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适用于寒冷断块油田单井拉油的井口多功能集液罐的结构、燃料选择以及集液罐内油品的温降特性进行研究,并对集液罐内静止油品加热时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罐内油温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曲线关系;油品温降与起始温度、环境温度和罐内装液量有关;罐内的局部高温区在加热火筒的表面层处,罐内的局部低温区在储油罐的周边顶角处,应加强对多功能罐上部的保温.  相似文献   

2.
储油罐温度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持罐中油品储存温度,现场主要采取了倒罐方式,但缺少必要的测温装置,对罐内原油的温度状况不清楚。近年研制了一套温度实时监测和报警系统,对各监测点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和超温预警及报警;同时监测并记录了储油罐的进出口温度、环境温度、地温以及储油罐液位等参数,并对储油罐有关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3.
石化企业储油罐常用排管加热器存在着容易孔及磨损腐蚀的缺陷,造成加热器中的水蒸汽旱入油品中,使油品质量降低和加热器内蒸汽压力低于罐内油品静压时泡沫比例混合器能吸入足够的泡沫液设计采用盘管加热管,具有各组自成系统,蒸汽流道畅通,抗中能力强和管道结构简单等优点,并实施子储油罐加热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立式圆筒形储油罐中静电电位的超松弛迭代格式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储油罐内静电电位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储油罐结构及运行参数对储油罐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油罐径高比在0.6~1.7时,静电风险较大,从静电安全性和储油罐稳定性方面来考虑,径高比应当大于2.0;储油罐内静电电位随其体积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迅速增加;储油罐内的电位与油品电荷密度成正比且随着油品介电常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加载油品到储油罐体积的73%时,油面中心的静电电位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储罐中油面上的最大电位和储罐内静电放电有很大的关联,因此研究该电位的变化规律对安全加油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加油过程中储油罐内电荷密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分析了罐内已有油量、油品电导率、装油速度和储罐形状等因素对电荷密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因素和油面最大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油罐加温方式,是对整罐油品的整体加温。在生产过程中即使只需倒出少量的油品,也要对整个罐内油品进行加温,既浪费了大量蒸汽,加温时间又长,同时反复对罐内油品加温,对油品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安装新型油罐快速加热器后,实现了在生产过程中,只对所需的油品进行快速、局部加温及自动控制温度。项目投产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20多倍,蒸汽耗量平均节约30多倍。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石油库测量储油罐液位和油品温度、密度常用的雷达式、磁致伸缩式、伺服式三种液位仪各有不足和有待完善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可以精准实时测量并显示储罐液位和油品温度、密度以及油水界面的新型多功能储油罐液位仪。介绍了该款液位仪的概念、结构、工作原理、测量过程及特点。该液位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智能化管理以及远程监控的网络化管理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混凝土储油罐在温差作用下的温度传播规律,进行了低温荷载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储罐内外表面温差较大且分布很不均匀,是罐壁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的危险时间段。采用过渡层模拟加载液体与模型内表面的温差,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原型混凝土储油罐低温储油时的温度场,进而对储油罐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雷达液位计是一种采用微波测量技术、非接触式的液位测量仪表。南三油库19~24#储油罐于2009年安装了SABB罗斯蒙特雷达液位计及多点测温装置MST,雷达液位计采用调频连续波方式工作,其附属装置MST采用PT100铂热电阻进行测温,测量点为14个。应用结果表明:雷达液位计计量液位精度高,不存在卡尺等影响计量算量的情况,应用效果要优于机械式液位计;在油库应用的5年时间内,雷达液位计没有出现过故障,表明雷达液位计平均无故障时间较长,也说明其可靠性较高;MST的有效温度数据梯度变化很小,每个相邻温度测量点之间的温度差在0.1~0.2℃之间,说明储油罐内油品温场稳定,对研究储油罐内油品温度分布范围、指导储油罐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法综合各种油罐油品温降与加热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情况的温降及加热计算公式。目的针对联合站热化学沉降罐和外输油罐的油品加热及冷却温度进行计算比较,确定出经济合理的加热方式。结果储油罐维温效果好子升温效果。结论对油罐温度计算精确度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油品蒸发损耗的机理,阐述了应用氮封技术对解决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意义。同时又为有效地防止罐内硫化物“自燃”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大庆石化公司乙烯罐区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油罐的自然通风损耗、静止油罐的"小呼吸"损耗、收发油品时的"大呼吸"损耗、清罐损失、脱水、跑冒损耗、油品储存温度损耗、储油罐内液面上方空间大小的损耗,及计算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储运管理、降低清罐损失、加强油罐脱水管理、控制气体放空损失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浮顶储油罐具有安全性较高、油品蒸发量相对较小等优势,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会运用浮顶储油罐设备对该油品进行存储.考虑到油品存储的经济性以及管理的便捷性,浮顶储油罐在设计中也在逐渐向着大型化、集约化的方向上发展,当前该领域所应用的浮顶储油罐的通常为10×104m3,甚至更大.在此背景下,浮顶储油罐在存储中所存在的火灾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在储油罐中使用的浮动式油品调和装置(专利号201120186530.1)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它可随油面同步上升或下降,使油品在罐内从上而下分散流动,对不同成分的油品进行调和,混合充分、均匀。该装置已在石化、石油等领域使用,得到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油罐加温方式是对整罐油品进行整体加温。在生产过程中即使只需倒出少量油品,也要对整个罐内油品进行加温,由此不仅浪费了大量蒸汽,加温时间又长,同时还会影响油品质量。安装新型油罐快速加热器后,在生产过程中只对所需的油品进行快速、局部加温,并且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温度。采用新型油罐快速加热器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20多倍,蒸汽耗量平均节约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内浮顶油罐就是在普通的立式圆柱形拱顶罐内建造浮顶,其虽具有降低油品损耗、减少大气污染和油品火灾危险性等优点,但也由于设计、结构及操作方面的原因,极易产生油品计量误差,直接影响了油品数量,特别是油品交接数量管理。笔认为,正确分析内浮顶油罐计量误差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油品的调合温度和调合时间对油品的质量影响较大.通过控制油品的调合温度和调合时间,并将调合后的油品经过低温冷藏、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了油品调合的最佳调合温度和调合时间,为生产优质润滑油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储油罐的安全运行,研制开发了一套储油罐温度场监测系统,应用该系统对5×10~4m~3、10×10~4m~3大型浮顶储罐在冬季和春季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储罐顶部、底部及罐壁附近存在低温区域,中心油温较高且较为均匀;进油对罐内油温有加热作用,受其影响,罐内温度最低点出现在进油口最远端;表层油温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冬季温度最低;夏季随环境温度升高,罐底温度低于罐顶。  相似文献   

19.
为统一轻质液体石油产品容量计量操作,规范其容量计量技术,避免和减少计量争议的发生,针对轻质液体石油产品容量计量问题细化了相关技术内容,补充了轻质液体石油产品容量计量内容中容易产生分歧的技术条款和计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容量计量主要是计量员通过使用相关的计量器具和手工操作来测量油罐内油品的液位高度、温度,采集罐内油品的样品、密度等值,并通过规定的油量计算方法确认容器内油品在静止状态下的净油体积量或净油质量。轻质液体石油产品容量计量处在技术完善和发展中,通过现场实际计量操作并融合了较为成熟的做法,对其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技术总结,对于提高我国轻质液体石油产品容量计量的准确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我厂运销车间分为油罐区和装车站台两部分,担负着全厂原油、重油、裂解原料油、柴油、汽油、污油等十几种油品的贮运任务。本文以GZK-150型检控装置为主,介绍一下油灌区部分的仪表自动化情况。油罐区现有贮灌35个,泵17台,控制阀156个。在日常运行操作中需随时按生产需要开、关阀门,测量罐内贮存量、罐内温度及泵出口压力等。为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