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星  陈锴 《电波科学学报》2008,23(2):284-287
采用遗传算法和时城有限差分算法(FDTD),结合并行计算技术成功地构建了一套天线自动设计软件系统:"天基"天线自动设计系统.运用该天线自动设计软件系统,对一种采用泪滴状偶极振子和平面套筒结构的微带天线进行了超宽带和高端射增益的自动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制作了实际天线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良好的超宽带性能,S11<-10 dB的频带超过了2.5倍频程(1.3~3.4 GHz),在此工作频带中,天线辐射为端射,最大端射增益达到了9.2 dBi.  相似文献   

2.
陈星  黄卡玛  赵翔 《电子学报》2004,32(8):1389-1392
利用优化算法和天线数值计算方法实现对天线结构的自动设计(Automated design)是现代天线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讨论了天线自动设计的原理和流程,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和NEC(Numerical electromagnetics code)天线数值计算程序,建立了一套天线自动设计软件平台.采用并行计算技术提高自动设计效率,搭建了一套Beowulf并行计算机系统,首次提出非堵塞式主从并行遗传算法的实现方案.以对锥削螺旋-圆锥喇叭天线的自动设计为例,结果表明该自动设计软件平台具备对复杂天线进行准确和有效设计的能力.16节点的并行效率达到了82.25%,超过同类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移动通信中,天线系统面临着小型化、宽频带、多天线集成等一系列挑战,这也促进天线设计技术的进步。利用优化算法和天线数值计算方法实现对天线结构的自动设计(Automated Design)是一种全新的天线设计技术,也是现代天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应对移动通信中天线系统的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经过多年研究工作,我们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和并行计算技术编写了一套天线自动设计软件系统——"金沙"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已成功地对多类复杂结构天线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的天线自动设计,显示出比传统天线设计方法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削减批量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性能等级和可靠性等目标,提出了机载和天基相控阵天线下一代T/R组件的最新研制成果和前景(中远期)。 从物理结构上看,目前“砖块式”天线在相控阵天线领域仍占主导,但用于共形或多功能相控阵的“瓦片式”薄形天线概念已在研制中:一个3D结构的组件将导致天线尺寸和重量的大幅度削减。 MMIC一直是关键元器件,向多功能芯片、新工艺(如GaN、MEMS功率开关)方向发展。 关于封装,工艺路线图解释了不同的功能:厚膜多层陶瓷电路、基于LTCC或HTCC工艺的烧结陶瓷、印制板上表面贴装、高密度集成3D架构的集中式连线技术。 为满足微波组件(纤维按扣、挠性次微型连接器)所要求的与集成层兼容,互连技术领域也被提到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泰勒斯公司所掌握的这些技术对于机载和天基组件的意义是双重的,随着机载应用的增多,天基组件的研制可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与Delphi天线电性能分析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线结构设计人员由于不甚了解电磁理论,不能进行严格理论分析和计算,只是依靠经验设计天线机械结构,从而保证天线反射面满足电气设计人员提出的精度指标要求。结果在工程中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建立天线电性能分析平台,在天线虚拟电子样机设计之后,利用该平台计算天线电性能,判断天线结构是否满足要求。该平台可用来指导天线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改进天线设计手段和方法,提升设计分析质量,降低天线设计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6.
毛飞龙  焦义文  马宏  李超  高泽夫  王育欣 《电讯技术》2023,63(11):1779-1789
针对多天线信号合成系统对于宽带、高速、并行信号的实时合成需求,设计了基于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宽带信号时延差与相位差估计方法,对估计方法中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共轭相乘、累加平均等模块进行了相应的线程并行程序设计。为充分发挥GPU的并行运算能力,利用异步流并发的方式对估计方法进一步优化,从结构层面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并行处理效率。对基于GPU的宽带信号时延差与相位差估计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多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量为512 000时,在保证估计正确性的基础上,该方法相比传统串行CPU估计方法约有125倍的加速比,采用该方法可实现对多天线信号参数的实时估计。  相似文献   

7.
尹红飞  郭亮  荆丹  邢孟道  曾晓东  胡以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2):20200144-1-20200144-12
由于空间中没有大气,不存在大气湍流和大气衰减等问题,因此,相对于地基和机载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天基SAL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为验证中高低轨卫星间SAL成像的可行性,本文中建立了天基SAL成像模型,推导了星对星成像的相干积累时间和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利用二体运动轨道外推法,建立了卫星轨道模型。并根据雷达天线波束宽度的限制,计算了激光雷达的收发天线方向图,提出利用目标增益曲线的3 dB波束宽度,获得最大合成孔径时间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建立了六种天基SAL应用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应用方式下的成像参数,验证了天基SAL成像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为天基SAL成像算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梯度法——移动卫星通信天线自动跟踪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些移动卫星通信天线自动跟踪系统采用激光陀螺进行跟踪,但激光陀螺跟踪有其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移动卫星通信天线自动跟踪的新算法一“梯度法”,可替代激光陀螺进行天线自动跟踪,其技术有所创新。本文将介绍梯度法自动跟踪原理、计算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光机电信息》2006,(10):73-73
在与波音公司成功地在新墨西哥州科特兰空军基地(Kirtland AFB)的“星火”光学试验场(Starfire Optical Range)完成首次空/天基中继反射镜系统(Aerospace Relay Mirror System,ARMS)的可行性验证试验后,位于该基地的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定向能理事会现正开展一系列后续工作,以证实这类系统可实用化并具有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0.
Ka波段整流天线的时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云  文舸一 《微波学报》1998,14(2):134-141
本文采用时域散射参数法(TDSPM)分析35GHz的整流天线。该方法采用一系列的代数方程代替分布参数模型法中的微分方程组,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其计算结果与谐波平衡法(HBM)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得很好,这说明了时域散射参数法的有效性。通过对电路的优化得到了一种新的整流天线结构,此天线在150mW净输入功率和100Ω的负载电阻下得到60%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对信息安全行业影响较小,至少说危机对信息安全行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背景下信息安全更受关注。IT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渡过危机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危机时期关系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数据外泄将上升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另一个方面,IT安全风险随经济下滑反向剧增,涉及IT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会不断攀升,也有可能减薪裁员等造成的负面情绪会成为内部最大的IT安全隐患,内忧外患的威胁也迫使企业在IT安全方面给予更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PCB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即由“质量-价格-服务”到“服务-价格-质量”的理念更新。  相似文献   

13.
14.
首先阐述了MPEG-4版本1的“档次”和“等级”概念,然后详细叙述了各种视频对象类型和工具、各种视频的“档次”定义以及每个“档次”上的“等级”划分技术,最后简要介绍了MPEG-4版本1可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16.
治理“三废”还是“一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是国家近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严治理三废是当务之急。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经济要持续发展,中国的工业要持续发展,尤其是作为中国电子信息工业不可或缺的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作用的电子电路行业需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地改造成为一个基本没有污染的新型电子行业。  相似文献   

17.
“幻”     
《家庭电子》2007,(7):30-30
  相似文献   

18.
姚钢 《电子设计技术》2007,14(6):132-132,134,135
AES可以说是国际车用半导体厂商、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集中向中国用户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的窗口,是中国汽车电子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把握技术趋势、寻求投资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
“本科+技师+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性教学是工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