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水语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特殊,干旱机遇较多。本语文从气候、地形、土壤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了本区干旱的原因,并针对该成因和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干旱分区及各区易旱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77个气象站和45个水文站长系列逐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年干燥度、年径流量Cv值等空间分布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湖北省干旱分区进行修正。通过研究各季干燥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各类型干旱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到各干旱分区的干旱特征,为湖北省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建国后近50年,滁州市尚有200万亩左右易旱土地水利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实际情况,得出立足长远,建骨干工程的同时,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采取短平快的治水思路,尽快解决这些地区一半土地农田缺水问题。这将对加快滁州市农村奔小康,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广西钦州地区历史上的干旱情况,并结合1991年特大干旱年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该地区防旱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旱灾为湖北省襄阳市自然灾害之首。2010年以来襄阳市连续干旱,襄阳市成立专班实地调查,形成《襄阳市解决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力求用3年时间,破解易旱地区抗旱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提高易旱地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广西钦州地区历史上的干旱情况,并结合1991年特大干旱年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该地区防旱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阜新市是易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意义重大。从科学制定抗旱规划、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加强抗旱管理服务、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技术以及落实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采取综合系统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地下水开发与干旱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发生在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大干旱,基本上分布在喀斯特岩溶区,在旱季降水和地表水储蓄严重缺乏背景下,岩溶地下水几乎成为山区居民生活、生产的唯一来源。讨论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状况、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西南大旱所暴露出的本地区工程性缺水这一严峻现实,提出应站在实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与恢复生态环境的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岩溶地下水利用的建议,尤其是应考虑建立岩溶地下水备用水源地及其应急供水保障系统,以应对特大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9.
受气候、水源、水质和供水工程设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安徽省易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淮、淮北地区以及江淮分水岭附近,涉及的耕地面积占全省的65%,有合肥、蚌埠、淮南、淮北、阜阳等多座大中城市,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产区、能源基地,历来也是抗旱工作的重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缺水危机不断加剧,旱灾愈演愈烈,持续抗旱已成为羁绊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供求关系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抗旱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探求新时期抗旱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依兰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土壤及人为等特定因素,致使依兰县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及其他行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鉴于此,制定完善抗旱预案,提高预警机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水源工程、农、林业工程及科学技术等应对措施,将对依兰县干旱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可以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地区近500年旱涝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我国西南地区历史长期旱涝灾害演变规律,采用频率统计、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评估了该地区整体以及各省区市近500 a的旱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自19世纪以来,旱涝灾害逐渐增多,20世纪灾害频繁,2~3 a的短周期现象较为显著;不同地区间的旱涝灾害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于该地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及其相关程度研究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及典型场次旱灾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10月—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和农村饮水困难情况都达到了近10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3年以来的最大值。通过历史场次旱灾对比分析发现,西南干旱并非偶然发生的现象,1951—1990年该地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次数为12次,且有缓慢加重的趋势。以云南为例,本次灾害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湿润喀斯特地区冬季灌丛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湿润喀斯特地区冬季灌丛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的规律,基于实地逐日监测记录的灌丛土壤水分和降雨数据,对冬季灌丛土壤水分与降雨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小于5.80 mm的12场小降雨事件对土壤水分无法进行有效补给,大于20 mm的2场降雨事件能够有效补给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响应时间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加快.根据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岩溶区1900-2012年旱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00-2012年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旱涝灾害历史资料为研究依据,通过频次、年份的分析,直观呈现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分布图。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旱涝灾害特点进行总结可知,该区旱灾发生频率非常高,洪涝灾害以暴雨洪水和岩溶洼地内涝的形式年年不断。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岩溶地形地貌比较发育。推测该区旱涝灾害的发生除了降水量的影响,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发区。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洪灾害高易发降雨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成因,研究了降雨诱发山洪灾害重要时段临界雨量的分布特征;针对降雨地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临界雨量系数作为降雨诱发山洪灾害区划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持续干旱灾害;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晴热少雨气候导致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出现,以及地理气候特征和供水工程容量不足等因素产生的年内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一般性地描述了干旱灾害的危害,并从防旱抗旱的组织管理基础措施、技术性措施、农村(或农业)防旱措施、城市防旱措施以及干旱应急对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干旱灾害的系统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常规旱情监测获取信息少、人力物力投入大的缺点,可采用遥感技术对区域旱灾灾情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估。基于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的FY-1D气象卫星影像和土壤墒情实测数据,利用云参数法,制作了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发生发展全过程的遥感监测系统图,并结合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社会经济等信息进行了区域干旱灾害评估。得到了2010年3月该区域因旱饮水困难的总人口数和农业受旱面积,且结果与当地实际统计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技术在旱情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optimized operation principles implemented at reservoirs on the Wujiang River in southwest China between September 2009 and April 2010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operational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Guizhou Wujiang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A set of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impacting th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t reservoirs. A 59% reduction in the inflow discharge at the Hongjiadu Reservoir led to a decrease of only 38% in the total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t the Hongjiadu, Dongfeng, Suofengying, and Wujiangdu reservoirs on the Wujiang River, indicating that optimized oper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rought management. The water level and the amount of other water inputs at the Hongjiadu Reservoir and the outflow discharge at all of the reservoirs except the Wujiangdu Reservoir wer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otal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t reservoirs on the Wujiang River under optimized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