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使用氟化物贮氢合金的二次电池日本工学院大学工学部开发成功利用“氟化物贮氢合金”作负极的镍一氢电池。由合金贮氢量决定的电池容量,在流通100~200mA放电电流时为280~340mAh/g,较之一般商品电池提高了12~36%。这种新型电池经过充放电循环...  相似文献   

2.
利用ZrO2(MgO)固体电解质和(Al2O3+Na3AlF6)辅助电极组成定铝电池。实验结果表明:当该定铝传感器插入钢液后,10s左右即可获得稳定的电动态;所得电动势和Al的Henry活度之间符合理论关系。在1823-1873K下进行测定时发现,温度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不大。该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快,测量的准确性较高,可以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谢刚  宋宁 《金属学报》1994,30(17):199-203
用Na(Al)|Na~+β-Al2O3|(α+β)-Al2O3电池测量了与NaF-AlF3体系平衡的Al中Na活度,据此计算了核二元系中NaF和AlF_3的活度,随熔体中分子比增加或温度升高,NaF的活度增大,AlF_3的活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用MmNi3.45Co0.75Mn0.7Al0.1化合物为负极材料的AA型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MmNi3.45Co0.75Mn0.7Al0.1化合物的循环寿命可超过1000次,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寿命不仅受到负极储氢材料的影响,还要受到正极Ni(OH)2材料的影响。电池中电解液的含量和浓度对电池的容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由于电池中电解液含量的减少和电解液浓度的增加而造成的电池容量下降,当电池中电解液含量增加和浓度降低时就能够恢复。  相似文献   

5.
数控系统中断点数据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控电加工机床工作时 ,若突然发生断电 ,常常要求数控系统能准确地保存某些参数 ,如坐标值、电参量等 ,以便在来电时能在断点位置以相同的电参数继续加工 ,这不仅可缩短加工时间 ,更重要的是能保证产品质量。断点参数的保存方法根据待保存数据量的大小可选择不同的芯片 ,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应用电路。   (1)用可充电电池和RAM组成断电保护电路由于RAM断电后数据同时丢失 ,因此一般加可充电电池 ,正常工作时 ,电源给电池充电 ;断电时 ,由电池给RAM供电 (图 1)。图 1 用可充电电池和RAM组成断电保护电路  TL770 5A是电源…  相似文献   

6.
谢刚  宋宁 《金属学报》1994,30(5):B199-B203
用Na(Al)|Na^+β-Al2O3|(α+β)-Al2O3电池测量了与NaF-AlF3体系平衡的Al中Na活度,椐此计算了该二元系中NaF和AlF3的活度。随熔体中分子比增加或温度升高,NaF的活度增大,AlF3的活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对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栅极银浆进行掺杂,从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烧成时银与n ̄+型硅界面生成TiAg及Ag_2Si_2O_5。由于TiAg的生成使银向硅中扩散较少,形成欧姆接触,电池显示良好的伏安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日本日立マクセル公司批量生产的可充电反复使用的高容量镍 /氢电池 ,已投放市场。单 3型镍氢电池平均容量为 1 6 0 0mAh ,其容量大约提高了 1 0 % ;单 4型平均容量为 70 0mAh ,大约提高了 9%。这种电池的包装材料采用了可再生纸制品考虑了环境污染问题。这类镍 /氢电池的主要用途 ,包括数字式照相机、摄象机以及个人电脑等。充电式高容量镍/氢电池@光明  相似文献   

9.
低合金钢大气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4种低合金钢分别与铜偶合,制成电偶腐蚀电池(ACM),研究大气中不同盐类、SO2及相对湿度等对其大气腐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晶和晶态La-Ni-B快淬带的吸氢性能AB5型金属间化合物作为Ni-MH电池负极材料应用很有吸引力,特别是LaNi5化合物具有大的贮氢容量高度的电化学活性、适宜的平台压力和优异的长期循环稳定性。但是在电池上应用,这些材料存在的问题是充放电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陈卓元  杜元龙 《腐蚀与防护》1999,20(10):444-447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速流动试验装置,用模拟电池的方法,实测了在模拟轮南油田回注污水中,油套管用钢API-P105沉积物下局部腐蚀速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下局部腐蚀速度,随模拟电池的阴、阳极面积比(Ac/Aa)的增加先增大后减步,而后又重新增大,并且从理论上对出现这种非单调变化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高温氯化物熔体参比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等摩尔的KCl和NaCl熔体中研究了Ag/AgCl、金属Pt丝和石墨等参比电极的性能。Ag/Ag+半电池置于带侧部支管一端封闭的石英管内,分别以石棉、惰性石墨和Pt作为隔膜盐桥;金属Pt丝和光谱纯石墨外套石英管直接插入熔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石墨或Pt作盐桥可有效地防止熔体混熔,所制备的Ag/AgCl参比电极具有不对称电势小、稳定性和互换性好等优点,是高温氯化物熔体电化学研究用理想的可逆参比电极;裸Pt丝和石墨棒在高温氯化物熔体中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是高温氯化物熔体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简单实用的准参比电极  相似文献   

13.
土壤盐浓差宏电池对碳钢的腐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砂土作为模拟土壤,通过失重法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土壤盐浓差A3钢的宏电池民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位于高盐土壤中的试样试验初期为宏电池阳极,而在第5天发生了极性逆转。  相似文献   

14.
Ni MH电池在 1990年已实现了商业化。开始于 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是由于石油价格的飞涨 ,早期使用的储氢合金有LaNi5、MnNi5等。金属氢化物的微型设计组件、表面结构及微结构使之出现了功能耐蚀电池材料。Ni MH电池的能量密度为Ni Cd电池的 1 5~ 2倍 ,且较Ni Cd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少 ,资源消耗也少 ,后者在处理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Ni MH电池已替代了小型可充电的Ni Cd电池。到 1997年Ni MH电池在小型可充电电池市场上已占到 4 0 %。Ni MH电池中的MH电极是把Mn(Ni,Co ,Mn ,Al) 5基合…  相似文献   

15.
贮氢合金     
贮氢合金日本古河电池公司开发的新型蓄电池用贮氢合金,一是符合如下化学式的合金:Zr1-aTia(V0.33+xNi0.65-x-bAb)2+c,式中A代表Co、Fe、Mn之中任选的至少一种元素,且0<a≤0.7、-0.05<x<0.07、0<b<0....  相似文献   

16.
氢是未来的绿色燃料,而储氢仍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已经开发成功了高压气体储存、液氢、气体微球和活性碳吸附等储氢方式,其中最有潜力的是在固相金属氢化物中可逆地储氢.这一挑战给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开发方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储氢系统,它们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氢气燃料、空气调节器和氢化物热泵、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和其它一些装置.使用金属氢化物为基础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Ni-MH电池技术,用于作为Ni-MH电池负电极的氢化物往往是AB2型或者AB5型材料.由于电池保持…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开发高能量密度和无环境污染的镍一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材料是MH电极,亦即AB_2(例如TiMn_2)或者AB_5(例如LaNi_5两种类型的储氢体系.人们已经对这两类材料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利用.从国外的许多报道来看,美国双向电池公司全力开发的是AB_2型MH电极,而其它公司,尤其是日本的厂家,研究则集中于AB_2型MH电极.对于以LaNi_5/MmNi_5(Mm=混合稀土)为代表的AB_5型材料来说,容易活化和允许杂质存在偏差是其颇有竞争力的附加独特性能.为了提供AB_5系统…  相似文献   

18.
贮氢合金的研究和开发目前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主要是在混合稀土(以La和Ce为代表的稀土金属混合物Mm)成分中添加Ni的金属间化合物MmNi5。实际上是用Mn、AI、Co等置换一部分Ni调节了混合稀土比例的合金。这类合金是可以用AB5表示的金属间化合...  相似文献   

19.
新型负极添加剂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MH/Ni电池的负极添加剂,研究了它对MH/Ni电池容量、放电电压、电池内压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加人2%的新型负极添加剂,可以在保证电池容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使MH/Ni电池的放电中值电压升高约20nV,以1C倍率电流充电时的最大电池内压减少0.4MPA,并显著提高电池循环性能。以1C倍率快速充放测试徨400次时,其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放电中值电压变1.216V。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电池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日本电池生产总数量为58.5亿只,其中一次电池42.7亿只,二次电池15.8亿只,分别比2004年的44.7亿只和15.0亿只下降4.5%上升5.3%。销售金额为6741亿日元,比2004年上升0.45%。在电池品种里,一次电池的碱锰和氧化银电池上升,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上升,铅酸电池基本持平。在上升的电池品种中,以锂离子电池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