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注水系统效率测试评价是对油田注水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或者说能量的利用率进行评价,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对文东增压注水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并开展综合性系统效率的测试和分析评价研究,结合油田实际,探讨建立文东油田增压注水系统效率测试评价的方法和模式,为老油田节能降耗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峰油田XX注水站内高压注水泵的耗能状况分析和系统效率测试,确定了在注水过程中能量损失主要是泵管压差和站内回流引起的。通过对高压注水泵安装变频调速装置,降低了泵管压差,消除站内回流,提高了系统效率,同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油田地质特点及注水系统特点,对注水系统进行包括拆级改造在内的一系列节能技改措施,对提高注水系统效率、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根据孤岛油田的特点及对注水系统的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提出了注水系统的节能技改措施方案,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计算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方法是根据SY/T5625-1996标准,在测试注水机泵及注水管网运行效率的基础上,再计算整个注水系统的效率。对于低渗复杂断块油田,为了完成配注而进行二次增压注水后,其机泵设备数量很多,管网也十分复杂,系统中同时存在两个甚至多个压力系统,若采用上述方法,其计算过程十分繁杂,因此参考集输系统效率的能量平衡理论,采用黑箱方法,提出利用油田现场计量仪表录取的注水资料计算注水系统效率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计算方法简单、快速,工作量小,是油田切实可行的注水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岭油田投入注水开发已经20多年。随着油田开发形势的变化和油田综合调整步伐的加快,注水系统地面工艺方面暴露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设备注水能力满足不了地质配注需要,注水效率低,水质不达标等主要问题。1994~1995年对该系统进行了调整改造。对井站布局进行调整并完善水处理工艺,对注水设备进行改造等措施见到了显著效果,为低渗透油田的稳产、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注水是油田生产系统的能耗大户,注水耗电约占油田采油系统生产总用电的30%~40%左右.通过对花土沟油田注水系统能耗计算,分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对花土沟油田注水系统改造后节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为今后花土沟油田注水系统提效工作提供较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对油田其它新建、改建等注水系统方案的优化也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对二连油田各注水站注水泵、注水单井的运行压力、流量及注水泵的耗电量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换离心电泵为柱塞泵,提高注水泵运行效率;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稳定出站干压,减少注水泵回流量;采用分压注水工艺,优化注水管网,提高管网运行效率等措施,二连油田的注水系统效率由优化前的46.6%上升至61.8%,注水系统单耗由优化前的7.25 kW·h/m3下降至6.1 kW·h/m3,平均年节约动力费407万元.  相似文献   

8.
目前油田普遍采用增压注水泵来提高注水压力 ,达到提高驱油效果的目的 ,但增注系统能耗大 ,成本高。因此 ,增注系统的节能降耗尤为重要。通过对增注系统的电机和增压泵的特性研究 ,提出提高增注泵电机效率和增压泵运行效率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油田增压注水系统效率 ,降低了注水成本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田大部分处于开发后期,需要通过注水开发补充能量来维持地层压力。目前针对油田注水系统的评价多是基于效率分析的单一指标评价,对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较少。在油田注水系统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参考现有的单一指标评价,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单井、地面系统和数字化动态统计为3个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某注水站进行评价,得到该站当前运行条件下的综合评分为7.56。应用该模型,可明确系统运行现状,对降低注水成本、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系统测试和效果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注水地面系统能量损失的分析研究,找到能量损失和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相应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回流损失、管线损失和阀组损失,回流损失主要集中在新建区块的撬装注水系统,管线损失集中在管网布局不合理的区域,阀组损失主要集中在注水压力差异较大的区块。通过变频技术、管网优化、局部增压及降压增注措施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损失因素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仿真优化PCP技术在扶余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油田是一个开发了近40年的老油田,有1700多口注水井的复杂注水网络系统,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注水量和耗电量的大幅上升,注水能耗成为制约扶余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注水效率、降低注水耗能已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任务。利用仿真优化技术对扶余油田注水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后,发现了注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方案;扶余油田注水站的流量调节主要采用阀门控制,造成泵管压差过高,电动机长期处于高耗能状态运行,在应用PCP变频调速技术后,能够达到降低泵管压差、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PCP技术实现仿真优化出站的排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低渗透油田在注水开发作业中,注水压力高、管网复杂,注水系统效率一直较低。从化子坪油田实例入手,按流程节点进行注水系统效率的测试、评价和优化,细化了注水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方案,实施后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港油田注水工艺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实现油田高效注水开发的目的,近几年大港油田对注水工艺系统开展了联网运行、高效泵代替低效泵、注水系统的高低压分离改造、单井增压注水、注水管线除垢技术及变频调速等多项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了油田采用这些技术有效提高注水系统运行效率及实现注水系统优化运行的情况,提出了大港油田注水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注水系统是油田耗电大户,其耗电量约占油田总耗电量的30%,降低注水系统能耗对于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实施低成本开发战略意义重大。大港油田油层埋藏较深、油藏类型多、断块破碎复杂,致使注水泵压高、注水站分布分散且规模小数量多,相应的注水单耗也较高。注水单耗是衡量注水系统能耗的重要指标,而提高注水系统效率是降低注水单耗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在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降低注水能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尝试,实施多项调整改造节能技术和优化运行措施,取得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田注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为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必须合理运行整个注水系统,文中介绍了油田注水系统节能降耗配套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效果,为油田生产管理提供一个分析预测的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专家系统判别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一处,为油田管理和改造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应用该技术,对油田深度注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取得良好效果。重点介绍了油田注水系统仿真优化、管网改造、国产变频等技术研究、现场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种计算油田注水系统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田注水系统效率分析、实例计算,介绍了一种计算注水系统效率的方法,为分析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提供了依据。从电动机、注水泵和管网运行效率等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注水工艺,提高注水泵效率,合理匹配增压泵和调整注水管网,增加油田注水系统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在文留油田应用后,注水系统效率提高了2%~5%,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油田注水系统进行测试的基础上,根据油田注水系统的实际工艺特点,对油田注水系统中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油田注水系统效率,进行工艺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例举实例对各项工艺优化措施的针对性、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了不同优化措施的应用范围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吐哈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油田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注水量逐年增加和注水系统工艺流程的不断调整,现有的注水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吐哈油田大部分油井都是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保证油田的高产稳产;同时,油田注水系统也消耗着大量的电能,油田注水耗电约占油田生产总电量的40%左右.通过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公司所属部分注水系统能耗损失进行了测试分析与评价,找出能耗损失具体原因,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努力降低能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注水系统是油田的能耗大户,注水耗电一般占油田总耗电量的30%~40%.通过对油田注水系统能耗的计算,分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探索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方法,实现注够水、注好水和有效注水的目的,降低油田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某油田注水系统效率低、能耗高,无法满足二、三类油藏及滚动扩边的开发需求。2009年初编制注水系统优化改造方案,2009年底实施完毕,2011年开展项目后评价。该工程项目评价为成功项目,解决了油田注水能力不足、管网穿孔频繁、设备故障率高、注水井欠注等问题,实现了预期的节能降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