Division of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提供的高温烧结表面多孔管(商品名称叫做High Flux)以水和氟利昂—113为介质进行的池沸腾试验结果表明,多孔表面确实能  相似文献   

8.
刘国维  黄鸿鼎 《化工学报》1990,41(3):298-305
在不同几何结构的热虹吸沸腾装置中对高Pr准数液体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乙醇、丙酮、异丁醇.Pr准数从3.81变化到26.3.将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从机理上分析Pr 准数对两相流传热的影响,并探讨两相流因子F_(tp)的几个关联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张石重  陈占秀  杨历  苗瑞灿  张子剑 《化工进展》2020,39(10):3892-389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尺度下液氩在过热基板上的沸腾过程。通过调节固液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改变壁面润湿性,模拟并分析了壁面润湿性对沸腾过程中能量传递和液体运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润湿性表面均会发生固液分离的现象,但是固体表面附近吸附的氩原子数密度随润湿性增强而增大;润湿性较强时,液体的能量上升快,热通量高,液体内部温度梯度大,发生固液分离时间早,系统中氩的温度和能量低,上升过程中液氩密度、厚度变化小;润湿性较弱时,液体的能量上升慢,热通量小,液体内部温度梯度小,发生固液分离时间延后,系统中氩的温度、能量更高,上升过程中液氩密度、厚度变化较大。下部气体压力整体上大于上部气体压力,发生固液分离时润湿性越强的表面上液体上下压差越大,首次上升过程能达到的高度越高,所需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0.
周定伟  马重芳  刘登瀛 《化工学报》2001,52(11):1000-1005
系统地研究了液体在圆形断面喷嘴浸没射流作用下沸腾热滞后与射流冲击速度大小、液体流动方向、液体过冷度和喷嘴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沸腾起始过热度随液体过冷度增加而减小 ,与其他因素无关 ,而温度过头值则随射流速度和液体过冷度减小而增加 .从强润湿性液体沸腾机理的角度对起始沸腾点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最后总结出了几种减小或消除沸腾热滞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郭亚军  毕勤成  陈听宽 《化工学报》2004,55(9):1417-1421
复合Gewa-T多孔表面管是在机械加工Gewa-T表面上再覆盖一层烧结多孔层而形成的强化传热管,针对复合Gewa-T多孔表面管竖直单管和管束在液氮池中的核态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管束管间距、热负荷等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管束沸腾传热特性.沸腾的最佳管间距与管外径比为1.2,此时管束沸腾特性优于单管.  相似文献   

12.
杨军 《化工学报》1998,49(6):764-767
引言由于热泵技术发展的需要,多组分混合物流动沸腾传热的计算方法已成为当前传热研究的前沿课题.经研究发现当前的流动沸腾传热模型并非都能适用于多组分的计算.比如,加和模型由于抑制因子S与混合工质的种类及组成有关,而当前又尚未研究出一个通用算式,故使该模型在用于多组分混合物流动沸腾传热时遇到困难.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混合物流动沸腾传热过程中传质阻力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混合物传质系数的计算又非常困难,目前尚无可用于实际系统的理论方法,实验数据也很少,还停留在经验阶段.近些年虽然对流动沸腾传质阻力的校正提…  相似文献   

13.
刘国维  李宗堂 《化学工程》1990,18(2):49-53,43
提出环隙内流动沸腾传热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将传热系数K与流动沸腾传热系数hb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加以比较。对环隙与空管两种结构的流动沸腾传热性能也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a radial d.c. electric field on nucleate boiling heat transfer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single-tube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A dielectric liquid (Freon R. 114) was used in the shell and the tube was heated by circulating water through i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 sufficiently intense electric field to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surface resulted both in the elimination of boiling hysteresi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for the range of superheat studied. An application of approximately 20 kV was more than sufficient to eliminate the hysteresi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re appeared to be a transition between two situations. At lower superheat there is an appreciable improvement i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ue to both initial (0 to 10 kV) and incremental (10 to 20 kV) voltage increases. At higher superheat, however, the greater improvement (about four times) is obtained with the initial voltag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水平单管管外沸腾以及二排、三排、六排管束的沸腾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管束下排管热负荷大小影响上排管的沸腾传热系数。上排管的传热系数不仅取决于本身热负荷的大小,也和下排管或下几排管的热负荷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tests of more than ten different additives, several effective additives are found capable of improving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behavior of water pronouncedly. The mechanism of the enhancement of nucleate boiling with additiv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the nucleation sites have been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7.
双组分互溶混合物的池沸腾传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俊杰  李永成 《化工学报》1992,43(2):230-235
通过对沸腾时汽泡生长规律的分析,从两相界面传热传质类似律出发,推导出双组分互溶混合物的池沸腾传热式,由此预测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提出了探讨电解质水溶液的池沸腾传热式.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勤  邱动仁 《化工学报》1995,46(1):81-87
研究了添加剂对垂直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选用W/O型聚丙烯酰胺(简称PAM)和十八烷胺(简称ODA)为添加剂,研究添加剂水溶液的性质、添加剂浓度、流速、热通量、聚合物分子量等因素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采用X光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了添加剂分子在管壁上的吸附情况,并对壁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O型聚丙烯酰胺和十八烷胺都具有强化流动沸腾传热的性能,而且有最佳浓度范围。PAM还具有减阻性能,因而可提高流速来强化流动沸腾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