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抗冲性较差,水流冲刷力强,河床冲淤变化频繁,崩岸险情时有发生,河道治理对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特性,分析了中下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现状、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河道崩岸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揭示了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简要介绍了河道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长江中下游的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大部分为典型二元结构,在水沙条件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下,河岸经常发生崩塌。岸线崩退改变了河道的平面形态,引起上下游河势发生调整,给防洪安全和两岸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国家及各级政府持续开展了以护岸工程为主的河道治理工作。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施情况、护岸工程技术发展、主要经验及关于今后河道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木  赵义 《人民长江》2006,37(10):19-20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内的砂石是较好的建筑和填筑材料.为防止采砂对长江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沿江工农业设施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长江河道采砂必须进行统一规划.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研究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展开,到国务院颁布《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后,开始按水利部的部署对长江中下游河道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研究与探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系统地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研究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统计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历次护岸工程经验交流会关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统计成果,统计了2002年以后湖南省和湖北省长江干流的崩岸情况,分析了崩岸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能简单地以目前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长度已达标就判断长江的崩岸治理任务已完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治理是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叙述了河道治理规划要点,分析了河道治理与防洪的关系,阐述了河道治理工程对防洪的作用.根据目前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丁坝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前言矶头、丁坝是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物型式。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矶头抛石护岸应用较广泛,丁坝护岸采用较少。为了进一步搞好长江中下游的护岸和河道整治工程,总结国外丁坝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是因为,第一,国外关于矶头型建筑物的报导极少,而对丁坝的研究和实例则为数甚多,矶头可视作短丁坝或者是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灿 《人民长江》1996,27(4):45-47
建国4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得到了很大发展,兴建实施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栽弯工程,堵汊工程,取得了巨大的防洪效益,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大洪水,干流河道先后发生崩岸61处,累计岸线长40.3km,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治理加固经费严重不足,原建工程标准不高,特异水文条件的作用等因素造成的,尽管如此,从总体上分析,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在战胜1995年洪水仍发挥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长江上游来沙量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上游干支流建库拦沙起主导作用.上游来沙减少使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量与沙源的供需问题更加突出.为了长江中下游河势稳定,河道采砂实行控制与管理十分必要.利用近期来水来沙变化及数学模型计算预测,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以及河道的来沙量、泥沙组成变化等,研究了上游来沙减少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量的影响.结合长江中下游河道稳定、防洪以及通航等因素,提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主要河段可采量及控制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外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概况,分阶段阐述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生态护岸技术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实践。总结了我国生态护岸建设相关规程的制定状况,具体分析了生态格网、土工合成材料、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材料在产品标准、设计规程、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护岸植被建设存在的护岸植物品种及群落结构单一,植被选取缺少调查与论证,护岸植被类型未能与河道特点和护岸功能相适应等问题。从生态护岸技术标准制定、生态护岸植物名录制定、传统硬质护岸改造三个方面给出了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了三门峡水库库区芮城河段护岸工程的现状,护岸工程的种类、平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分析了护岸工程险情出现的原因及抢险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量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河床逐渐淤高,是渭河下游水患威胁严重的根本原因。堤防质量差、河道整治工程不完善、河势多变和南山支流排洪通道不畅等是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和控制潼关高程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汾河河道治理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简要介绍了河道规划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黄河潼关至三门峡河段位于黄河中游,在黄河治理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库岸坍塌剧烈,两岸相继修建了一系列防护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概略分析了目前潼关至三门峡河段在库岸坍塌和治理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工程治理的外部制约条件,提出了治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验收报告是竣工验收时需要提交验收的调查报告,目的是总结施工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周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工程竣工后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通过某河道治理工程,对报告的编制内容、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介绍了该类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调查的基本内容,重点强调了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落实的调查内容与方法。规范的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可充分反映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情况,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e installation of 517 river works in the upper Hunter catchment, New South Wales over the last 50 years is linked to geomorphic river adjustment and flood history at catchment and reach scales. Nineteen types of work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onsisting of engineering, heavy machinery and vegetation works. Since 1952, a transition in techniques has been detected from engineering‐based approaches, to river training/maintenance, to more ecosystem‐based approaches. From the 1950s to the mid‐1980s extensive river engineering was undertaken. Projects were concentrated along laterally unconfined rivers and were generally implemented after major phases of geomorphic river adjustment. Neither the type of river nor the type of river adjustment guid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s or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catchment. A blanket approach was adopted, applying the same types of works across all types of river. Emphasis was placed upon concerns for bank instability rather than bed instability. Hence in many cases, river works addressed the symptoms (i.e. bank erosion) rather than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river change (i.e. bed incision). Since the mid 1980s, techniques have evolved towards vegetation‐based procedure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riv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requires that greater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proactive strategies which build upon an understanding of geomorphic river adjustments at the catchment scal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河流泥沙及河床变形问题直接关系到跨河建筑物的安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要跨越的河流众多,河流的河床组成、河道比降、河流宽度、行洪流量差异极大,而且河道冲刷对跨河工程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样,不同规模、型式、布置结构的跨河工程修建后对天然河道的影响也不同.分析计算各种影响的程度是跨河工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筋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越来越注重工程生态性的今天,生态护坡在道路、堤防、城市水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很多情况下,生态护坡在强度上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加筋生态护坡是土工织物与植草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护坡形式,在保证工程生态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态护坡的强度,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与应用。综合介绍了加筋生态护坡的发展历程,将其概括为传统生态护坡、普通加筋生态护坡和高性能加筋生态护坡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加筋生态护坡使用的不同结构型式和材质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了分类总结,针对国内外加筋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结论,结合实例分析了加筋生态护坡的工程应用,指出在保护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最后,展望了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