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控制烟草粉螟对烟叶、卷烟的危害,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烟草粉螟卵、幼虫、蛹、成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烟草粉螟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依次为:卵>幼虫>蛹>成虫;完全阻止卵、幼虫和蛹发育为成虫的辐照剂量分别为175,325和1000 Gy;幼虫、蛹和成虫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死亡,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率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成虫经600 Gy剂量辐照后其繁殖力为0,即无法产生下一代成虫,并且600 Gy的剂量辐照下可以阻止烟草粉螟卵、幼虫发育为成虫,600 Gy剂量辐照处理烟草粉螟蛹虽然其仍可以羽化,但羽化的成虫在辐照后第6d就完全死亡.因此,600 Gy的剂量可以作为辐照防治烟草粉螟的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2kGy、10kGy、30kGy和50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淀粉样品测定其黏度及热稳定性、特性黏度和透光率.由特性黏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对淀粉的辐照降解,其辐照剂量可以控制在10kGy以下,如果再提高辐照剂量则无明显的降解效果.低辐照剂量的样品透光率有明显的提高,辐照剂量达到2kGy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透光率逐渐下降.高剂量辐照的淀粉黏度很低,但黏度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对烟梗预处理,然后通过盘磨制浆,制备重组烟叶,最后检测其相关物理力学性能,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微波功率以及微波辐照时间对于重组烟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优化的预处理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300W、辐照时间3min。结果表明微波在烟梗预处理中的有明显作用,提高了重组烟叶抗张强度和透气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束辐照,研究辐照对干枸杞品质的影响,确定干枸杞辐照杀虫工艺剂量。采用电子辐照加速器对干枸杞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不同剂量辐照对干枸杞复水比、生虫率、颜色以及还原糖、类胡萝卜素等理化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干枸杞复水比显著低于未经辐照的干枸杞。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抑制干枸杞的生虫率,且辐照剂量越高对生虫率的抑制效果越显著;辐照剂量为4~8 kGy时,直至试验结束未曾出现生虫枸杞,辐照剂量为2 kGy试验结束时生虫率为0.57%,皆显著低于未经辐照干枸杞的0.97%。剂量≥8 kGy时,干枸杞L*、a*、b*均显著低于未经辐照的干枸杞。辐照对干枸杞还原糖、枸杞多糖含量显著上升,对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无明显影响,当辐照剂量≥8 kGy时干枸杞类胡萝卜素、黄酮含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干枸杞的电子束辐照剂量应在4~8 kGy范围内。该剂量范围内能有效抑制干枸杞生虫,且最大程度保持干枸杞原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辐照灭菌和高温釜式灭菌对酱牛肉理化性能、质构变化和脂质氧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辐照剂量2,4,6,8 kGy对酱牛肉进行辐照处理,高温釜式选择121 ℃、20 min灭菌。结果:辐照处理剂量为6,8 kGy时,辐照处理具有与高温釜式相同的灭菌效果,可延长酱牛肉的保质期;辐照剂量的增加可使得酱牛肉的L*(亮度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辐照组样品L*值高于未经灭菌处理的酱牛肉,a*值先上升后逐渐降低,当辐照剂量<6 kGy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的b*值逐渐升高,当辐照剂量>6 kGy时,样品的b*值又减小,且辐照组处理的酱牛肉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辐照处理组对酱牛肉硬度与弹性的维持性优于高温釜式灭菌;而辐照处理的酱牛肉过氧化值与酸价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增高(P<0.05),高温釜式灭菌对酱牛肉过氧化值影响不显著,8 kGy辐照剂量组与高温釜式灭菌组酸价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辐照使得样品的初始丙二醛值增加。结论:6 kGy辐照剂量组的酱牛肉货架期相较于对照组延长且该剂量辐照处理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花斑皮蠹对储粮及其他仓储物的危害,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花斑皮蠹幼虫、成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花斑皮蠹的幼虫、成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幼虫和成虫经辐照后9 d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44.9和164.8 Gy;幼虫经800 Gy剂量辐照后可以完全阻止其发育为成虫,并且幼虫在9 d内全部死亡,而250 Gy剂量辐照可以阻止幼虫产生下一代成虫;成虫经800 Gy剂量辐照后需15 d才能全部死亡,而400 Gy剂量辐照可以阻止成虫产生下一代成虫。因此,400 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花斑皮蠹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60 Co-γ射线辐照对油塔子保质的合适辐照范围,采用不同辐照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油塔子,研究辐照剂量对不同条件贮藏下的油塔子中微生物、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塔子中的微生物数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辐照剂量范围在3~7kGy比较适宜。辐照可以减缓贮藏期间油塔子中酸价值上升的趋势,且辐照剂量越大,酸价值越小;辐照后油塔子的过氧化值,在贮藏期间变化规律不明显,但辐照剂量越大,贮藏时间越长,过氧化值波动越大,说明辐照剂量越大,贮藏时间越长,对油塔子的过氧化值影响越大。辐照处理对油塔子的色差值有显著影响(P0.05),L*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a*值和b*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油塔子的色差值与辐照剂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0~10 kGy的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不同种类不同剂量射线辐照粮食后,其微观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子束辐照后,小麦胚乳淀粉和蛋白质基质结合松散,稻谷胚乳中出现裂纹,玉米和大豆种胚细胞组织遭到破坏,细胞内含物外渗;γ射线辐照粮食后,粮粒微观结构变化趋势和电子束辐照相似。随着两种射线辐照剂量的升高,射线对粮粒内部微观结构的损伤、破坏程度增大。粮食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发现,辐照处理后粮食发芽率均降低,不同粮种随射线种类和辐照剂量不同,其发芽率降低程度有所不同。辐照剂量越大,发芽率越低,当两种射线辐照剂量达到10 kGy时,4种粮食发芽率均为0。比较发现,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粮食微观结构和发芽率的影响大于电子束辐照。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和赭曲霉毒素A纯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探讨了辐照对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玉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几乎没有影响,但5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玉米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3kGy的辐照剂量下,初始质量浓度为310.0μg/L的赭曲霉毒素A降解率为49.55%,当辐照剂量增大到5 k Gy时,降解率达到93.19%,此后降解率随辐照剂量增加的趋势变缓。因此,3~5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会降低玉米品质,并能够降解赭曲霉毒素A。  相似文献   

10.
陈晓平  金玉  孟岩  谢晶  刘超 《食品科学》2016,37(3):71-74
分别采用剂量为0、1、2、3、4、5、6 kGy的电子束辐照大米样品,考察其对大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大米的水分含量和浸泡吸水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大米的加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显著下降(P<0.05);辐照剂量显著影响米饭的蒸煮品质(P<0.05),剂量为5 kGy时蒸煮米饭出现明显的褐变。电子束辐照大米的剂量不宜超过2 kGy,以1 kGy的辐照剂量较佳。  相似文献   

11.
电子束辐照对辣椒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子束辐照结合热风干燥辣椒,研究不同辐照剂量的辣椒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对产品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经2、3、6 k Gy辐照预处理后,干燥速率显著提高,辐照剂量与干燥速率呈正相关;新鲜辣椒干燥前进行辐照处理能够更有效杀灭产品中的微生物,且所需要辐照剂量低(3~6 k Gy);辣椒中辣椒素和辣椒红色素耐辐照能力较强,但相对于高含水率的新鲜原料,其耐辐照能力相对较弱,在6 k Gy剂量时对其品质会产生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应控制辣椒预辐照剂量,实现辣椒低剂量辐照灭菌和热风干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6,(7):39-42
以黑米馒头为原料,研究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和储存温度对馒头质构和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黑米馒头常温储藏的质构特性影响明显,随辐照处理剂量增加,硬度增大,弹性下降,其余质构指标变化不大;储存温度与馒头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保存天数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辐照剂量条件下,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馒头的菌落数上升;在同一温度下,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落数目下降。因此,一定剂量的辐照处理结合合适的储藏温度保存有利于保持黑米馒头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赭曲霉毒素A纯品和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效果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3kGy的辐照剂量下,初始浓度为310.0 μg/L的赭曲霉毒素A降解率为49.55%,当辐照剂量增大到5 kGy时,降解率达到93.19%,此后降解率随辐照剂量增加的趋势变缓。电子束辐照对玉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几乎没有影响,但5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玉米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因此,3~5kGy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4.
胡群  邹春颖  郭利平 《食品科学》2009,30(6):243-245
目的:探讨内毒素检测(LAL)与革兰氏阴性菌计数(GNB)相结合的方法可否应用于辐照鸡肉的筛选。方法:市售鸡肉丁以50g 每份分装后,以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2、6kGy,每个剂量各12 份,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的培养计数估计样品中存在的活的革兰氏阴性菌的量,通过内毒素浓度定量估计活的和死亡的革兰氏阴性菌总量,比较两者差异来判定是否经过辐照处理。结果:辐照剂量为6kGy 时,12 个样品被检测出经过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2kGy 时,8 个样品被检测出经过辐照处理,4 个样品检测出未经过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0kGy 时,12 个样品均被检测出未经过辐照处理。结论:LAL/GNB 法可以应用于辐照鸡肉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标准品和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ZEN溶液、玉米糁中ZEN的降解效果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液中ZEN的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5kGy的辐照剂量下,初始浓度为1 200.0μg/L的ZEN降解率为89.11%,当辐照剂量增大到9kGy时,降解率达到100%;玉米糁中ZEN在9kGy辐照剂量时,降解率为16.14%。5kGy剂量以下的电子束辐照对玉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影响,但5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玉米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降解其他真菌毒素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蒋慧亮  顾玉  杨絮  展跃平  周震宇  杨綮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272-276,285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对蚌肉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对0~9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蚌肉进行冰藏试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能减少蚌肉中的菌落总数,延缓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增加。1、3、5、7和9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的蚌肉货架期分别延长了6、10、12、13和13 d。但5~9 kGy剂量辐照对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B-N及货架期的影响差距不大。电子束辐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蚌肉脂肪氧化,且电子束辐照剂量越大,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上升越快,最大值越大。同时7~9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后蚌肉中各类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考虑,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对蚌肉的保鲜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60)Coγ辐照处理对蓝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辐照剂量处理"蓝丰"蓝莓,以辐照的蓝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果实表面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果实腐烂率和硬度、以及相关感官品质在冷藏期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辐照处理对蓝莓果实表面微生物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辐照剂量越高,效果越好,且微生物对辐照剂量的敏感程度依次为:细菌霉菌酵母菌。0.5 kGy的辐照处理对冷藏期间蓝莓果实保鲜效果不明显(P0.05),3.0 kGy的辐照处理能够加速冷藏后期蓝莓的腐烂变质,适当的辐照剂量(1.0~2.5 kGy)能够很好地降低腐烂率,保持果实硬度和保护果实感官品质,其中2.5 kGy辐照剂量对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35 d后,果实腐烂率最低(3.35%),果实硬度最高(1.08 kg/cm~2)。结论辐照保鲜蓝莓的最低有效剂量为1.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2.5 kGy,本研究为蓝莓的辐照保鲜提供了应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子束辐照对桃仁和杏仁脂肪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仁和桃仁为原料,采用0、1、3、5、7 k Gy剂量的电子束对样品进行辐照,分别于辐照后0个月、6个月分析杏仁、桃仁的粗脂肪、脂肪酸组成、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富油中药材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对粗脂肪含量几乎无影响;酸价、过氧化值随辐照剂量增加和贮藏时间延长均增加;脂肪酸组成随辐照剂量增加变化不明显,但随贮藏时间延长不饱和脂肪酸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桃仁贮藏6个月后0 k Gy剂量山嵛酸未检出,但辐照样品均有检出,桃仁中的亚麻酸辐照后均未检出。本研究可为富油中药材电子束辐照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子加速器对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成虫及小麦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0~1 000 Gy的电子束辐照对这3种试虫的致死效应,分析了它们对辐照的敏感性,以及0~5 000 Gy剂量辐照下小麦的加工品质。结果表明,辐照剂量越高,3种试虫的死亡速度越快;100 Gy的剂量辐照后,试虫在18 d内全部死亡;3种试虫对辐照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辐照后第12天,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LD_(99)分别为280.2、260.4、281.3 Gy。电子束辐照对小麦的出粉率、湿面筋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经2 000 Gy以上剂量辐照的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下降(P0.05)。因此,100~2 000 Gy辐照剂量可以作为辐照防治扁甲科储粮害虫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束辐照对小麦营养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0.83、1.56、2.30、4.93kGy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小麦麦仁,研究其对小麦营养品质、面筋质量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小麦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与平衡性影响不显著(P>0.05),对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沉淀值、降落数值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P<0.05)。电子束辐照对面团的吸水量、拉伸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面团弱化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未辐照组相比,2.30、4.93kGy剂量辐照时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明显下降(P<0.05),0.83、1.56kGy剂量辐照时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50mm处最大拉伸阻力显著增强(P<0.05),0.83kGy剂量辐照时面团的拉伸能量明显提高(P<0.05)。0.83、1.56kGy的辐照剂量可使小麦粉面团筋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