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贯彻,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无庸讳言,作为电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力调度将在电力科学发展浪潮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经济调度模式的基础上,以节能、经济、环保为标准,对电力经济调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为了真正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就必须对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比过去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考察与评估。首先论述了电力经济调度的内容与方法,然后提出了当前基于多种算法的电力经济调度方法,最后针对某某电力市场运行特点,基于多种算法的电力经济调度体系,盖系统已经投入实时运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人们对能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电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大幅改善。电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合理的进行电力的调度是满足全国人民电力需求的重要保证,其中电力的经济调度是我国电力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经济调度的三个影响因素,旨在给相关的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节能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进行电力设度;经济调度是指在考虑全系统经济性的前提下,既考虑机组的最佳组合并经济地分配各发电厂的有功负荷,又考虑电力网线损坏,使得在相同的产出条件下力求能源消耗最少。重点分析了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的异同。最后指出,在经济调度机制比较成熟,节能降耗目标实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引入市场定价,这样将进一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建设提供助力,同时也对新能源的消纳和电力供需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立足于现阶段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基本情况,通过构建供给侧火电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的合作联盟以及供需双侧可调负荷与新能源的源荷互动合作联盟,通过信息互补、潮流互济等多种形式,实现有效的新能源消纳量提升和电力合作联盟的电力市场效益提升。并通过仿真案例证明了所提模型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减少电力市场偏差和提升合作联盟效益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开放电力市场下新型经济调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解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电力系统内形成开放电力市场下的竞争机制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对传统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建模方法和解法的研究,建立了开放电力市场下新型经济调度数学模型,并对其解法进行了传统优化方法和启发式智能化优化方法的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湖南模拟电力市场发电经济调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湖南模拟电力市场发电经济调度系统课题的研究开发成果、系统结构与特点等。该系统创新了改进型优序法,实现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的水火电联合经济调度,在投入实际运行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的新能源优化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式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开展新能源调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调度的特点。鉴于目前传统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功能已无法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的挑战,介绍了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年/月度新能源电量计划制定、日前及日内滚动优化调度,并基于正在推广应用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设计开发了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新能源进行多个时间尺度的协调优化调度,逐步减少新能源预测误差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新能源的最大安全消纳。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6个网/省级电网实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当前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是:2006年供需基本持平.2007年后,开始出现富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电力电量平衡主要以经济调度、机组组合为基础,没有给予可再生能源突出考虑。首先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电力系统内各电源按发电特性划分为电源簇,建立电量消纳优先次序,以充分体现各电源的价值;然后以购电成本最小化、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分别考虑各电源簇的运行约束,建立电力系统中长期电力电量平衡模型,并设计内外层相结合的分层求解策略进行模型求解。其中,模型外层为电源多目标优化配置,采用多目标规划-几何模型(MODM-GMM)算法求解;模型内层为电源发电能力计算,采用逐步优化-增量动态规划(POA-SIDP)算法求解。最后,将模型运用到重庆电网中验证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模型能实现包含水、火、风、光等混合能源系统的购电经济性,并有效利用系统内的可再生能源,促进电网协调、低碳、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由于电力高峰负荷持续时间短,导致采用传统的增加调峰发电装机容量来满足电网高峰负荷需求的方法经济效益极低,同时由于大量间歇式新能源的接入,其自身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也给电力系统能源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针对用户激励响应行为进行建模分析,对供应侧和需求侧的资源进行协调和优化,建立了可以综合考虑供应侧和需求侧的作用激励的含风电新能源发电网双层电能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集成了需求侧直接复合控制策略,有效地补充和丰富了需求响应理论在风电并网优化调度中的应用。最后基于该模型以某地区风力发电预测功率和夏季典型日负荷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实现了平缓负荷曲线,在保证用户满意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电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难度,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从灵活性资源出力特性和灵活性供给能力角度入手,基于电力系统灵活性裕度指标,以最大抽蓄调峰效益、最大风电消纳电量、最小机组运行成本和最小可中断负荷调用成本为目标,计及电力系统运行约束,建立源荷储多种灵活性资源统一协调滚动调度模型。基于协调调度思想,优化日前每个调度时段各灵活性资源出力,然后利用日内超短期风电预测数据,滚动修正各灵活性资源出力状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其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电网实时调度介于日内小时级滚动调度和秒级自动发电控制(AGC)之间,是在线调度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新能源高占比电网,实时调度是提高电网实时调节能力和应对新能源陡升/陡降等强波动性的重要手段。实时调度本质上是带多重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需要兼顾多种实际需求,在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分别以5 min和15 min为调度周期,在线自动、高可靠地给出可行合理的优化策略。文中提出一种安全性和经济性协同的新能源优先实时调度方法,采用多阶段推进决策,实现了不同场景下不同调度目标的协调,兼顾了消除断面拥塞、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传统机组间出力公平分配、AGC备用容量可行等不同的调度需求。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开发了实时调度系统并在多个省级电网投运,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调控一体化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数量激增,部分站点距离较远,电网面临设备运行维护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乌兰察布电业局改变传统集控站管理模式,建设“调控一体化”技术平台,该系统包括SCADA、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远动和保护数据采集三大模块,实现远动、保护数据的采集,调度、监控、电网的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等功能,将变电站监控职能转移到调度,同步配置电网设备监控人员,成立运维操作队,分区域管理,提高运维操作效率.该管理模式的推广,将大量变电站监控人员人力资源成本解放出来,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变电运行人员供需不足的矛盾,缩短了电网设备运维操作时间,保证了电网运行稳定性和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的微网日前电热联合调度问题,开展了考虑全局利益统一与多主体利益均衡的优化结果对比分析。首先,基于多能源微网中各类能量产生/转化设备的效能模型,结合系统中储能装置寿命损耗、可再生能源丢弃、电动汽车调度成本等方面的分析,建立了各类设备的运行成本模型;其次,构建了以微网运行成本最佳为目标的微网单一主体日前经济调度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粒子维度熵的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再次,构建了考虑可再生能源所有者、微网能源服务商、用户等多主体利益均衡的日前经济调度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Nash均衡博弈的求解方法;最后,针对全局利益统一与多主体利益均衡2种模式在典型实例中的经济调度结果,开展了深入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弃风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对风电发展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利用京津唐电网2014年的实际数据,计算了在不同风电接入比例下,风电优先调度对电力系统能源强度和经济成本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为实现电力系统能源强度最低是否需要弃风的问题以及弃风出现的拐点及具体的弃风比例。研究显示,随着风电发电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为实现系统能源强度最低,在冬大和冬小负荷方式下,风电发电比例分别为14.19%和19.92%时将产生弃风,但此时弃风比例很低,接近于0;当风电发电比例分别为22.51%和24.62%时,为实现系统能源强度最低,冬大和冬小时弃风率也只有5.00%左右。研究还显示,随着风电发电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经济成本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0.
周一工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1,14(4):273-276
能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我国国情决定下的低碳技术发展战略:加强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新型能源技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