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丝素蛋白对胶原膜性能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桂龙  王松  朱鹤孙 《功能材料》2003,34(6):716-718
天然高分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用酶法自制了具有一定水溶性的猪皮胶原。尝试利用丝素和胶原蛋白各自的优点。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胶原-丝素共混膜。并通过FTIR、TGA、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共混膜中俩组份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加入小于50%的丝素的胶原膜经乙醇处理后与纯胶原膜相比。其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有所的改善。通过改变丝素比例可以调整共混膜的吸水性。由于两组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预料该共混膜可用作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丝素膜固定β-葡萄糖苷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废蚕丝为原料,研究了蚕丝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改性丝素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共混改性丝素,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的丝素膜相比,共混合膜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透汽性也有所提高,但透湿性略有下降;聚乳酸的分子量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共混膜的透汽性影响不大.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的加入丝素分子β构像的含量明显增多;用Vigot 函数以1265和1235cm-1为中心在1200~1300cm-1之间对红外光谱进行了分峰,用I1265/1235cm-1来表征混合膜中β构像丝素分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比例为5/100的聚乳酸/丝素共混膜中,丝素分子β构像含量最多,为0.64.  相似文献   

4.
采用壳聚糖(CS)对天然高分子丝素(SB)进行改性,制备了丝素-壳聚糖(SB-CS)共混膜.FTIR、TGA、SEM的分析表明,该共混膜中SB和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改善了丝素膜的吸水性和机械性能.通过渗透实验发现不同的金属离子在共混膜中的渗透速率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常见的金属离子渗透速率的大小顺序为:K+>Ca2+>Cd2+>Pb2+>Cu2+>Ni2+.  相似文献   

5.
丝素蛋白在生物材料上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丝素蛋白作为生物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和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指明了丝素蛋白在固定化载体材料、生物传感器、手术缝合线、生物酶防护剂、功能性细胞培养基质、抗血凝物质、人工器官等生物材料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丝素蛋白作为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素蛋白作为来源广泛、性能优良的动物纤维蛋白质,近年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丝素蛋白的结构、性质以及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丝素蛋白膜上vWf抗体的固定化及其体外抗凝血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凝血因子的抗体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丝素蛋白膜为基质,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vWf因子(von Wilebrand factor)抗体进行了固定化。用酶联免疫法和抗体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了评价,固定化抗体的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APPT,TT和PT)测定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vWf抗体固定化,丝素蛋白膜固定化vWf抗体后,其抗凝血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拓宽了抗体固定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抗凝血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丝素共混膜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桂龙  王松  王青华 《材料导报》2002,16(11):52-54
丝素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但纯丝素膜存在着在干燥情况下力学性能很差等缺点,这些缺点可以通过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共混得到改善,从而拓宽丝素膜的应用范围,综述了丝素与其它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形成的共混膜的种类,结构、性能及应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丝素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以下研究,研制成同菌药物的丝素膜,它用于创面保护,能防止感染,加速面愈合;研制成多孔丝素膜,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多孔丝素膜能用作细胞培养的支架,药物缓释剂等;设计和研制成丝素成膜设备,该设备能用以生产丝素创面保护膜及其他医用膜。  相似文献   

10.
用丝素蛋白、柠檬酸和乙二醇制备了一种新型丝素蛋白膜(简称SFCE膜),研究了其力学性能、膜中丝素蛋白的聚集态及对水的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高浓度ZnCl2水溶液为溶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丝朊(SF)上接枝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得到铸膜液,以水为凝固浴制备SF上接枝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SF-g-P(AN-co-AM))复合过滤膜。通过SEM、TG和水接触角对SF-g-P(AN-co-AM)复合过滤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M添加量的增加,SF-g-P(AN-co-AM)过滤膜的断裂强度逐渐增加,通量逐渐减少。当AM用量为0.5 g时,SF-g-P(AN-co-AM)复合过滤膜的断裂强度达到1.4 MPa,在0.1 MPa压力下,水通量为35 L/(m2h)。该过滤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对0.03 g/L刚果红(Mw=696.68)溶液的截留率达到99%。SF-g-P(AN-co-AM)复合过滤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未经清洗条件下,三次纯水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循环过滤后,通量恢复率还能达到94.4%。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浓差渗析器进行丝素蛋白盐溶液的脱盐试验,研究了操作参数对脱盐试验的影响,确定了原料液丝素蛋白浓度10%、料液和自来水流量40L/h为其较合理的工艺参数.采用此设备脱盐,脱盐效率较高,脱盐率达到99.36%,丝素蛋白回收率达到89.7%.  相似文献   

13.
丝素蛋白材料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生物降解性、再生形貌多样性等已被制成柔性电子器件在电子领域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不同溶解方法对蚕丝再生材料制备的影响,同时对丝素蛋白材料的(微球、膜、纤维、凝胶、支架等)制备方法、材料性能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近年来丝素蛋白基柔性电子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可获得各...  相似文献   

14.
15.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egumming time on the structural property of silk fiber obtained by silk cocoons of Bombyx mori, followed by preparation of the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RSF) solution which can be subsequently molded into silk nanoparticles. Silk fibers degummed with different media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degumming los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aximum degumming was observed when the fibers were treated with sodium carbonate for 60 min. S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mages of RSF solution showed aggregation of silk globules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solvated macrochains and giving it an appearance of island-like morphology. Blank silk nanoparticles prepared from the RSF solution showed a smooth and spherical surface devoid of any adhesion using SEM, AF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prepared silk nanoparticles may further be explored for loading drug entities and targeting.  相似文献   

16.
再生桑蚕丝素/柞蚕丝素蛋白静电纺无纺网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EM、X射线衍射、FT-IR等方法分析研究了80%桑蚕丝素/20%柞蚕丝素共混静电纺纤维无纺网的形态和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无纺网为微米级纤维直径,桑蚕丝素和柞蚕丝素蛋白在结晶区内也相容。  相似文献   

17.
以资源丰富的家蚕丝为原料,氯化钙/甲酸为溶解体系,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丝素蛋白(SF)纳米纤维;以SF纤维为模板在其表面涂覆SiO2,经煅烧后获得了介孔SiO2纳米管(MSNTs);在MSNTs管壁上接枝醛基(-CHO),利用醛基与盐酸阿霉素(DOXHCl)氨基之间的动态共价键制得了pH响应性药物释放体系。通过SEM、TEM、TG、比表面积(BET)分析、FTIR及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对MSNTs的微观结构、功能化及载药体系的pH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SF浓度在15wt%~17wt%时,可获得圆柱状且直径在(113±27)~(134±32)nm范围内可调的SF纤维模板;通过调整涂覆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浓度来调节MSNTs管壁的厚度,当CTAB用量从1.25 mg/mL增加到3.75 mg/mL时,MSNTs管壁厚度从30~39 nm增加到63~65 nm,对应的比表面积从154 m2/g下降到98 m2/g,介孔平均孔径从12.5 nm下降到10.0 nm;醛基修饰的MSNTs载DOXHCl(MSNT-CHO-DOX)体系,在pH值分别为7.4、6.5和5.5的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PB)缓冲溶液中进行释放,100 h时释药率分别达到23%、35%和75%,实现了MSNT-CHO-DOX载药体系的pH响应性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