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建筑》2005,(1):i0006-i0006
杨瑛建筑创作室创建于1999年,是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杨瑛博士领衔,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创作与研究的设计机构。杨瑛建筑创作室集合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并以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持,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完成了几十个重大工程设计,并且屡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  相似文献   

2.
杨瑛  QIAN Fang 《世界建筑》2015,(4):64-69,137
<正>大树情怀一拂熏风,满院沉香,踏着遍地红香叶,2014年春,杨瑛工作室迁入新工场。从以树为邻到拥树而居,香樟树见证了工作室春华十五载。新工作室是以主办公楼东端相邻的车库改造而成。原场地面积500余m~2,南高北低,长有3棵香樟树;东侧为一纵列单层车库,并与一幢5层住宅楼紧邻。对此,建筑回应的策略便是:以各方位大树作为场地的情境原点和控制点,解放来自东、西、北建筑的挤压和约束,轻轻地将建筑归于场地,还一个闲适、恬静、沉思、顿悟的心性之器。设计与建造从一开始就跟随场地现象脉络和直觉的指引,先以场地西边樟树作为建筑切入的起始  相似文献   

3.
《中外建筑》2013,(2):16-17
2012年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学术年会于12月22日在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由湖南省建筑师学会主办,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长沙市高新区规划建设房产局及《中外建筑》杂志社鼎力承办。大会以“回归一关于当代中国城市建筑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常锡、省内建筑界知名人士巫纪光、谭正炎、杨瑛、蒋涤非、魏春雨、刘米林等以及湖南省14个地州市建设局(建委)专业人士、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代表和省建筑师学会理事共200余人应邀出席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活动与建筑紧密相连,过多强调建筑的功能性使空间形式化,但建筑仍然包含艺术属性,应当触及使用者的思考和记忆。在完善建筑功能的同时,建筑师应当思考如何使建筑调动使用者的活动和感触,唤醒空间的特质和魅力。以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为例,从情感化设计的3个层次以建筑师对场地的自然、人文等环境的感知及其回应为主要分析内容,阐述设计中情感融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马里奥·博塔作为瑞士提契诺的代表建筑师,受教于卡洛斯·斯卡帕,且深受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的影响。其将几何形态与场地、环境、空间、光影等设计因素相结合,作品带有强烈个人风格。对于建筑细节的追求,受意大利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将地域主义建筑推向国际化,是对地域建筑的一种新的诠释。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对于当下的建筑师,尤其是从事"乡建"设计的青年建筑师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伟  王祥 《新建筑》2012,(3):44-47
武汉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的作品。海外建筑师究竞给江城带来了什么变化?他们的设计又是如何落地转化的?本土建筑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辨证地分析利弊,加强战略合作,探索中外建筑融合、发展与创新之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完整实现,是每一个建筑师关心的不变的话题。在建筑呈现出空间、细节、材质与色彩的同时,也表达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及其设计本身的思想与态度。在"建筑师负责制"被热烈讨论的当下,面对亟待提高的建筑完成度,建筑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与策略,怎样整合建筑、室内、灯光、景观、幕墙等多专业,怎样应对不同地域、不同施工状况下的差异,怎样最大程度发挥建筑设计的价值,成为每个建筑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此专题作为2016年《跨越"边界":建筑师之于建筑表与里的策略》专题的延续,关注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漫长"过程,期间可能充满着场所、环境、造价、施工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也有业主不同意愿、决策的主观影响。建筑师应当从更广义的维度挖掘和发现项目的本质,或聚焦于"朴素"的设计手法,或着眼于建筑、地景的营造与生态环境的恢复,或专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7月7日,由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和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先睹为快——生命签证和平馆考察交流活动"在益阳市举行。该项目总设计师杨瑛大师亲临现场指引解读,为大家开启了一场纪念建筑之旅。生命签证和平馆项目总用地面积4560m2,坐落在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公园内两座山谷的相交之处,毗邻广法寺,与何凤山先生("生命签证事件"当事人)的墓园相邻。杨瑛大师在主出入口广场向大家整体介绍了生命签证和平馆的设计情况。他解读说:建筑是记忆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约占其中一半,如何在提高室内使用舒适性的情况下降低建筑能耗以缓解能源危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建筑自然通风具有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使用舒适性等作用,对降低建筑能耗及发展被动式绿色建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青岛某被动式建筑师工作室为例,分别提出在场地布局及建筑单体设计各阶段的自然通风设计策略,探讨被动式建筑设计的自然通风方法,对建筑师在进行被动式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地建筑师"华黎的设计作品大都根植于场地,融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建筑与所在场地的协调,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建筑设计应尊重周围环境,建筑应从属于环境。本文主要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造技术等几个方面对华黎作品进行分析,阐述其在建筑设计中与环境融合的具体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得西方的科技、文化、教育等来到中国,西方建筑体系对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著名建筑师庄俊是我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师,他主要秉承西方古典风格与装饰艺术风格,还受中国思想影响,设计讲究因地制宜,注重周围环境对基地的影响,中西交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的发展,审美朝着轻、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建筑的特殊作用——为人类提供庇护的场所,所以必须具有抗震、抗风等功能,也注定了建筑不能"像羽毛那样轻",那么在追求"轻灵"的当下,建筑应该怎样保持既安全又"轻灵"?不同的建筑师有其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以日本建筑师桢文彦为例,对其相关作品进行解读,从中总结桢文彦在处理建筑"轻灵"时的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在处理轻、薄的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近代时期建筑师创作为例,探讨对待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不同着眼点,由此思考创作中国建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简介了赫尔辛基派和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并以芬兰驻瑞典大使馆建筑设计为实例,从项目背景、基地条件、交通流线、景观视线和细部等不同角度对其设计进行评析,思考如何将本土地域性风格融入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细部与材料,都是建筑师形成自己的建筑语言的手法。在此,以SANAA的金泽美术馆为例,分析其中的细部和材料处理的手法,并探讨建筑师对于细部的设计和材料的选取与其所想表现的设计理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建筑形象百花齐放而城市面貌中特色不显、宜人尺度及步行环境渐失等问题,本文提出职业建筑师需要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加强在实践中的城市设计思维和素养,主要体现在布局与环境,身份与姿态,场地线索与新旧共构,超越红线后的思考与创作及走向街区实现整体价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建筑生来存在于复杂环境之中,复杂环境中的建筑需要承载太多的内涵,城市脉络、生活气息、历史文化、环境氛围等需要通过建筑物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建筑师必须要在现实复杂的设计条件中,融合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基于各种限制条件去创作.设计就是修行,建筑师在设计的路上,寻找真实的建筑. 宗:浅水湾办公商业综合体坐落于上海中心城区,位于江宁路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周边的梦清园绿地、世纪之门、苏州河对岸的中远两湾城在上海都富有盛名,场地附近的澳门路也曾是上海风尚之地.作为设计者,你如何解读项目周边的环境,它们又对建筑的构思有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2日上午,普利兹克获奖西班牙建筑大师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女士一行,抵达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在院长蒋涤非、总建筑师杨瑛的陪同下,参观了HD总部新办公楼及杨瑛大师工作室,并与HD建筑师代表进行了坦诚而愉快的交流。访问期间,杨瑛总建筑师为卡莫·皮格姆女士一行,介绍了其工作室近年的建筑代表作品,并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语言与艺术语言不可孤立而存,二者同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多样艺术的个性化,具备不同的创作视角、表现手法以及思考深度,注定了建筑师对不同的艺术作品生发不同的思想火花。如何剖析关于"建筑"与"艺术"的现存困惑?当"建筑"遭遇"艺术"时又该如何交互融合?"艺术概念"与"建造过程"的平行思考又可怎样展开?"潘公凯——弥散与生成"展览系列活动以研究和反思为目的,指向"一场建筑与艺术的对话",引发讨论、批评和争辩,试图在当前建筑与艺术文化情景中增添"跨界"的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20.
吉首美术馆是建筑师张永和于2019年完成的一个桥上美术馆设计,该设计斩获许多大奖,赢得国内外广泛的赞誉。笔者从大到小地分析了建筑师在处理该建筑与城市、建筑内外以及建筑内部等的关系,主要包括该作品在处理新旧矛盾、动静矛盾、亮暗矛盾三个方面的设计思考,即古城区里如何插入作为基础设施的新建筑,如何在同一个建筑中同时设置步行桥与美术馆,美术馆内部如何布置。总体而言,吉首美术馆在建筑选址、结构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都有出彩之处,但在细部处理、人文关怀方面尚不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