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 博弈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合作广告策略, 分析信息不对称及双渠道对供应链合作广告投资决策的影响. 研究表明, 零售商在具有需求信息优势时会谎报需求信息,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其谎报决策会降低制造商的利润, 但能提高供应链的利润, 这种情况下制造商无法通过激励合同促使零售商共享信息. 另外, 在最优合作广告策略下, 当直销渠道与分销渠道所占市场份额的分配比例小于一定值时, 制造商采取双渠道会使供应链参与者均受益. 相似文献
2.
以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分析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问题. 引入双渠道价格敏感系数和竞争系数两个变量, 分别建立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协调决策的3 种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合同策略协调后, 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增加; 经两部定价和批发价格合同协调, 零售商需要支付固定费用给制造商才能够达到协调, 而经Shapley 值法分配合同协调, 则双渠道供应链可直接达到协调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互惠偏好行为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 以及这种互惠偏好对决策行为和渠道效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 双方的互惠偏好程度对制造商废旧品回收比例呈正面影响; 零售商互惠偏好程度对制造商产品批发价格呈负面影响; 双方互惠偏好程度增加会导致零售商产品售价降低, 从而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加; 系统成员的互惠偏好程度增加会导致自身收益减少和对方收益增加; 互惠偏好行为有利于闭环供应链系统收益和渠道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产量和需求都随机的供应链, 在条件风险值(CVaR) 的度量准则下, 建立具有风险规避型零售商的供应链最优决策模型, 探讨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链协调的条件, 并进行了数值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零售商的风险规避以及产量的不确定性将降低最优订购量及供应链效益; 收益共享契约可以优化产量和需求随机条件下的供应链运作效率, 并在一定条件下使供应链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单个风险中性供应商和?? 个风险偏好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 假设市场需求是随机的, 且每个零售商面临的需求与其订货量成正比, 采用平均CVaR 准则刻画零售商的风险偏好. 当零售商对称时, 得到系统总的均衡订货量关于零售商数量和风险偏好系数的单调性; 证明当风险偏好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 批发价契约可以使供应链协调; 随机大需求导致系统较高的均衡订货量. 最后通过数值例子表明了需求可变性对系统总的均衡订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分博弈,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与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纵向合作减排的动态优化问题. 构建了以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Stackelberg 微分博弈模型, 分别得到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反馈均衡策略及各自的利润最优值函数, 推导出产品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最优轨迹. 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减排策略对产品碳排放量的影响, 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长期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制造商开通网上和零售渠道的情形下, 供应链成员的广告合作和成本分担对双渠道协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零售商的广告对品牌形象产生何种影响, 制造商分担零售商的部分广告费用均能使得双方的利润优于分散决策的情形, 但不能完全实现双渠道协调. 此外, 当零售商也分担制造商的部分广告费用时, 双方均可以实现完全的协调. 相比于零售商频繁促销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形, 在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 双方能够实现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受自由现金流的限制, 中小企业需要外部融资来实现良性运营, 供应商信用担保贷款是一种有效手段. 考虑银行下侧风险控制的担保贷款模型, 根据供应链购销过程中的订货量和批发价参数决策, 评价供应链内部无风险资本转移过程. 通过建立供应商担保费率、风险担保比率设计和银行利率组合模型, 确定贷款担保系统的最优决策. 研究结果表明: 在具有贷款可获得性的资金约束供应链中, 存在最优订货量与批发价的组合, 且供应商销售收入存在最值; 在担保贷款过程中, 存在最优风险分担比例, 通过设计合理的风险控制模型, 可提高零售商资金水平, 达到供应链的协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消费者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大的特征, 采用延迟定价策略应对需求波动和实现产品售罄. 基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 探讨最优零售价格的确立, 分别建立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利润函数模型和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系统利润函数模型, 通过函数单峰性分析证明最优订货量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并求得最优解. 比较和数值分析表明, 在分散决策下, 采用延迟定价策略虽然未必能达到集中决策时的供应链系统最优, 但相比固定售价, 可以显著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集中式决策和基于Stackelberg博弈这两种情况下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服务及需求的关系。制造商和零售商提供的服务对价格、需求会产生影响,渠道商改善服务有利于本渠道价格的提高,同时会影响到另一渠道的定价,影响程度与双渠道决策模式相关。与服务对定价的影响不同,渠道商提供的服务对本渠道需求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当服务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善服务可以增加本渠道市场需求,降低另一渠道需求;当服务水平过高,继续改善服务不仅不能增加需求反而减少需求,同时对另一渠道的需求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与消费者市场类型存在密切关系。当消费者市场属于价格敏感型时,服务水平存在一个帕累托区间,任一渠道商改善服务都会促进双渠道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供应商和制造商两级低碳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博弈均衡解和收益共享契约参数,比较分散决策、集中决策和收益共享契约下实现低碳供应链的经济效应,并通过算例分析了是否合作减排以及合作减排对供应链成员产量、碳减排量、利润的影响和收益共享契约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碳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汇率和需求风险聚集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建立并求解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模型,获得了如下结果: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生产水平和汇率风险对冲水平,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着整体利益的分配;相对讨价还价能力适中时,合作是一种更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方式;汇率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运作变量的影响方向不同;"风险聚集下的合作"策略能够实现供应链盈利水平与风险承担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13.
对由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传统渠道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进行研究。首次在建议零售价背景下研究了批发价格模式选择问题,运用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得出了供应链各成员的价格均衡策略。综合考虑零售商谈判能力和和消费者对渠道的偏好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批发价谈判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利润。结果表明,制造商可通过建议零售价调整市场价格;从供应链总体或者零售商角度,以直销价格为基准确定批发价格是最优的;制造商倾向于单独确定批发价格,但当零售商谈判能力较弱,且网络渠道基本市场份额偏大时,也可接受以网络直销价为基准确定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的双渠道供应链,考虑零售商具有公平关切心理,研究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对供应链各成员决策及效用的影响.通过定义制造商判断市场需求规模的阈值,以获取零售商订单中所传递的市场需求规模信息,并得到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制造商的最优直销量.研究发现,阈值随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且最终趋于常数. 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有利于增加自身的效用,但会损害制造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pricing strategy problems in a supply chain system where the manufacturer sells original products and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via indirect retailer channels and direct Internet channel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at system, agent technologies that provide a new way for analysing complex systems are used for modelling. Meanwhil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load of searching procedure for optimal prices and profits, a learning search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ithin the multi-agent supply chain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find out optimal prices of original products and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in both channels, which lead to optimal profits of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optimal profits are increased by introducing direct channel and remanufacturing.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customer preference, direct channel cost and remanufactured unit cost on optimal prices and profit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