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小河流监测系统的建设,大量监测站不断建成,现有的基层测站人员和传统的水文测验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水文监测任务的要求.通过对铺头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及测站特性分析研究和巡(间)测分析,开展水文巡(间)测作业,在满足水文测验精度和资料整编精度前提下,可极大减少水文监测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黑龙江干流中游段水文巡测基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和原则进行了论述,对提高水文巡测基地测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应急水文(质)监测能力,加强对测区相关水文站、地下水监测及应急监测管理能力,完成相关站点的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和水质分析工作,全面提升水文(质)监测、预测预报和服务支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到2015年底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基本建成后,为有效应对站多人少任务重带来的压力,各地水文大都开展了水文巡测.本文以九江市为例,阐述了开展水文巡测和设立县域水文管理机构是解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成后水文面临的人少站多任务重的问题.并提出要适时调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的功能,加快提高县域水文监测能力,做好水文监测管理改革顶层设计,不断提高基层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县域水文大都采取驻站监测模式,能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21世纪以来,随着水文监测站点的不断增加以及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的增多,驻站监测逐渐难以满足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提出建立水文巡测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水文巡测模式,对区域内水文站及水文监测设施、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提高县域水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县域水文监测大都采取驻站监测模式,该模式能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水文监测站点的不断增加以及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的增多,驻站监测模式逐渐满足不了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文章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提出设立水文巡测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水文巡测,对区域内水文站及水文监测设施、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提高县域水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依托水文现代化建设,水文巡测将是未来水文测验工作的必然趋势,水文巡测是水文监测方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通过梳理张北水文勘测队辖区内水文监测站点设施设备的建设情况和已经开展的各类水文要素的监测情况,分析水文巡测的可行性,并针对现阶段水文巡测方案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文巡测是获取水文资料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水文测验方式改革的方向。松辽流域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新建工程已完成嫩江、北引取水口下等8处水文站建设,正在建设白沙滩、牛头山、林家村、四家4处水文站,各站拟采用水文巡测方式开展测验工作。文章从嫩江中心测验工作实际出发,从巡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到测验成果的整编,围绕松辽流域省界断面水文站巡测方案的部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隶属于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主要负责沧州区域内的水文勘测、水文情报预报、水环境监测、旱情监测、城市水文监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论证、水文分析与计算、水平衡测试等工作以及沧州市水文行业管理任务。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设有7个科室(办公室、劳动人事科、计划财务科、测验科、水情科、水质科、规划计划开发科),1个滨海巡测队,11个水文站。设有水情分中心、水平衡测试中心、水环境监测中心、旱情监测中心等机构。在沧州市区域内布设了92处雨量监测站,10处入海巡测流量站,289处地下水水位监  相似文献   

9.
正实行水文巡测是逐步实行"站网优化分级管理、站队结合、精兵高效、技术先进、优质服务"工作模式的必申之路,也是水文工作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设立涉县水文巡测基地可以对涉县境内的河道水文要素进行统一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做好区域内水量调查,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技术方案和工作规划,对设立献县巡测基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防汛抗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对水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水文监测作为水文工作的基础,与经济社会和水文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巡测片区,合理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加强水文基地管理,大力推进水文巡测工作,是切实践行“大水文”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提高水文监测能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水文工作更好地立足水利,服务社会.本文根据吉安水文基本情况,进一步论证了水文巡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水文巡测区划分,初步探索了巡测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左涛  刘辉  杨旭光 《人民长江》2012,43(12):74-77
采用移动式水质在线监测新技术,在丹江口水库部分重要敏感区域开展了应用性示范监测工作,检验了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成熟性和运行稳定性。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弥补了传统人工监测和移动实验室监测时效性不足、自动化程度差等缺点,也解决了固定式自动监测站难以调整监测点位的问题,增强了水环境监测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水量水质监测站在监控和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情况,分析了2008年引江济太期间常熟等5个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站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由监测数据得知,5个自动监测站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为进一步改善太湖流域的水质,建议加大监测站的建设和优化力度,加强监测站之间和监测站与水量控制单位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3.
贡湖水质自动站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湖水质自动站是太湖局建设的第一座水质监测站。介绍了自动站的构成和工作流程,并对自动站采用的水质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自动站自运行以来,能提供实时水质信息,及时反映水质变化过程,为相关行业建设水质自动站及类似技术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古北口水质水量监测站水量水质自动测报系统的水量监测情况,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及原因,对比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古北口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成在提高站点水质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及时发现监测河段水污染事故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为水环境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数据,在水质监测中开始应用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由电极法水质自动监测仪、现地控制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中心站组成,主要是对水样中常规物理与化学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阐述电极法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南宁水文站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并就日常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水质自动监测仪所监测到的河流水质资料是相对可靠的。通过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对河流水质变化做到实时监控;在水体发生异常变化时,系统可自动报警,达到预警预报的目的;在线系统可同时提供各个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图,以便进行流域水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杨旭光  夏凡  左涛 《人民长江》2012,43(12):99-102
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够连续获取大量的在线监测数据,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国内一些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站点的选择、采水系统的设置、水样预处理、水质监测参数的选择以及运行管理等。针对相应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江都站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都站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供水、排涝、发电、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4座泵站、12座节制闸、2座船闸、1座变电所及配套组成。采用先进的环网技术、冗余技术、PLC技术和组态技术,对泵站监控、闸门监控、变电所监控各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成功解决了江都站微机监控系统多站点衔接、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该文叙述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并着重说明了系统的优点。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泵站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整个水利工程调度、优化的基础。针对泵站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了泵站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以4层体系结构(自底向上分别为现地级、站控级、管理级和调度级)来组织泵站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围绕泵站计算机监控、泵站主设备状态监测、泵站工程安全监测以及泵站信息管理等泵站信息化核心内容,分析了各应用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并将开发的各个应用系统应用在泰州引江河、钱塘江灌区以及南水北调等多个泵站中,有效地提升了泵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结合多年来在泵站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与体会,指出了目前泵站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组成结构着手,进行了袁河界河断面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计,对河流断面水位、流量自动采集,水质自动采集、处理、分析以及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曾红娟  朱永清 《人民长江》2017,48(12):26-29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是监测工作的基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集中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立足于长期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管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这一根本出发点,提出了由1个流域监测中心站、5个省级监测总站和38个监测点组成的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思路,以及以协同站网区域监测、典型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为方法体系的不同尺度、不同对象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服务模式,旨在全面掌握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