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为获得新型的微胶囊粉末油脂乳化剂和壁材,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再经普鲁兰酶水解,获得辛烯基琥珀酸直链淀粉酯,并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直链淀粉酯的性质及其在微胶囊粉末油脂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经普鲁兰酶水解后,乳化性略有降低;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直链淀粉酯具有低粘度和良好的成膜性;作为壁材和主要乳化剂制备微胶囊粉末油脂时,包埋率较高,无渗漏、破裂现象,表面油含量低,包埋效果良好;微胶囊复原乳状液对盐酸、柠檬酸及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好,在24h内未出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新型的微胶囊粉末油脂乳化剂和壁材,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再经普鲁兰酶水解,获得辛烯基琥珀酸直链淀粉酯,并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直链淀粉酯的性质及其在微胶囊粉末油脂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经普鲁兰酶水解后,乳化性略有降低;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直链淀粉酯具有低粘度和良好的成膜性;作为壁材和主要乳化剂制备微胶囊粉末油脂时,包埋率较高,无渗漏、破裂现象,表面油含量低,包埋效果良好;微胶囊复原乳状液对盐酸、柠檬酸及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好,在24h内未出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恺  陈燕  史宣明 《中国油脂》2008,33(1):14-16
利用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以油脂为芯材,制备粉末油脂。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5min,加水量10倍(相比于固形物)。制备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得到流动性、稳定性良好的粉末油脂。在油脂包埋率方面,以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优于麦芽糊精、玉米淀粉为壁材。  相似文献   

4.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松仁油乳化工艺及其微胶囊化粉末油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以阿拉伯树胶、麦芽糊精为壁材 ,不添加乳化剂制备的红松仁油粉末油脂的微胶囊化效率、产率及其他相关性质优于添加乳化剂的 ;同时 ,均质的又好于未均质的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了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超临界蜂胶紫苏籽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为15%,稳定剂添加量5g/L;混合微胶囊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min;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粉质细腻,包埋率达到67·63%。   相似文献   

6.
蜂胶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了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超临界蜂胶紫苏籽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为15%,稳定剂添加量5g/L;混合微胶囊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min;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粉质细腻,包埋率达到67·63%。  相似文献   

7.
对红松仁油乳化工艺及其微胶囊化粉末油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阿拉伯树胶、麦芽糊精为壁材,不添加乳化剂制备的红松仁油粉末油脂的微胶囊化效率、产率及其他相关性质优于添加乳化剂的;同时,均质的又好于未均质的。  相似文献   

8.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冰  李次力  李宏涛 《食品科学》2004,25(4):102-106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及麦芽糊精(MD,DE17)为复合壁材组分,喷雾干燥制备了共轭亚油酸(CLA)微胶囊。比较了不同壁材组分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色泽变化及氧化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麦芽糊精(MD,DE17)分别和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复合作为壁材,可改善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大部分微胶囊直径1~5μm,内部呈空腔状,CLA油滴(50~200 nm)包埋于囊壁中。增加复合壁材中麦芽糊精(MD,DE17)的比例,微胶囊收缩加剧。  相似文献   

10.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鸡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鸡油脂并考察了其氧化稳定性.通过乳状液的稳定性质指标确定壁材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鸡油脂微胶囊化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2,乳状液的固形物浓度为20%,均质压力为25 MPa,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是21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微胶囊鸡油脂的包埋率为89.9%.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鸡油脂氧化稳定性好于未包埋油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混合壁材及乳化剂对沙棘果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沙棘果油为芯材,以酪蛋白酸钠和变性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混合壁材,单双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麦芽糊精为填充剂,柠檬酸钾为缓冲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50%载油率的沙棘果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酪蛋白酸钠添加量、变性淀粉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为实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进行优化,确定微囊粉的最佳包埋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回归模型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在酪蛋白酸钠添加量8%、变性淀粉添加量16%、乳化剂添加量2%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沙棘果油微囊粉包埋率最大,可以达到91.6%;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表面圆润无裂痕,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复原乳粒径<800 nm,通过油脂氧化自动分析仪进行油脂氧化诱导期分析,对照组沙棘果油氧化诱导期为7 h,试验组沙棘果油微囊粉氧化诱导期为40 h,表明沙棘果油微囊粉稳定性强,不易氧化变质,货架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乳化液粘度和包埋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借助显微拍照、粒径分布分析,优化了油莎豆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选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复配作为微胶囊化油莎豆油的壁材,油莎豆油微胶囊制备最优工艺为: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麦芽糊精)为1∶1,载油量为20%,干物质含量为40%,在此条件下,油莎豆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77.62%,平均粒径为46.78μm。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油莎豆油的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钠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原料,制备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钡型、钙型、三价铁型),并以柠檬油为芯材,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油微胶囊,测定了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离子交换率,乳液的乳化稳定性及黏度,并考察了此种淀粉酯作为微胶囊壁材对柠檬油包埋率的影响,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淀粉酯中离子化合价的改变对乳液黏度、乳化稳定性和柠檬油的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壁材时,乳液黏度为1.04 mPa·s,柠檬油包埋率达到了96.5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三价铁型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最大,囊壁最厚。说明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14.
木薯交联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荆,双氧水为氧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制备禾薯交联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研究了制备工艺模型和产品性能.结果表明:该变性淀粉制备工艺模型为一次线性方程,产品糊液稳定性好、透明度高、抗冻性、成膜性和抗霉变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合壁材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特性及微胶囊化对沙棘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2∶1、固形物含量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产品粒径分布均匀,包埋率可达96. 15%;热失重分析说明沙棘籽油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微胶囊包埋的沙棘籽油与未包埋的沙棘籽油相比,氧化诱导时间在高温加速储存过程中明显延长,具备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对丁香油进行包覆,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干燥的微胶囊产物,研究pH、明胶和海藻酸钠质量比、芯壁质量比、壁材用量、搅拌转速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缓释性进行研究,采用红外、TG、SEM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微胶囊化的丁香油挥发性明显降低,热稳定性大...  相似文献   

18.
沙棘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容易氧化变质。本文将添加天然抗氧化剂与微胶囊制备技术相结合,改善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货架期。首先测定了沙棘籽油的组成成分,然后以沙棘籽油为芯材,添加经过筛选的天然抗氧化剂L-AP,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及麦芽糊精等为壁材制备沙棘油微胶囊,并通过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评价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80.6%±2.10%;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酪蛋白酸钠5%、麦芽糊精5%、抗性糊精30%、甘蔗浓缩汁10%、沙棘籽油30%、异麦芽酮糖5%,并添加3 g/L三聚磷酸钠,包埋率高达91.8%±1.59%;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并制备微胶囊能有效提高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含玉米低聚肽的紫苏籽油微胶囊,选择阿拉伯胶、可溶性大豆多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HI-CAP 100)、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5 种乳化剂,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玉米低聚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筛选出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最适乳化剂及最佳的玉米低聚肽添加比例;进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油量的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筛选和评价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结果显示:HI-CAP 100制备的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液滴粒径主要分布在0.1~2 μm之间,并且玉米低聚肽添加量为5%时,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指数为0.275,粒径为(0.76±0.02)μm;以HI-CAP 100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的目标微胶囊(载油量≥50%)表面油含量为3%,表明HI-CAP 100对紫苏籽油的包埋效果较好,并且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较光滑适合作为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通过加速贮藏实验证明玉米低聚肽与茶多酚棕榈酸酯复配,能提高紫苏籽油微胶囊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0.
以乳化性能为指标,采用胰蛋白酶-超高压微射流对花生蛋白复合改性,并以复合改性花生蛋白为主要壁材和乳化剂制备微胶囊粉末油脂。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可改善花生蛋白的乳化性能,花生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在微射流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1次的条件下,其乳化性能最佳;微胶囊粉末油脂复原乳状液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346.8 nm,在放置24 h内较稳定;微胶囊粉末油脂在实验时间内,表面油含量、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控制在8%、3 mg/g和8 meq/kg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